Back to collection

History of Ming 明史

卷八十七 志第六十三 河渠五 Volume 87 Treatises 63: Rivers and Canals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淮河衛河漳河滹沱河
  淮河河南東至固始潁州肥水懷遠東經鳳陽五河縣州城汴水龜山洪澤東北清河大河交會南岸河流所謂清江浦口東經淮安東南

  永樂中都正統清河天順鳳陽隨時修築正德十二雲梯黃水不能往往清江嘉靖十四御史暢流出清隆慶御史

  萬曆三月黃水二百於是侍郎:「清河山陽。」便給事中黃河乘虛出清

  御史:「門戶關鍵淮水濁流停滯上流平地黃病黃病因之。」於是大小八十使不得淮水黃河水力黃水由此倒灌使大河淮水出清西

  御史給事中王道成因:「黃河霖雨不容疏導堵塞。」:「合流盤旋不及宣洩因此下流無可堵塞上流不可逆。」而已十六

  十九九月淮水高於城壕以防於是城中積水居民十九淹沒不一給事中貞觀尚書應龍以上未有數歲西應龍給事中尚書不從建武經河淮水永濟射陽淮水寶應子嬰高郵邵伯湖開金淮水其後

  崇禎在朝力爭建義

  費縣山谷西南君山東南西河水橋東微山沂水邳州東南宿遷駱馬黃河運道黃河

  隆慶九月邳州睢寧宿遷八十侍郎黃水未決明年四月邳州給事中勘驗工部尚書:「取道施工高出開鑿中水泉湧不可微山正派開地餘波施工。」尚書御史大略水深建置

  萬曆御史:「中止水準畫匠難處河口向東低窪下流西平坦上下河渠深淺不一聯絡間有砂礓無礙大較河口至大河口西北東南五百三十黃河八十河渠源頭脈絡貫通天子所以十年黃河艱險中輟今日不貲他日有餘以為便。」給事中御史事宜:「河口至大河口五百三十清河三百無賴上下二百睢寧五十萬金五百五十開鑿難以逆料河流堤防。」數年不成阻擾

  二十尚書應龍二十五黃河斷流浮橋以下引水永久於是工科給事中給事中工部帝命二十八御史工部:「黃河有利無害之外微山秋水風波上下節水。」尚書其事沙石工科給事中以為御史

  邳州河口門戶進口淤泥不遠湖北二十直達

  山岡砂礓石塊難為水下無論大小

  微山西上下三十水深深淺嚮導頃刻狂飆未免開支四十五西牽挽疏浚

  其一一帶南下至此以時御史高舉工部尚書:「微山多方疏導順流以為運道接濟。」既有成績

  三十工部尚書可言不治未幾侍郎復議工科給事中力主專任責成三十二正月工部:「不疑河水二百三百三十黃河為政得以機宜二十萬金開河二百六十新河事半功倍開河召募熟人富民窮民得以糧船朝暮無妨無疑徐州洪水無疑。」久遠八月報分丁艱侍郎未能黃河給事中善後:「不可利於之後不可庶幾緩急。」貓兒數年未竟遷徙

  三十八御史利害專力:「黃河清河桃源河口二百四十下流水準河口二百八十黃河二十二百六十東西相對黃河四月五月洶湧難行河口七月十倍一時風波實心任事三五數百。」工科給事中:「運道黃河昭陽以南運道加之泉水以時啟閉通行倉皇損壞浮橋河道淤塞汲汲可見未竟深淺與會通河相等往來迴旋數萬竣工然後駱馬湖北宿遷大興黃河細微不能不知文武大率濟寧相等公堂山東總合加以堤防不足直抵宿遷任用得人綜理有法。」

  明年御史便宜》,:「河山潰決修治別無不得不復歸每年三月九月召公黃河以便往來二月半年半年:「直隸下流不可以最為西一月分之。」其後補葺而已狹窄回空黃河

  四十八御史:「舉行。」崇禎尚書侍郎久之給事中

  衛河河南輝縣新鄉浚縣宿御河內黃山東館陶西水合東北臨清與會通河青縣滹沱河天津白河所謂河流運道德州

  永樂元年瀋陽軍士:「衛河直沽黃河陸路五十衛河黃河倉廒糧餉衛河交運公私便。」都督僉事淮安五十萬餘衛河北京臨清渡口決堤開會通河衛河決堤:「衛輝直沽河岸潰決會通河穿水漲下流衛河橫溢德州西北穿自衛河岸東北黃河中間溝渠開道黃河海豐。」

  英宗永平縣漳河以防衛河正統青縣衛河堤岸十三御史十四黃河臨清御史

  景泰張秋河南參議自衛沙門三十京師漕運都督山東僉事良材:「通河便古黃孟津東北衛河臨清天津古黃河道便三代黃河東北宇宙河南河陰天津不獨京師形勝百倍便漕舟封丘陸運水準漕舟河陰順流秋水臨清以北京師有司可以戎馬直隸河南富強便。」詹事不行

  萬曆十六總督沁水給事中可否:「。」泰昌元年十二月侍郎:「衛河自修成安未能

  崇禎十三侍郎:「衛河北流臨清閘河漳河輝縣泉源疏通三水利害得失河南。」

  漳河出山西長子樂平東經河南臨漳縣真定河間天津分流山東館陶西南五十衛河洪武十七臨漳防護工部塘堰水患修治有司五河決堤丈尺以軍永樂固安縣家口西南河口合流不可臨漳主簿漳河荒地大名決堤十三二十二廣宗洪熙元年臨漳堤岸二十四軍民修築宣德

  正統元年臨漳西南廣平順德修築十三御史:「漳河發源七十肥鄉水勢時分支流衛河永樂舊跡廣平十八丁夫轉入疏廣肥鄉水道漳河居民衛河便。」

  正德元年任縣新店東北永年曲周平鄉家口河北永樂漳河二水景泰曲周沿成化新店西南新河家口英宗弘治御河不理其後新河兩岸任縣以為巡撫:「家口從此分流。」自此匯流

  萬曆二十八給事中:「漳河東經魏縣館陶家口二流臨漳南北成安合流廣平肥鄉永年曲周青縣不勝而今狹小不能巨浪而今不能河口導入河口運道地方。」集議直隸漳河永濟

  出山西沁源縣綿山東穿太行山東南三十河南饒河東北東南武陟縣黃河徐州支流武陟衛輝衛河郭守敬:「武陟北流御河。」沁入故跡

  明初黃河久之沁水黃河故道武陟交會永樂宣德沁水獲嘉新鄉水深以防不能新鄉知縣決口故道沁水支流正統年間武陟十三黃河武陟東寶三十引河

  景泰僉事:「三水相通決口衛河黃河遇險軍民遠近便。」巡撫集議

  明年:「東南漕舟二十衛河張秋沁入張秋。」行人:「沁水使。」御史核實明年給事中:「臨清使從此。」御史既而有司多言吏部尚書侍郎不利天順沁水長垣鉅野未能

  弘治黃河家口家道十一員外黃河沁水黃河沁水使徐州明年漕運使》,武陟沁水家道以下沁水即令曹縣知縣沁入沁水下流水勢千里黃陵千里百萬十年未能兗州知府:「秋水逆流東北。」家口上下堤岸

  萬曆十五沁水武陟東岸蓮花池新鄉獲嘉淹沒御史:「黃河沁入故道沁入使。」:「沁入已久沁水蓮花:『衛輝府治沁水不如決口』。」

  三十三茶陵知州:「嘉靖:『沁水分流近年武陟。』不行十年淤塞沁水不得店東奔流守土決口沁水直抵至今河道流入漕舟沁入臨清會通河。」帝命不行

  滹沱河出山西繁峙逶迤武邑東北青縣河口直沽河中

  明初故道晉州其後遷徙不一水勢洪大左右大率秋雨往往以為隨時補救不能大治洪武建文永樂修武真定洪熙元年河水無極饒陽新樂滹沱宣德山水堤岸軍民正統元年獻縣黿饒陽獻縣家口深州百餘有司修築十一晉州故道

  成化巡撫御史:「霸州固安東安大城香河寶坻新安河間饒陽州縣水患地勢滹沱三河堤岸率皆官吏東西以鄰為壑故跡。」其事水患十八滹沱河岸天津決口八十六因循久之

  弘治真定白馬九百比年大水真定內外新河水患

  嘉靖元年鹿城西決口晉州城口未幾十年御史:「滹沱大名修復。」會議明年太僕:「渾源真定晉州城口衛河故道晉州西南下鹿深州晉州十八高三椿三十使故道順天水患。」郎中真定滹沱河城池鹿武強河間獻縣滹沱十年大害

  萬曆給事中顧問:「滹沱水漲不可饒陽河間以下堤岸永久。」雄縣八里二十

  發源太原天池伏流朔州馬邑雷山溢出大同保安雁門穿西山東南分為其一通州高麗白河其一霸州天津丁字渾河懷來不得都城西四十石景山地平震盪遷徙。《元史小黃上流西山後者不為

  嘉靖三十三御史三十九御史大同運道自古盧溝橋水運七百陸運八十八春秋五千天津青白。」不能下流西山前者堤防

  洪武十六固安至高八十霸州西二十三十五永樂固安家口十年盧溝橋堤岸官田溺死洪熙元年宣德順天府:「永樂運河新城周口淤塞霸州上下每年水漲倒流海子牛欄修築。」侍郎:「通州河西河道西渾河疏浚。」都督正統元年復命侍郎修築盧溝橋明年運河二水保定五十復命龍王渾河固安決口

  成化霸州知州:「界河渾河直沽永樂渾河西南固安新城雄縣家口流入三角直沽故道自然修築堤岸。」順天府十九年命侍郎河堤弘治侍郎內官官軍萬人正德元年決口久之下流

  嘉靖十年郎中時雍三十四柳林大河四十一年命尚書河岸:「東南大河莊園直沽下海固安直沽大河故道然後長堤決口地下水人力西綿亙八百遺址。」明年旋工東西九百六十

  萬曆十五九月神宗石景山渾河申時:「黃河沖決渾河水勢河流洶湧如此黃河經理勞民傷財故事選用得人二部明喻。」

  山東平度東南膠州東北高密南北膠州北流平度海運至元十七新河三百西海口西北出海新河

  正統昌邑:「河水窮年不休江南海運太倉膠州故道浮海直沽東北千里。。

  嘉靖十一御史復議新河石岡十七山東巡撫:「新河舊跡猶在三十。」

  十九使:「西林立成山正東然後直沽地圖西石岡南北新河西北萊州三百三十淮安直沽一千五百此道新河出海便。」西土石烈火用水海波由是新河官署中間分水嶺三十海運開平新河於是

  三十一給事中:「新河海運西河水直抵新河直抵天津新河南北三百潮水深入皆可疏浚百餘開通。」給事中御史以為山東既而浩繁

  隆慶給事中開浚給事中山東:「流沙白河細流不足灌注不深地勢不能不足無可下流不能持久無益。」巡撫:「海運故道不知暴漲無可南北不通。」

  萬曆南京工部尚書應節侍郎復議海運:「海運膠州以北以南百里高山長阪通海開創上下無疑。」其事應節通海膠州高峻不能泉源二百五引水百萬切責成事給事中應節應節南北海口乘潮便

  山東巡撫:「南海以北應節十三以為潮安北海以南新河大率應節東岸大潮一來如故以為兩岸中流安能分水嶺高峻二十五百王家以為家口高峻五十大概可行潮信大潮不能潮水河道二百三水微細行潦業已乾涸亢旱開浚史臣不貲無成。」御史:「分水嶺下水泉湧通海二百。」給事中王道工部尚書應節御史高舉尚書相繼

  崇禎十四山東巡撫戶部國璽應節十萬十六尚書河口小船分水嶺四十小船出海山東未及


Chinese text: This work was published before January 1, 1923, and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worldwide because the author died at least 100 years ago.

Dictionary cache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