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Ming 明史
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二 Volume 114 Biographies 2: Empresses and Consorts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孝宗孝康張皇后 武宗孝靜夏皇后 世宗孝潔陳皇后 張廢后 孝烈方皇后 孝恪杜太后 穆宗孝懿李皇后 孝安陳皇后 孝定李太后 神宗孝端王皇后 劉昭妃 孝靖王太后 鄭貴妃 光宗孝元郭皇后 孝和王太后 孝純劉太后 李康妃 李莊妃 趙選侍 熹宗懿安張皇后 張裕妃 莊烈帝愍周皇后 田貴妃孝宗孝康皇后張氏,興濟人。父巒,以鄉貢入太學。母金氏,夢月入懷而生后。成化二十三年選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冊立為皇后。帝頗優禮外家,追封巒昌國公,封后弟鶴齡壽寧侯,延齡建昌伯,為后立家廟於興濟,工作壯麗,數年始畢。鶴齡、延齡並註籍宮禁,縱家人為奸利,中外諸臣多以為言,帝以后故不問。
武宗即位,尊為皇太后。五年十二月,以寘鐇平,上尊號曰慈壽皇太后。世宗入繼,稱聖母,加上尊號曰「昭聖慈壽」。嘉靖三年加上「昭聖康惠慈壽」。已,改稱伯母。十五年復加上「昭聖恭安康惠慈壽」。二十年八月崩,諡曰「孝康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聖敬皇后」,合葬泰陵,祔廟。
武宗之崩也,江彬等懷不軌。賴后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禁中,迎立世宗,而世宗事后顧日益薄。元年大婚,初傳昭聖懿旨,既復改壽安太后。壽安者,憲宗妃,興獻帝生母也。廷和爭之,乃止。三年,興國太后誕節,敕命婦朝賀,燕賚倍常。及后誕日,敕免賀。修撰舒芬疏諫,奪俸。御史硃淛、馬明衡、陳逅、季本,員外郎林惟聰等先後言,皆得罪。竟罷朝賀。
初,興國太后以籓妃入,太后猶以故事遇之,帝頗不悅。及帝朝,太后待之又倨。會太后弟延齡為人所告,帝坐延齡謀逆論死,太后窘迫無所出。哀衝太子生,請入賀,帝謝不見。使人請,不許。大學士張孚敬亦為延齡請,帝手敕曰:「天下者,高皇帝之天下,孝宗皇帝守高皇帝法。卿慮傷伯母心,豈不慮傷高、孝二廟心耶?」孚敬復奏曰:「陛下嗣位時,用臣言,稱伯母皇太后,朝臣歸過陛下,至今未已。茲者大小臣工默無一言,誠幸太后不得令終,以重陛下過耳。夫謀逆之罪,獄成當坐族誅,昭聖獨非張氏乎?陛下何以處此!」冬月慮囚,帝又欲殺延齡,復以孚敬言而止。亡何,奸人劉東山者告變,並逮鶴齡下詔獄。太后至衣敝襦席藁為請,亦不聽。久之,鶴齡瘐死。及太后崩,帝竟殺延齡,事詳《外戚傳》。
武宗孝靜皇后夏氏,上元人。正德元年冊立為皇后。嘉靖元年上尊稱曰「莊肅皇后」。十四年正月崩,合葬康陵,祔廟。初,禮臣上喪儀,帝曰:「嫂叔無服,且兩宮在上,朕服青,臣民如母后服。」禮部尚書夏言曰:「皇上以嫂叔絕服,則群臣不敢素服見皇上,請暫罷朝參。」許之。已而議諡,大學士張孚敬曰:「大行皇后,上嫂也,與累朝元后異,宜用二字或四字。」李時曰:「宜用八。」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郎霍韜等曰:「均帝后也,何殊!」言集眾議,因奏曰:「古人尚質,諡法簡,稱其行,後人增加,臣子情也。生今世,宜行今制。大行皇后宜如列聖元后諡,二四及八,於禮無據。」帝不從,命再議。群臣請如孚敬言。帝曰:「用六,合陰數焉。」於是上諡「孝靜莊惠安肅毅皇后」。十五年,帝覺孚敬言非是,敕曰:「孝靜皇后諡不備,不稱配武宗。」乃改諡「孝靜莊惠安肅溫誠順天偕聖毅皇后」。
世宗孝潔皇后陳氏,元城人。嘉靖元年冊立為皇后。帝性嚴厲。一日,與后同坐,張、方二妃進茗,帝循視其手。后恚,投杯起。帝大怒。后驚悸,墮娠崩,七年十月也。喪禮從殺。帝素服御西角門十日,即玄冠玄裳御奉天門,諡曰「悼靈」,葬襖兒峪。葬之日,梓宮出王門,百官一日臨。給事中王汝梅諫。不聽。十五年,禮部尚書夏言議請改諡。時帝意久釋矣,乃改諡曰「孝潔」。穆宗即位,禮臣議:「孝潔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祔廟。若遵遺制祔孝烈,則舍元配也,若同祔,則二后也。大行皇帝升祔時,宜奉孝潔配,遷葬永陵,孝烈主宜別祀。」報可。隆慶元年二月上尊諡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后」。
廢后張氏,世宗第二后也。初封順妃。七年,陳皇后崩,遂立為后。是時,帝方追古禮,令后率嬪御親蠶北郊,又日率六宮聽講章聖《女訓》於宮中。十三年正月廢居別宮。十五年薨,喪葬儀視宣宗胡廢后。
孝烈皇后方氏,世宗第三后也,江寧人。帝即位且十年,未有子。大學士張孚敬言:「古者天子立后,並建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所以廣嗣也。陛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為子嗣計。」從之。十年三月,后與鄭氏、王氏、閻氏、韋氏、沈氏、盧氏、沈氏、杜氏同冊為九嬪,冠九翟冠,大採鞠衣,圭用次玉,谷文,冊黃金塗,視皇后殺五分之一。至期,帝袞冕告太廟,還服皮弁,御華蓋殿,傳制,遣大臣行冊禮。既冊,從皇后朝奉先殿。禮成,帝服皮弁,受百官賀,蓋創禮也。張后廢,遂立為后,而封沈氏為宸妃,閻氏為麗妃。舊制:立后,謁內廟而已。至是,下禮臣議廟見禮。於是群臣以天子立三宮以承宗廟,《禮經》有廟見之文,乃考據《禮經》,參稽《大明集禮》,擬儀注以上。至期,帝率后謁太廟及世廟。越三日,頒詔天下。明日,受命婦朝。
二十一年,宮婢楊金英等謀弒逆,帝賴后救得免,乃進后父泰和伯銳爵為侯。初,曹妃有色,帝愛之,冊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宮。金英等伺帝熟寢,以組縊帝項,誤為死結,得不絕。同事張金蓮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馳至,解組,帝蘇。后命內監張佐等捕宮人雜治,言金英等弒逆,王寧嬪首謀。又曰:曹端妃雖不與,亦知謀。時帝病悸不能言,后傳帝命收端妃、寧嬪及金英等悉礫於市。並誅其族屬十餘人。然妃實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后崩。詔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濟難,其以元后禮葬。」預名葬地曰「永陵」,諡孝烈,親定諡禮,視昔加隆焉。禮成,頒詔天下。及大祥,禮臣請安主奉先殿東夾室,帝曰:「奉先殿夾室,非正也,可即祔太廟。」於是大學士嚴嵩等請設位於太廟東,皇妣睿皇后之次,后寢藏主則設幄於憲廟皇祖妣之右,以從祔於祖姑之義。帝曰:「祔禮至重,豈可權就。后非帝,乃配帝者,自有一定之序,安有享從此而主藏彼之禮!其祧仁宗,祔以新序,即朕位次,勿得亂禮。」嵩曰:「祔新序,非臣下所敢言,且陰不可當陽位。」乃命姑藏主睿皇后側。
二十九年十月,帝終欲祔后太廟,命再議。尚書徐階言不可,給事中楊思忠是階議,餘無言者。帝覘知狀。及議疏入,謂:「后正位中宮,禮宜祔享,但遽及廟次,則臣子之情,不唯不敢,實不忍也。宜設位奉先殿。」帝震怒。階、思忠惶恐言:「周建九廟,三昭三穆。國朝廟制,同堂異室,與《周禮》不同。今太廟九室皆滿,若以聖躬論,仁宗當祧,固不待言,但此乃異日聖子神孫之事。臣聞夏人之廟五,商以七,周以九。禮由義起,五可七,七可九,九之外亦可加也。請於太廟及奉先殿各增二室,以祔孝烈,則仁宗可不必祧,孝烈皇后可速正南面之位,陛下亦無預祧以俟之嫌。」帝曰:「臣子之誼,當祧當祔,力請可也。苟禮得其正,何避豫為!」於是階等複會廷臣上言:「唐、虞、夏五廟,其祀皆止四世。周九廟,三昭三穆,然而兄弟相及,亦不能盡足六世。今仁宗為皇上五世祖,以聖躬論,仁宗於禮當祧,孝烈皇后於禮當祔。請祧仁宗,祔孝烈皇后於太廟第九室。」因上祧祔儀注。
已而請忌日祭,帝猶銜前議,報曰:「孝烈繼后,所奉者又入繼之君,忌不祭亦可。」階等請益力,帝曰:「非天子不議禮。后當祔廟,居朕室次,禮官顧謂今日未宜,徒飾說以惑眾聽。」因諭嚴嵩等曰:「禮官從朕言,勉強耳。即不忍祧仁宗,且置后主別廟,將來由臣下議處。忌日令奠一卮酒,不至傷情。」於是禮臣不敢復言,第請如敕行。乃許之。後二年,楊思忠為賀表觸忌,予杖削籍。隆慶初,與孝潔皇后同日上尊諡曰「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皇后」,移主弘孝殿。
孝恪杜太后,穆宗生母也,大興人。嘉靖十年封康嬪。十五年進封妃。三十三年正月薨。是時,穆宗以裕王居邸,禮部尚書歐陽德奏喪儀,請輟朝五日,裕王主喪事,遵高皇帝《孝慈錄》,斬衰三年。帝謂當避君父之尊。大學士嚴嵩言:「高帝命周王橚為孫貴妃服慈母服,斬衰三年。是年,《孝慈錄》成,遂為定制,自後久無是事。及茲當作則垂訓於后。」帝命比賢妃鄭氏故事:輟朝二日。賜諡榮淑,葬金山。穆宗立,上諡曰「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太后」,遷葬永陵,祀主神霄殿。追封后父林為慶都伯,命其子繼宗嗣。
穆宗孝懿皇后李氏,昌平人。穆宗為裕王,選為妃,生憲懷太子。嘉靖三十七年四月薨。帝以部疏稱薨非制,命改稱故,葬金山。穆宗即位,諡曰「孝懿皇后」,封后父銘德平伯。神宗即位,上尊諡曰「孝懿貞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莊皇后」,合葬昭陵,祔太廟。
孝安皇后陳氏,通州人。嘉靖三十七年九月選為裕王繼妃。隆慶元年冊為皇后。后無子多病,居別宮。神宗即位,上尊號曰仁聖皇太后,六年加上貞懿,十年加康靜。初,神宗在東宮,每晨謁奉先殿、朝帝及生母畢,必之后所問安,后聞履聲輒喜。既嗣位,孝事兩宮無間。二十四年七月崩,諡曰「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后」,祀奉先殿別室。
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也,漷縣人。侍穆宗於裕邸。隆慶元年三月封貴妃。生神宗。即位,上尊號曰慈聖皇太后。舊制:天子立,尊皇后為皇太后,若有生母稱太后者,則加徽號以別之。是時,太監馮保欲媚貴妃,因以並尊風大學士張居正下廷臣議,尊皇后曰「仁聖皇太后」,貴妃曰「慈聖皇太后」,始無別矣。仁聖居慈慶宮,慈聖居慈寧宮。居正請太后視帝起居,乃徙居乾清宮。
太后教帝頗嚴。帝或不讀書,即召使長跪。每御講筵入,嘗令效講臣進講於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寢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為盥面,挈之登輦以出。帝事太后惟謹,而諸內臣奉太后旨者,往往挾持太過。帝嘗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內侍歌新聲,辭不能,取劍擊之。左右勸解,乃戲割其發。翼日,太后聞,傳語居正具疏切諫,令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長跪,數其過。帝涕泣請改乃已。六年,帝大婚,太后將返慈寧宮,敕居正曰:「吾不能視皇帝朝夕,先生親受先帝付託,其朝夕納誨,終先帝憑幾之誼。」三月加尊號曰「宣文」。十年加「明肅」。十二年同仁聖太后謁山陵。二十九年加貞壽端獻。三十四年加恭熹。四十二年二月崩,上尊諡曰「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太后」,合葬昭陵,別祀崇先殿。
后性嚴明。萬曆初政,委任張居正,綜核名實,幾於富強,后之力居多。光宗之未冊立也,給事中姜應麟等疏請被謫,太后聞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問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爾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蓋內廷呼宮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宮人進,故云。光宗由是得立。群臣請福王之籓,行有日矣,鄭貴妃欲遲之明年,以祝太后誕為解。太后曰:「吾潞王亦可來上壽乎!」貴妃乃不敢留福王。御史曹學程以建言論死。太后憐其母老,言於帝,釋之。后父偉封武清伯。家人嘗有過,命中使出數之,而抵其家人於法。顧好佛,京師內外多置梵剎,動費鉅萬,帝亦助施無算。居正在日,嘗以為言,未能用也。
神宗孝端皇后王氏,余姚人,生京師。萬曆六年冊立為皇后。性端謹,事孝定太后得其歡心。光宗在東宮,危疑者數矣,調護備至。鄭貴妃顓寵,后不較也。正位中宮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稱。四十八年四月崩,諡孝端。光宗即位,上尊諡曰「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會帝崩,熹宗立,始上冊寶,合葬定陵,主祔廟。
與后同日冊封者有昭妃劉氏。天啟、崇禎時,嘗居慈寧宮,掌太后璽。性謹厚,撫愛諸王。莊烈帝禮事之如大母。嘗以歲朝朝見,帝就便坐,俄假寐。太后戒勿驚,命尚衣謹護之。頃之,帝覺,攝衣冠起謝曰:「神祖時海內少事;今苦多難,兩夜省文書,未嘗交睫,在太妃前,困不自持如此。」太妃為之泣下。崇禎十五年薨,年八十有六。
孝靖王太后,光宗生母也。初為慈寧宮宮人。年長矣,帝過慈寧,私幸之,有身。故事:宮中承寵,必有賞賚,文書房內侍記年月及所賜以為驗。時帝諱之,故左右無言者。一日,侍慈聖宴,語及之。帝不應。慈聖命取內起居注示帝,且好語曰:「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貴,寧分差等耶?」十年四月封恭妃。八月,光宗生,是為皇長子。既而鄭貴妃生皇三子,進封皇貴妃,而恭妃不進封。二十九年冊立皇長子為皇太子,仍不封如故。三十四年,元孫生,加慈聖徽號,始進封皇貴妃。三十九年病革,光宗請旨得往省,宮門猶閉,抉鑰而入。妃目眚,手光宗衣而泣曰:「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恨!」遂薨。大學士葉向高言:「皇太子母妃薨,禮宜從厚。」不報。復請,乃得允。諡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葬天壽山。
光宗即位,下詔曰:「朕嗣承基緒,撫臨萬方,溯厥慶源,則我生母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恩莫大焉。朕昔在青宮,莫親溫凊,今居禁闥,徒痛桮棬,欲伸罔極之深悰,惟有肇稱乎殷禮。其準皇祖穆宗皇帝尊生母榮淑康妃故事,禮部詳議以聞。」會崩,熹宗即位,上尊諡曰「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遷葬定陵,祀奉慈殿。后父天瑞,封永寧伯。
恭恪貴妃鄭氏,大興人。萬曆初入宮,封貴妃,生皇三子,進皇貴妃。帝寵之。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謀。群臣爭言立儲事,章奏累數千百,皆指斥宮闈,攻擊執政。帝概置不問。由是門戶之禍大起。萬曆二十九年春,皇長子移迎禧宮,十月立為皇太子,而疑者仍未已。
先是,侍郎呂坤為按察使時,嘗集《閨範圖說》。太監陳矩見之,持以進帝。帝賜妃,妃重刻之,坤無與也。二十六年秋,或撰《閨範圖說跋》,名曰《憂危竑議》,匿其名,盛傳京師,謂《坤書》首載漢明德馬后由宮人進位中宮,意以指妃,而妃之刊刻,實藉此為立己子之據。其文托「硃東吉」為問答。 「東吉」者,東朝也。其名《憂危》,以坤曾有《憂危》一疏,因藉其名以諷,蓋言妖也。妃兄國泰、侄承恩以給事中戴士衡嘗糾坤,全椒知縣樊玉衡並糾貴妃,疑出自二人手。帝重謫二人,而置妖言不問。逾五年,《續憂危竑議》復出。是時太子已立,大學士硃賡得是書以聞。書托「鄭福成」為問答。 「鄭福成」者,謂鄭之福王當成也。大略言:「帝於東宮不得已而立,他日必易。其特用硃賡內閣者,實寓更易之義。」詞尤詭妄,時皆謂之妖書。帝大怒,敕錦衣衛搜捕甚急。久之,乃得皦生光者,坐極刑,語詳郭正域、沈鯉傳。
四十一年,百戶王曰乾又告變,言奸人孔學等為巫蠱,將不利於聖母及太子,語亦及妃。賴大學士葉向高勸帝以靜處之,而速福王之籓,以息群言。事乃寢。其後「梃擊」事起,主事王之寀疏言張差獄情,詞連貴妃宮內侍龐保、劉成等,朝議氵匈氵匈。貴妃聞之,對帝泣。帝曰:「外廷語不易解,若須自求太子。」貴妃向太子號訴。貴妃拜,太子亦拜。帝又於慈寧宮太后几筵前召見群臣,令太子降諭禁株連,於是張差獄乃定。神宗崩,遺命封妃皇后。禮部侍郎孫如游爭之,乃止。及光宗崩,有言妃與李選侍同居乾清宮謀垂簾聽政者,久之始息。
崇禎三年七月薨,諡「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葬銀泉山。
光宗孝元皇后郭氏,順天人。父維城以女貴,封博平伯,進侯。卒,兄振明嗣。后於萬曆二十九年冊為皇太子妃。四十一年十一月薨,諡恭靖。熹宗即位,上尊諡曰「孝元昭懿哲惠莊仁合天弼聖貞皇后」,遷葬慶陵,祔廟。
孝和王太后,熹宗生母也,順天人。侍光宗東宮,為選侍。萬曆三十二年進才人。四十七年三月薨。熹宗即位,上尊諡曰「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后」,遷葬慶陵,祀奉先殿。崇禎十一年三月以加上孝純太后尊諡,於御用監得后及孝靖太后玉冊玉寶,始命有司獻於廟。忠賢黨王體乾坐怠玩,論死。蓋距上諡時十有八年矣。
孝純劉太后,莊烈帝生母也,海州人,后籍宛平。初入宮為淑女。萬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莊烈皇帝。已,失光宗意,被譴,薨。光宗中悔,恐神宗知之,戒掖庭勿言,葬於西山。及莊烈帝長,封信王,追進賢妃。時莊烈帝居勗勤宮,問近侍曰:「西山有申懿王墳乎?」曰:「有。」「傍有劉娘娘墳乎?」曰:「有。」每密付金錢往祭。及即位,上尊諡曰「孝純恭懿淑穆莊靜毘天毓聖皇太后」,遷葬慶陵。
帝五歲失太后,問左右遺像,莫能得。傅懿妃者,舊與太后同為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