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北史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 屈遵 張蒲 谷渾 公孫表 張濟 李先 賈彝 竇瑾 李訢 韓延之 袁式 毛脩之 唐和 寇讚 酈範 韓秀 堯暄 柳崇 Volume 27 Biographies 15: Qun Zun, Zhang Pu, Gu Hun, Gong Sunbiao, Zhang Ji, Li Xian, Jai Yi, Dou Jin, Li Xin, Han Yanzhi, Yuan Shi, Mao Xiuzhi, Tang He, Kou Zan, Li Fan, Han Xiu, Yao Xuan, Liu Cheng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屈遵 張蒲 谷渾 公孫表 張濟 李先 賈彝 竇瑾 李訢 韓延之 袁式 毛脩之 唐和 寇讚 酈範 韓秀 堯暄 柳崇列傳第十五
屈遵張蒲谷渾曾孫楷公孫表張濟李先賈彝竇瑾李䐶
韓延之袁式毛修之嚴棱硃修之唐和寇贊孫俊酈范子道元韓秀堯暄孫雄柳崇
屈遵,字子度,昌黎徒何人也。博學多才藝。慕容垂以為博陸令。道武南伐,博陵太守申永南奔河外,高陽太守崔宏東走海濱。屬城長吏,率多逃竄,遵獨歸道武。道武素聞其名,拜中書令。中原既平,賜爵下蔡子。卒。
子須襲爵。除長樂太守,進爵信都侯。卒,贈昌黎公,諡曰恭。
須長子恆,字長生,沈粹有局量。歷位尚書右僕射,加侍中。以破平涼功,賜爵濟北公。太武委以大政,車駕出征,常居中留鎮。與襄城公盧魯元俱賜甲第。真君四年,墜馬卒。時帝幸陰山,景穆遣使乘傳奏狀。帝甚悼惜之,謂使人曰:「汝等殺朕良臣,何用乘馬?」遂令步歸。贈征西大將軍,諡曰成公。
子道賜襲爵。道賜善騎射,機辯有辭氣,太武甚器之。位尚書右僕射,加侍中。卒,諡曰哀公。
子拔襲爵。帝追思其父祖,年十四,以為南部大人。時太武南伐,禽守將胡盛之以付拔。酒醉不覺,盛之逃。太武令斬之。將伏鑕,帝愴然曰:「若鬼有知,長生問其子孫,朕將何以應?」乃赦拔。後獻文以其功臣子,拜營州刺史。
張蒲,字玄則,河內修武人也。本名謨。父攀,仕慕容垂,位兵部尚書,以清方稱。蒲少有父風,仕慕容寶為尚書左丞。道武定中山,寶官司敘用,多降品秩。帝既素聞蒲名,仍拜尚書左丞。明元即位,為內都大官,賜爵泰昌子。參決庶獄,私謁不行。後改為壽張子。太武即位,以蒲清貧,妻子衣食不給,乃以為相州刺史。扶弱抑強,進善黜惡,風化大行。卒於官,吏人痛惜之。蒲在謀臣之列,屢出為將,朝廷論之,常以為稱首。贈平東將軍、廣平公,諡曰文恭。子昭襲。以軍功進爵修武侯,位幽州刺史,以善政見稱。
穀渾,字元沖,昌黎人也。父袞,彎弓三百斤,勇冠一時。仕慕容垂,位廣武將軍。渾少有父風,任俠好氣,晚乃折節受經業,被服類儒者。道武時,以善隸書為內侍左右。太武時,累遷侍中、儀曹尚書,賜爵濮陽公。渾正直有操行,性不苟合。然愛重舊故,不以富貴驕人,時人以此稱之。在官廉直,為太武所器重。以渾子孫年十五以上,悉補中書學生。卒,諡曰文宣。
子闡,字崇基,襲爵。位外都大官。卒,諡曰簡公。子洪,字元孫,位尚書,賜爵滎陽公。性貪奢,僕妾衣服錦綺。時獻文舅李峻等初至,官給衣服,洪輒截沒。為有司所糾,並窮其前後贓罪,伏法。子穎,位太府少卿。卒,贈營州刺史,諡曰貞。子士恢,字紹達,位鴻臚少卿,封元城縣侯。太后嬖幸鄭儼,懼紹達間構於帝,因言次,以紹達為州。紹達耽寵,不願出。太后誣其罪,殺之。
渾曾孫楷。楷有幹局,稍遷奉車都尉。眇一目,性甚嚴忍,前後奉使皆以酷暴為名,時人號曰「瞎武」。累遷城門校尉,卒。
公孫表,字玄元,燕郡廣陽人也。為慕容沖尚書郎。慕容垂破長子,從入中山。慕容寶走,乃歸,為博士。初,道武以慕容垂諸子分據勢要,權柄推移,遂至亡滅,表詣闕上《韓非書》二十卷。道武稱善。明元初,賜爵固安子。河西饑胡劉武反於上黨,詔表討之。為胡所敗,帝深銜之。泰常七年,宋武帝殂。時議取河南侵地,以奚斤為都督,以表為吳兵將軍、廣州刺史。表既克滑台,遂圍武牢。車駕次汲郡。始昌子蘇坦、太史令王亮奏表置軍武牢東,不得形便之地,故令賊不時滅。明元雅好術數,又積前忿,及攻武牢,士卒多傷,乃使人夜就帳中縊殺之。以賊未退,秘而不宣。
初,表與勃海封愷友善,後為子求愷從女,愷不許,表甚銜之。及封氏為司馬國璠所逮,帝以舊族,欲原之。表證其罪,乃誅封氏。表外和內忌,時人以此薄之。表本與王亮同營署,及其出也,輕侮亮,故及於死。
第二子軌,字元慶。明元時,為中書郎。出從征討,補諸軍司馬。太武平赫連昌,引諸將帥入其府藏,各令任意取金玉。諸將取之盈懷,軌獨不取。帝把手親探金賜之,謂曰:「卿臨財廉,朕所以增賜者,欲顯廉於眾人。」後兼大鴻臚,持節拜立氐楊玄為南秦王。及境,玄不郊迎;軌數玄無蕃臣禮。玄懼,詣郊受命。使還稱旨,拜尚書,賜爵燕郡公,出為武牢鎮將。初,太武將北征,發驢以運糧,使軌部調雍州。軌令驢主皆加絹一匹,乃與受之。百姓語曰:「驢無強弱,輔脊自壯。」眾共嗤之。坐征還。卒。
軌既死,帝謂崔浩曰:「吾過上黨,父老皆曰:公孫軌為將,受貨縱賊,使至今餘奸不除,軌之罪也。其初來,單馬執鞭;及去,從車百兩。載物而南,丁零渠帥,乘山罵軌。軌怒,取罵軌者之母,以矛刺其陰而死之,曰:'何以生此逆子!'從下倒劈,分磔四支於山樹上。是忍行不忍之事。軌幸而早死,至今在者,吾必族誅之。」
軌終得娶封氏,生子睿,字叔文。位儀曹長,賜爵陽平公。時獻文于苑內立殿,敕中秘群官制名。睿奏曰:「臣聞至尊至貴,莫崇於帝王;天人挹損,莫大于謙光。臣愚以為宜曰崇光。」奏可。卒于南部尚書,諡曰宣。
睿妻,崔浩弟女也。生子良,字遵伯,聰明好學。為尚書左丞,為孝文所知遇。良弟衡,字道津。良推爵讓之,仕至司直。良以別功,賜爵昌平子。子崇基襲。
軌弟質,字元直,有經義,為中書學生,稍遷博士。太武征涼州,留宜都王穆壽輔景穆。時蠕蠕乘虛犯塞,京師震恐。壽雅信任質,為謀主。質性好卜筮;卜筮者咸雲必不來,故不設備。由質,幾敗國。後屢進讜言,超遷尚書。卒,贈廣陽侯,諡曰恭。
第二子邃,字文慶,位南部尚書,封襄平伯,出為青州刺史。以邃在公遺跡可紀,下詔褒述。卒官。孝文在鄴宮,為之舉哀。時百度唯新,青州佐吏疑為邃服,詔曰:「專古也,理與今違;專今也,太乖曩義。當斟酌兩途,商量得失,人吏之情亦不可苟順也。主簿雲,近代相承服斬,過葬便,可如故。自餘無服,大成寥落。可准諸境內之人,為齊衰三月。」子同始襲爵,卒於給事中。
邃、睿為從父兄弟。睿才器小優,又封氏之男,崔氏之婿。邃母雁門李氏,地望懸隔。钜鹿太守祖季真多識北方人物,每云:「士大夫當須好婚親。二公孫同堂兄弟耳,吉凶會集,便有士庶之異。」
張濟,字士度,西河人也。父千秋,慕容永驍騎將軍。永滅,來奔。道武善之,拜建節將軍,賜爵成紀侯。濟涉獵書傳,清辯善儀容。道武愛之,與公孫表等俱為行人,拜散騎侍郎,襲爵。先是,晉雍州刺史楊佺期乞師于常山王遵以禦姚興。帝遣濟為遵從事,即報之。濟自襄陽還,帝問濟江南事。濟曰:「司馬昌明死,子德宗代立,君弱臣強,全無綱紀。佺期問臣:'魏初伐中山,幾十萬眾?'臣答:'四十餘萬。'佺期曰:'魏被甲戎馬,可有幾匹?'臣答:'中軍精騎十餘萬,外軍無數。'佺期曰:'以此討羌,豈不滅也!'又曰:'魏定中山,徙幾戶於北?'臣答:'七萬餘家。'佺期曰:'都何城?'臣答:'都平城。'佺期曰:' 有此大眾,何用城為!'又曰:'魏帝欲為久都平城?將移也?'臣答:'非所知也。'佺期聞朝廷不都山東,貌有喜色,曰:'洛城救援,仰恃于魏,若獲保全,當必厚報。如為羌所乘,甯使魏取。'」道武嘉其辭,厚賞其使,許救洛陽。後以累使稱旨,拜勝兵將軍。卒,子多羅襲爵,坐事除。
李先,字容仁,中山盧奴人。少好學,善占相術。慕容永迎為謀主,勸永據長子城。仕永,位秘書監。永滅,徙中山。皇始初,先于井陘歸。道武問先曰:「卿何國人?祖父及身悉曆何官?」先曰:「臣本趙郡平棘人。大父重,晉平陽太守、大將軍右司馬。父懋,石季龍樂安太守、左中郎將。臣,苻丕左主客郎,慕容永秘書監、高密侯。」車駕還代,以先為尚書右中兵郎。再遷博士、定州大中正。帝問先:「何者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先曰:「唯有經書,三皇、五帝政化之典,可以補王者神智。」又問:「朕欲集天下書籍,如何?」對曰:「主之所好,集亦不難。」帝於是班制天下,經籍稍集。
道武討姚興于柴壁也,問計於先。對曰:「兵以正合,戰以奇勝。聞姚興欲屯兵天渡,利其糧道。及其到前,遣奇兵先邀天渡,柴壁左右嚴設伏兵,備其表裏,興欲進不得,住又乏糧。夫高者為敵所棲,深者為敵所囚,兵法所忌。而興居之,可不戰而取。」帝從其計,興果敗歸。明元即位,問左右:「舊臣中誰為先帝所親信?」新息公王洛兒曰:「有李先者,為先帝所知。」俄而召先,讀韓子《連珠論》二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詔有司曰:「先所知者,皆軍國大事,自今常宿於內。」賜先絹彩及御馬一匹,拜安東將軍、壽春侯,賜隸戶二十二。卒於內都大官,年九十五。詔賜金縷命服一襲,贈定州刺史、中山公,諡曰文懿。子國襲爵。
國子鳳,中書博士。鳳子預,字元凱。太和初,曆秘書令、齊郡王友、征西大將軍長史,帶馮翊太守。府解,罷郡,遂居長安。羨古人飧玉法,乃採訪藍田,躬往攻掘,得若環璧雜器形者,大小百餘。頗有粗黑者,亦篋盛以還。至而觀之,皆光潤可玩。預乃椎七十枚為屑食之,余多惠人。後預及聞者更求玉於故處,皆無所見。馮翊公源懷弟得其玉,琢為器佩,皆鮮明可寶。預服經年,雲有效驗。而世事寢食,皆不禁節,又加好酒損志。及疾篤,謂妻子曰:「吾酒色不絕,自致於死,非藥過也。然吾屍體必當有異,勿速殯,令後人知飧服之妙。」時七月中旬,長安毒熱,預停屍四宿,而體色不變。其妻常氏,以玉珠二枚琀之,口閉。常謂曰:「君自雲飧玉有神驗,何不受琀?」言訖,齒啟納珠。因噓其口,都無穢氣。舉斂於棺,堅直不傾委。死時有遺玉屑數升,囊盛納諸棺中。
先少子皎。天興中,密問先曰:「子孫永為魏臣,將復事他姓邪?」先曰:「國家政化長遠,不可紀極。」皎為寇謙之弟子,遂服氣絕粒數十年,隱於恆山。年九十餘,顏如少童。一旦,沐浴冠帶,家人異之,俄而坐卒。道士咸稱其得屍解仙道。
皎孫義徽。太和中,以儒學博通,有才華,補清河王懌府記室。箋書表疏,文不加點,清典贍速,當世稱之。又為懌撰《輿地圖》及《顯忠錄》。性好《老莊》,甚嗤釋教。靈太后臨朝,屬有沙門惠憐以咒水飲人,雲能愈疾,百姓奔湊,日以千數。義徽白懌,稱其妖妄。因令義徽草奏以諫,太后納其言。元叉惡懌,徙義徽都水使者。俄而懌被害,因棄官隱於大房山。
少子蘭,以純孝著聞,不受辟召。孝昌中,旌表門閭。
正光中,文宣王亶嗣位,思義徽雅正惇篤,薦其孫景儒,位至奉車都尉。自皇始至齊受禪,百五十歲。先之所言,有明征焉。
景儒子昭徽,博涉稽古,脫略不羈,時人稱其為播郎。因以字行于燕、趙焉。善談論,有宏辯,屬文任氣,不拘常則。志好隱逸,慕葛洪之為人。尋師訪道,不遠千里。遇高尚則傾蓋如舊,見庸識雖王公蔑如。初為道士,中年應詔舉,為高唐尉。大業中,將妻子隱于嵩山,號黃冠子。有文集十卷,為學者所稱。
賈彝,字彥倫,本武威姑臧人也。六世祖敷,魏幽州刺史、廣川都亭侯,子孫因家焉。父為苻堅钜鹿太守,坐訕謗系獄。彝年十歲,詣長安訟父獲申。遠近歎之,僉曰:「此子英英,賈誼之後,莫之與京。」弱冠,為慕容垂遼西王農記室參軍。道武先聞其名,常遣使者求彝于垂,垂彌增器敬。垂遣其太子寶來寇,大敗於參合,執彝及其從兄代郡太守潤等。道武即位,拜尚書左丞,參預國政。天賜末,彝請詣溫陽療疾,為叛胡所掠,送于姚興。積數年遁歸,又為赫連屈丐所執,拜秘書監,卒。太武平赫連昌,子秀迎其屍柩,葬于代南。
秀位中庶子,賜爵陽都男,本州大中正。獻文即位,進爵陽都子。時丞相乙渾妻庶姓,而求公主之號,屢言於秀,秀默然。後因公事,就第見渾。渾夫妻同坐,厲色曰:「爾管攝職事,無所不從。我請公主,不應,何意?」秀慷慨大言對曰:「公主之稱,王姬之號,尊寵之極,非庶族所宜。秀甯就死于今朝,不取笑於後日。」渾左右莫不失色,為之震懼,秀神色自若。渾夫妻默然含忿。他日,乃書太醫給事楊惠富臂,作「老奴官慳」字,令以示秀。渾每欲伺隙陷之。會渾伏誅,遂免難。
時秀與中書令勃海高允俱以儒舊重于時。皆選擬方嶽,以詢訪被留,各聽長子出為郡。秀固讓不受,許之。自始及終,曆奉五帝。雖不至大官,常當機要。廉清儉約,不營資產。年七十三,遇疾,詔給醫藥,賜几杖。時朝廷舉動及大事不決,每遣尚書、高平公李敷就第訪決。卒,贈冀州刺史、武邑公,諡曰簡。
子俊,字異鄰。襲爵,位荊州刺史,依例降爵為伯。先是,上洛置荊州,後改為洛州,在重山,人不知學,俊表置學官。在州五載,清靖寡事,為吏人所安。卒,贈兗州刺史。子叔休襲爵。
潤曾孫禎,字叔願,學涉經史,居喪以孝聞。太和中,以中書博士副中書侍郎高聰使江左。還,以母老患,輒在家定省,坐免官。後為司徒諮議參軍、通直散騎常侍,加冠軍將軍。卒,贈齊州刺史。
禎兄子景俊,亦以學識知名,為京兆王愉府外兵參軍。愉起逆于冀州,將授其官;不受,死之。贈河東太守,諡曰貞。
景俊弟景輿,清峻鯁正,為州主簿,遂棲遲不仕。後葛榮陷冀州,稱疾不拜。景輿每捫膝而言曰:「吾不負汝。」以不拜榮也。
竇瑾,字道瑜,頓丘衛國人,自雲漢司空融之後也。高祖成,頓丘太守,因家焉。瑾少以文學知名,自中書博士為中書侍郎,賜爵繁陽子。參軍國謀,屢有功,進爵衛國侯,轉四部尚書。初定三秦,人猶去就,拜長安鎮將、毗陵公。在鎮八年,甚著威惠。徵為殿中都官尚書。太武親待之,賞賜甚厚。從征蓋吳,吳平,留瑾鎮長安。還京復為殿中、都官,典左右執法。太武歎曰:「國之良輔,毗陵公之謂矣。」出為冀州刺史,清約沖素,著稱當時。還為內都大官。興光初,瑾女婿郁林公司馬彌陀以選尚臨涇公主,瑾教彌陀辭。托有誹謗咒詛之言,與彌陀同誅,唯少子遵逃匿得免。
遵善楷篆,北京諸碑及台殿樓觀宮門題署多遵書。位濮陽太守,多所受納。其子僧演奸通人婦,為部人賈邈告,坐免。後以善書拜庫部令,卒官。
李䐶,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陽人也。曾祖產,產子績,二世知名于慕容氏。父崇,馮跋吏部尚書、石城太守。車駕至和龍,崇率十餘郡歸降,太武甚禮之,呼曰李公。為北幽州刺史、固安侯。卒,諡曰襄侯。䐶母賤,為諸兄所輕。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貴,吾每觀,或未可知。」遂使入都為中書學生。太武幸中書學,見而異之,指謂從者曰:「此小兒終效用於朕之子孫。」因識眄之。帝舅陽平王杜超有女,將許貴戚,帝曰:「李䐶後必官達,益人門戶,可以妻之。」遂勸成婚。南人李哲常言䐶必當貴達。杜超之死也,帝親哭三日。䐶以超女婿,得在喪位出入。帝指謂左右曰:「觀此人舉動,豈不異於眾也?必為朕家幹事臣。」䐶聰敏機辯,強記明察。初,李靈為文成博士,詔崔浩選中書學生器業優者為助教。浩舉其弟子箱子與盧度世、李敷三人應之。給事高讜子祐、尚書段霸兒侄等以為浩阿党其親戚,言于景穆。以浩為不平,聞之于太武。太武意在䐶,曰:「云何不取幽州刺史李崇老翁兒?」浩對曰:「前亦言䐶合選,但以其先行在外,故不取之。」帝曰:「可待䐶還,箱子等罷之。」遂除中書助教、博士,入授文成經。
文成即位,䐶以舊恩親寵,遷儀曹尚書,領中秘書,賜爵扶風公。贈其母孫氏為容城君。帝顧群臣曰:「朕始學之歲,情未能專;既總萬機,溫習靡暇。是故儒道實有闕焉。豈惟予咎,抑亦師傅之不勤。所以爵賞仍隆,蓋不遺舊也。」䐶免冠拜謝。出為相州刺史。為政清簡,百姓稱之。䐶上疏求於州郡各立學官,使士望之流,衣冠之胄,就而受業。其經藝通明者,上王府。書奏,獻文從之。以䐶政為諸州之最,加賜衣服。自是遂有驕矜自得之志,受納人財物,商胡珍寶。兵人告言。尚書李敷與䐶少長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勸以奏聞,敷不許。獻文聞䐶罪狀,檻車征䐶,拷劾抵罪。敷兄弟將見疏斥,有司諷以中旨嫌敷兄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