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Ming 明史
卷九十六 志第七十二 藝文一 Volume 96 Treatises 72: Arts and Literature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明太祖定元都,大將軍收圖籍致之南京,復詔求四方遺書,設祕書監丞,尋改翰林典籍以掌之。永樂四年,帝御便殿閱書史,問文淵閣藏書。解縉對以尚多闕略。帝曰:「土庶家稍有餘資,尚欲積書,況朝廷乎?」遂命禮部尚書鄭賜遣使訪購,惟其所欲與之,勿較值。北京既建,詔修撰陳循取文淵閣書一部至百部,各擇其一,得百櫃,運致北京。宣宗嘗臨視文淵閣,親披閱經史,與少傅楊士奇等討論,因賜士奇等詩。是時,祕閣貯書約二萬餘部,近百萬卷,刻本十三,抄本十七。正統間,士奇等言:「文淵閣所貯書籍,有祖宗御製文集及古今經史子集之書,向貯左順門北廊,今移於文淵閣、東閣,臣等逐一點勘,編成書目,請用寶鈐識,永久臧。」制曰:「可」。正德十年,大學士樑儲等請檢內閣並東閣藏書殘闕者,令原管主事李繼先等次第修補。先是,祕閣書籍皆宋、元所遺,無不精美,裝用倒摺,四周外向,蟲鼠不能損。迄流賊之亂,宋刻元鐫胥歸殘闕。至明御製詩文,內府鏤板,而儒臣奉敕修纂之書及象魏佈告之訓,卷帙既夥,文藻復優,當時頒行天下。外此則名公卿之論撰,騷人墨客一家之言,其工者深醇大雅,卓卓可傳。即有怪奇駁雜出乎其間,亦足以考風氣之正變,辨古學之源流,識大識小,掌故備焉。挹其華實,無讓前徽,可不謂文運之盛歟!四部之目,昉自荀勖,晉、宋以來因之。前史兼錄古今載籍,以為皆其時柱下之所有也。明萬曆中,修撰焦竑修國史,輯《經籍志》,號稱詳博。然延閣廣內之藏,竑亦無從遍覽,則前代陳編,何憑記錄,區區掇拾遺聞,冀以上承《隋志》,而贗書錯列,徒滋訛舛。故今第就二百七十年各家著述,稍為釐次,勒成一志。凡卷數莫考、疑信未定者,甯闕而不詳云。
經類十:一曰《易》類,二曰《書》類,三曰《詩》類,四曰《禮》類,五曰《樂》類,六曰《春秋》類,七曰《孝經》類,八曰諸經類,九曰《四書》類,十曰小學類。
朱升《周易旁註前圖》二卷、《周易旁註》十卷
樑寅《周易參義》十二卷
趙汸《大易文詮》八卷
鮑恂《大易舉隅》三卷又名《大易鉤玄》。
林大同《易經奧義》二卷
歐陽貞《周易問辨》三十卷
朱謐《易學啟蒙述解》二卷
張洪《周易傳義會通》十五卷
程汝器《周易集傳》十卷
永樂中敕修《周易傳義大全》二十四卷、《義例》一卷胡廣等纂。
楊士奇《周易直指》十卷
劉髦《石潭易傳撮要》一卷
林誌《周易集說》三卷
李賢《讀易記》一卷
劉定之《周易圖釋》三卷
王恕《玩易意見》二卷
羅倫《周易說旨》四卷
談綱《讀易愚慮》二卷,《易考圖義》一卷,《卜筮節要》一卷,《易義雜言》一卷,《易指考辨》一卷
蔡清《周易蒙引》二十四卷
朱綬《易經精蘊》二十四卷
何孟春《易疑初筮告蒙約》十二卷
胡世甯《讀易私記》四卷
陳鳳梧《集定古易》十二卷
劉玉《執齋易圖說》一卷
許誥《圖書管見》一卷
周用《讀易日記》一卷
崔銑《讀易餘言》五卷,《易大象說》一卷
湛若水《修復古易經傳訓測》十卷
張邦奇《易說》一卷
鄭善夫《易論》一卷
呂柟《周易說翼》三卷
王崇慶《周易義卦》二卷
唐龍《易經大旨》四卷
韓邦奇《易學啟蒙意見》四卷一名《周學疏原》、《易佔經緯》四卷
鐘芳《學易疑義》三卷
王道《周易億》四卷
梅鷟《古易考原》三卷
金賁亨《學易記》五卷
舒芬《易箋問》一卷
季本《易學四同》八卷、《圖文餘辨》一卷、《蓍法別傳》一卷、《古易辨》一卷
林希元《易經存疑》十二卷
陳琛《易經通典》六卷一名《淺說》。
方獻夫《周易約說》十二卷
餘誠《易圖說》一卷
黃芹《易圖識漏》一卷
李舜臣《易卦辱言》一卷
葉良珮《周易義叢》十六卷
豐坊《古易世學》十五卷坊雲家有《古易》,傳自遠祖豐稷。又有《古書世學》六卷,言得朝鮮、倭國二本,合於今文。古文《石經》、古本《魯詩世學》三十六卷,亦言豐稷所傳。錢謙益謂皆坊偽撰也。
唐樞《易修墨守》一卷
羅洪先《易解》一卷
楊爵《周易辨錄》四卷
薛甲《易象大旨》八卷
熊過《周易象旨決錄》七卷
胡經《易演義》十八卷
王畿《大象義述》一卷
盧翰《古易中說》四十四卷
陳言《易疑》四卷
陳士元《易象鉤解》四卷
《易象匯解》二卷
魯邦彥《圖書就正錄》一卷
李贄《九正易因》四卷贄自謂初著《易因》一書,改至八九次而後定,故有「九正。」之名。
徐師曾《今文周易演義》十二卷
姜寶《周易補疑》十二卷
顧曾唯《周易詳蘊》十三卷
孫應BI《易談》四卷
鄧元錫《易經繹》五卷
顏鯨《易學義林》十卷
陳錫《易原》一卷
王世懋《易解》一卷
徐元氣《周易詳解》十卷
萬廷言《易說》四卷、《易原》四卷
楊時喬《周易古今文全書》二十一卷
來知德《周易集註》十六卷
任惟賢《周易義訓》十卷
張獻翼《讀易韻考》七卷
曾士傳《正易學啟蒙》一卷
葉山《八白易傳》十六卷
金瑤《六爻原意》一卷
李逢期《易經隨筆》三卷
方社昌《周易指要》三卷
孫從龍《周易參疑》十卷
沈一貫《易學》十二卷
馮時可《易說》五卷
唐鶴徵《周易象義》四卷
黃正憲《易象管窺》十五卷
郭子章《易解》十五卷
吳中立《易銓古本》三卷
周坦《易圖說》一卷
朱篁《易郵》七卷
朱謀鵒韋《易象通》八卷
陳第《伏羲圖贊》二卷
鄧伯羔《古易詮》二十九卷,《今易詮》二十四卷
傅文兆《羲經十一翼》五卷
林兆恩《易外別傳》一卷
王宇《周易佔林》四卷
彭好古《易鑰》五卷
方時化《易疑》一卷,《易引》九卷,《周易頌》二卷,《學易述談》四卷
章潢《周易象義》十卷
姚舜牧《易經疑問》十二卷
顏素《易研》六卷
曾朝節《易測》十卷
鄒元標《易彀通》一卷
徐三重《易義》一卷
蘇浚《周易冥冥篇》四卷,《易經兒說》四卷
沈孚聞《周易日鈔》十一卷
屠隆《讀易便解》四卷
楊啟新《易林疑說》二卷
鐘化民《讀易鈔》十四卷
李廷機《易經纂注》四卷、《易答問》四卷
鄒德溥《易會》八卷
錢一本《像象管見》七卷,《易象鈔》、《續鈔》共六卷,《四聖一心錄》四卷
潘士藻《洗心齋讀易述》十七卷
嶽元聲《易說》三卷
顧允成《易圖說亻意言》四卷
焦竑《易筌》六卷
高攀龍《大易易簡說》三卷,《周易孔義》一卷
郝敬《周易正解》二十卷,《周領》四卷,《周易補》七卷,《學易枝言》二卷
張納陛《學易飲河》八卷
吳炯《周易繹旨》八卷
萬尚烈《易贊測》一卷,《易大象測》一卷
吳默《易說》六卷
姚文蔚《周易旁註會通》十四卷
李本固《古易彙編意辭集》十七卷
楊廷筠《易顯》六卷
湯賓尹《易0經翼注》四卷
孫慎行《周易明洛義纂述》六卷,《不語易義》二卷
曹學牷《周易可說》七卷
張汝霖《周易因指》八卷
崔師訓《大成易旨》二卷
劉宗周《周易古文鈔》三卷,《讀易圖記》一卷
薛三省《易蠡》二卷
程汝繼《周易宗義》十二卷
王三善《周易象注》九卷
魏浚《周易古象通》八卷
樊良樞《易疑》一卷,《易象》二卷
高捷《易學象辭二集》十二卷
陸振奇《易芥》十卷
楊瞿崍《易林疑說》十卷
王納諫《周易翼注》三卷
陸夢龍《易略》三卷
文翔鳳《邵窩易詁》一卷
卓爾康《易學0全書》五十卷
繆昌期《周易會通》十二卷
羅喻義《讀易內篇》、《問篇》、《外篇》共七卷
程玉潤《周易演旨》六十五卷
錢士升《易揆》十二卷
錢繼登《易簣》三卷
吳極《易學》五卷
方孔炤《周易時論》十五卷
徐世淳《易就》六卷
汪邦柱《周易會通》十二卷
葉憲祖《大易玉匙》六卷
方鯤《易蕩》二卷
鮑觀白《易說》二卷
張伯樞《易象大旨》三卷
吳桂森《像象述》五卷
鄭維嶽《易經意言》六卷
喻有功《周易懸鏡》七卷
潘士龍《演易圖說》一卷
洪守美《易說醒》四卷
餘叔純《周易讀》五卷
陸起龍《周易易簡編》四卷
徐奇《周易卦義》二卷
洪化昭《周易獨坐談》五卷
沈瑞鐘《周易廣筌》二卷
林有桂《易經觀理說》四卷
陳履祥《孔易彀》一卷
許順義《易經三注粹鈔》四卷
王祚昌《周易敝書》五卷
容若春《今易圖學心法釋義》十卷
張次仲《周易玩辭困學記》十二卷
顧樞《西疇易稿》三卷
陳仁錫《羲經易簡錄》八卷
黃道周《易象正》十四卷,《三易洞璣》十六卷
倪元璐《兒易內儀》六卷、《外儀》十五卷
龍文光《乾乾篇》三卷
文安之《易傭》十四卷
林胤昌《周易耨義》六卷
張鏡心《易經增注》十二卷
李奇玉《易義》四卷
朱之俊《周易纂》六卷
何楷《古周易訂詁》十六卷
侯峒曾《易解》三卷
黎遂球《周易爻物當名》二卷
鄭賡唐《讀易搜》十二卷
陳際泰《易經大意》七卷,《羣經輔易說》一卷,《周易翼簡捷解》十六卷
秦鏞《易序圖說》二卷
金鉉《易說》一卷
黃端伯《易疏》五卷
來集之《讀易偶通》二卷
──右《易》類,二百二十二部,一千五百七十卷。
明太祖注《尚書洪範》一卷帝嘗命儒臣書《洪範》,揭於御座之右,因自為注。
仁宗《體尚書》二卷釋《尚書》中《皋陶謨》、《甘誓》、《盤庚》等十六篇,以講解更其原文。
世宗《書經三要》三卷帝以太祖有注《洪範》一篇,因注《無逸》,再注《伊訓》,分三冊,共為一書。已乃制《洪範序略》一篇,復將《皋陶謨》、《伊訓》、《無逸》等篇通加註釋,名曰《書經三要》。
洪武中敕修《書傳會選》六卷太祖以蔡沈《書傳》有得有失,詔劉三吾等訂正之。又集諸家之說,足其未備。書成頒刻,然世竟鮮行。永樂中,修《大全》,一依蔡《傳》,取便於士子舉業,此外不復有所考究也。
朱升《尚書旁註》六卷,
《書傳補正輯注》一卷
樑寅《書纂義》十卷
朱右《書集傳發揮》十卷,《禹貢凡例》一卷
徐蘭《書經體要》一卷
陳雅言《尚書卓躍》六卷
郭元亮《尚書該義》十二卷
永樂中敕修《書傳大全》十卷胡廣等纂。
張洪《尚書補得》十二卷
彭勖《書傳通釋》六卷
徐善述《尚書直指》六卷
陳濟《書傳補注》一卷
徐驥《洪範解訂正》一卷
章陬《書經提要》四卷
費希冉《尚書本旨》七卷
楊守陳《書私鈔》一卷
黃瑜《書經旁通》十卷
李承恩《書經拾蔡》二卷
楊廉《洪範纂要》一卷
熊宗立《洪範九疇數解》八卷
張邦奇《書說》一卷
吳世忠《洪範考疑》一卷
鄭善夫《洪範論》一卷
劉天民《洪範辨疑》一卷
馬明衡《尚書疑義》一卷
呂柟《尚書說疑》五卷
韓邦奇《禹貢詳略》二卷
王崇慶《書經說略》一卷
舒芬《書論》一卷
鄭曉《尚書考》二卷,《禹貢圖說》一卷
馬森《書傳敷言》十卷
張居正《書經直解》八卷
王樵《尚書日記》十六卷,《書帷別記》四卷
陳錫《尚書經傳別解》一卷
歸有光《洪範傳》一卷,《考定武成》一卷
程弘賓《書經虹臺講義》十二卷
屠本畯《尚書別錄》六卷
鄧元錫《尚書釋》二卷
章潢《尚書圖說》三卷
陳第《尚書疏衍》四卷
羅敦仁《尚書是正》二十卷
鐘庚陽《尚書傳心錄》七卷
王祖嫡《書疏叢鈔》一卷
瞿九思《書經以俟錄》六卷
姚舜牧《書經疑問》十二卷
劉應秋《尚書旨》十卷
郭正域《東宮進講尚書義》一卷
錢一本《範衍》十卷
袁宗道《尚書纂注》四卷
焦竑《禹貢解》一卷
吳炯《書經質疑》一卷
王肯堂《尚書要旨》三十一卷
郝敬《尚書辨解》十卷
盧廷選《尚書雅言》六卷
曹學牷《書傳會衷》十卷
謝廷贊《書經翼注》七卷
趙惟寰《尚書蠡》四卷
陸鍵《尚書傳翼》十卷
張爾嘉《尚書貫言》二卷
姜逢元《禹貢詳節》一卷
朱道行《尚書集思通》十二卷
史惟堡《尚書晚訂》十二卷
楊肇芳《尚書副墨》六卷
潘士遴《尚書葦籥》五十卷
徐大儀《書經補注》六卷
黃道周《洪範明義》四卷
鄭鄤《禹貢注》一卷
艾南英《禹貢圖注》一卷
傅元初《尚書撮義》四卷
袁儼《尚書百家匯解》六卷
江旭奇《尚書傳翼》二卷
朱朝瑛《讀書略記》二卷
茅瑞徵《虞書箋》二卷,《禹貢匯疏》十二卷
王綱振《禹貢逆志》一卷
張能恭《禹貢訂傳》一卷
黃翼登《禹貢注刪》一卷
夏允彝《禹貢古今合注》五卷
羅喻義《洪範直解》一卷,《讀範內篇》一卷
──右《書》類,八十八部,四百九十七卷。
周是修《詩小序集成》三卷
樑寅《詩演義》八卷,《詩考》四卷
朱升《詩旁註》八卷
汪克寬《詩集傳音義會通》三十卷
曾堅《詩疑大鳴錄》一卷
朱善《詩解頤》四卷
高頤《詩集傳解》二十卷
張洪《詩正義》十五卷
楊禹錫《詩義》二卷
鄭旭《詩經總旨》一卷
永樂中敕修《詩集傳大全》二十卷胡廣等纂。
范理《詩集解》三十卷
王逢《詩經講說》二十卷
孫鼎《詩義集說》四卷
李賢《讀詩紀》一卷
楊守陳《詩私鈔》四卷
易貴《詩經直指》十五卷
程楷《詩經講說》二十卷
陸深《儼山詩微》二卷
張邦奇《詩說》一卷
湛若水《詩釐正》二十卷
呂柟《毛詩序說》六卷
胡纘宗《胡氏詩識》三卷
王崇慶《詩經衍義》一卷
季本《詩說解頤》八卷、《總論》二卷
黃佐《詩傳通解》二十五卷
潘恩《詩經輯說》七卷
陸垹《詩傳存疑》一卷
薛應旂《方山詩說》八卷
陳錫《詩辨疑》一卷
勞堪《詩林伐柯》四卷
沈一貫《詩經纂注》四卷
馮時可《詩亻意》二卷
郭子章《詩傳書例》四卷
朱得之《印古詩說》一卷
袁仁《毛詩或問》二卷
鄧元錫《詩繹》三卷
陳第《毛詩古音考》四卷
朱謀鵒韋《詩故》十卷
淩濛初《聖門傳詩嫡塚》十六卷,《詩逆》四卷
陶其情《詩經註疏大全纂》十二卷
趙一元《詩經理解》十四卷
黃一正《詩經埤傳》八卷
馮復京《六家詩名物疏》五十五卷
吳雨《毛詩鳥獸草木疏》三十卷
唐汝諤《毛詩微言》二十卷
瞿九思《詩經以俟錄》六卷
姚舜牧《詩經疑問》十二卷
林兆珂《毛詩多識篇》七卷
汪應蛟《學詩略》一卷
徐常吉《毛詩翼說》五卷
吳炯《詩經質疑》一卷
郝敬《毛詩原解》三十六卷、《序說》八卷
張彩《詩原》三十卷
徐必達《南州詩說》六卷
劉憲寵《詩經會說》八卷
曹學牷《詩經質疑》六卷
沈萬鈳《詩經類考》三十卷
顧起元《爾雅堂詩說》四卷
蔡毅中《詩經補傳》四卷
沈守正《詩經說通》十四卷
樊良樞《詩商》五卷
徐光啟《毛詩六帖》六卷
趙琮《葩經約說》十卷
莊廷臣《詩經逢源》八卷
鄒忠胤《詩傳闡》二十四卷
陸化熙《詩通》四卷
胡胤嘉《讀詩錄》二卷
朱道行《詩經集思通》十二卷
何楷《毛詩世本古義》二十八卷
張次仲《待軒詩記》六卷
張睿卿《詩疏》一卷
唐達《毛詩古音考辨》一卷
張溥《詩經註疏大全合纂》三十四卷
高承埏《五十家詩義裁中》十二卷
朱朝瑛《讀詩略記》二卷
張星懋《詩採》八卷
高鼎熺《詩經存旨》八卷
韋調鼎《詩經考定》二十四卷
趙起元《詩權》八卷
喬中和《葩經旁意》一卷
胡紹曾《詩經胡傳》十二卷
范王孫《詩志》二十六卷
──右《詩》類,八十七部,九百八卷。
方孝孺《周禮考次目錄》一卷
何喬新《周禮集註》七卷,《周禮明解》十二卷
陳鳳梧《周禮合訓》六卷
魏校《周禮沿革傳》六卷、《官職會通》二卷
楊慎《周官音詁》一卷
舒蒼《周禮定本》十三卷
季本《讀禮疑圖》六卷
陳深《周禮訓雋》十卷、《周禮訓注》十八卷、《考工》《記句詁》一卷
唐樞《周禮因論》一卷
羅洪先《周禮疑》一卷
王圻《續定周禮全經集註》十四卷
李如玉《周禮會注》十五卷
柯尚遷《周禮全經釋原》十四卷
金瑤《周禮述注》六卷
王應電《周禮傳》十卷,《周禮圖說》二卷,《學周禮法》一卷,《非周禮辨》一卷
馮時行《周禮別說》一卷
施天麟《周禮通義》二卷
徐即登《周禮說》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