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南史
卷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夷貊上 Volume 78 Biographies 68: Non-Han Peoples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海南諸國目录
1 海南諸國
1.1 林邑國
1.2 扶南國
1.3 訶羅陀國
1.4 呵羅單國
1.5 婆皇國
1.6 婆達國
1.7 闍婆達國
1.8 盤盤國
1.9 丹丹國
1.10 幹陀利國
1.11 狼牙修國
1.12 婆利國
1.13 中天竺國
1.14 天竺迦毗黎國
1.15 師子國
海南諸國
海南諸國,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或四五千里,遠者二三萬里。其西與西域諸國接。漢元鼎中,遣伏波將軍路博多開百越,置日南郡。其徼外諸國,自武帝以來皆朝貢。後漢桓帝世,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貢獻。及吳孫權時,遣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通焉。其所經過及傳聞則有百數十國,因立記傳。晉代通中國者蓋鮮,故不載史官。及宋、齊至梁,其奉正朔、修貢職,航海往往至矣。今采其風俗粗著者列為海南云。
林邑國
林邑國,本漢日南郡象林縣,古越裳界也。伏波將軍馬援開南境,置此縣。其地從廣可六百里。城去海百二十里,去日南南界四百餘里,北接九德郡。其南界,水步道二百餘里,有西圖夷亦稱王,馬援所植二銅柱,表漢家界處也。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金夜則出飛,狀如螢火。又出瓄瑁、貝齒、古貝、沈木香。古貝者,樹名也,其華成時如鵝毳,抽其緒紡之以作布,布與紵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織為斑布。沈木香者,土人斫斷,積以歲年,朽爛而心節獨在,置水中則沈,故名曰沈香,次浮者棧香。
漢末大亂,功曹區連殺縣令,自立為王。數世,其後王無嗣,外甥范熊代立,死,子逸嗣。晉成帝咸康三年,逸死,奴文篡立。文本日南西卷縣夷帥范幼家奴,嘗牧牛於山澗,得鱧魚二化而為鐵,因以鑄刀。刀成,文向石祝曰:「若斫石破者,文當王此國。」因斫石如斷芻稿,文心異之。範幼嘗使之商賈至林邑,因教林邑王作宮室及兵車器械,王寵任之。後乃讒言諸子,各奔余國。及王死無嗣,文偽于鄰國迓王子,置毒於漿中殺之,遂脅國人自立。時交州刺史姜莊使所親韓戢、謝幼前後監日南郡,並貪殘,諸國患之。穆帝永和三年,台遣夏侯覽為太守,侵刻尤盛。林邑素無田土,貪日南地肥沃,常欲略有之。至是因人之怨,襲殺覽,以其屍祭天。留日南三年,乃還林邑。交州刺史朱藩後遣督護劉雄戍日南,文復滅之,進寇九德郡,害吏人。遣使告藩,願以日南北境橫山為界。藩不許。文歸林邑,尋復屯日南。文死,子佛立,猶屯日南。征西將軍桓溫遣督護滕畯、九真太守灌邃討之,追至林邑,佛乃請降。安帝隆安三年,佛孫須達復寇日南、九德諸郡,無歲不至,殺傷甚多,交州遂致虛弱。
須達死,子敵真立,其弟敵鎧攜母出奔。敵真追恨不能容其母弟,舍國而之天竺,禪位於其甥。國相藏驎固諫不從。其甥立而殺藏驎,藏驎子又攻殺之,而立敵鎧同母異父弟曰文敵。文敵復為扶南王子當根純所殺,大臣范諸農平其亂,自立為王。諸農死,子陽邁立。陽邁初在孕,其母夢生兒,有人以金席藉之,其色光麗。夷人謂金之精者為陽邁,若中國雲紫磨者,因以為名。宋永初二年,遣使貢獻,以陽邁為林邑王。陽邁死,子咄立,慕其父復曰陽邁。
其國俗,居處為閣,名曰幹闌。門戶皆北向。書樹葉為紙。男女皆以橫幅古貝繞腰以下,謂之幹漫,亦曰都漫。穿耳貫小環。貴者著革屣,賤者跣行。自林邑、扶南以南諸國皆然也。其王者著法服,加瓔珞,如佛像之飾。出則乘象,吹螺擊鼓,罩古貝傘,以古貝為幡旗。國不設刑法,有罪者使象蹋殺之。其大姓號婆羅門,嫁娶必用八月。女先求男,由賤男而貴女。同姓還相婚姻。使婆羅門引婿見婦,握手相付,祝曰:「吉利吉利。」為成禮。死者焚之中野,謂之火葬。其寡婦孤居,散發至老。國王事尼幹道,鑄金銀人像大十圍。
元嘉初,陽邁侵暴日南、九德諸郡,交州刺史杜弘文建牙欲討之,聞有代乃止。八年,又寇九德郡,入四會浦口。交州刺史阮彌之遣隊主相道生帥兵赴討,攻區栗城不克,乃引還。十二年、十五年、十六年、十八年,每遣使貢獻,獻亦陋薄,而寇盜不已。文帝忿其違傲,二十三年,使交州刺史檀和之、振武將軍宗愨伐之。和之遣司馬蕭景憲為前鋒,陽邁聞之懼,欲輸金一萬斤、銀十萬斤、銅三十萬斤,還所略日南戶。其大臣愺僧達諫止之。乃遣大帥范扶龍戍其北界區栗城。景憲攻城克之,乘勝即克林邑,陽邁父子並挺身逃奔。獲其珍異,皆是未名之寶。又銷其金人,得黃金數十萬斤。
和之,高平金鄉人,檀憑之子也。以功封雲杜縣子。孝建三年,為南兗州刺史,坐酣飲黷貨,迎獄中女子入內,免官禁錮。後病死,見胡神為祟。追贈左將軍,諡曰襄子。
孝武孝建二年,林邑又遣長史范龍跋奉使貢獻,除龍跋揚武將軍。大明二年,林邑王范神成又遣長史範流奉表獻金銀器、香、布諸物。明帝泰豫元年,又遣使獻方物。齊永明中,範文贊累遣使貢獻。梁天監九年,文贊子天凱奉獻白猴,詔加持節、督緣海諸軍事、威南將軍、林邑王。死,子弼毳跋摩立,奉表貢獻。普通七年,王高戍勝鎧遣使獻方物,詔以為持節、督緣海諸軍事、綏南將軍、林邑王。大通元年,又遣使貢獻。大通二年,行林邑王高戍律陀羅跋摩遣使貢獻,詔以為持節、督緣海諸軍事、綏南將軍、林邑王。六年,又遣使獻方物。
廣州諸山並狸獠,種類繁熾,前後屢為侵暴,曆世患之。宋孝武大明中,合浦大帥陳檀歸順,拜龍驤將軍。檀乞官軍征討未附,乃以檀為高興太守,遣前朱提太守費沈、龍驤將軍武期南伐,並通朱崖道,並無功,輒殺檀而反,沈下獄死。
扶南國
扶南國,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灣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餘里。城去海五百里,有大江廣十里,從西流東入海。其國廣輪三千餘里,土地洿下而平博,氣候風俗大較與林邑同。出金、銀、銅、錫、沈木香、象、犀、孔翠、五色鸚鵡。
其南界三千餘里有頓遜國,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並羈屬扶南。頓遜之東界通交州諸賈人。其西界接天竺、安息徼外諸國,往還交易。其市東西交會,日有萬餘人。珍物寶貨無不有,又有酒樹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甕中,數日成酒。
頓遜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毗騫國,去扶南八千里。傳其王身長丈二,頸長三尺,自古不死,莫知其年。王神聖,國中人善惡及將來事,王皆知之,是以無敢欺者。南方號曰長頸王。國俗,有室屋衣服,噉粳米。其人言語小異扶南。有山出金,金露生石上,無央限也。國法,刑人並于王前噉其肉。國內不受估客,有往者亦殺而噉之,是以商旅不敢至。王常樓居,不血食,不事鬼神。其子孫生死如常人,唯王不死。扶南王數使與書相報答。常遺扶南王純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圓盤,又如瓦塸,名為多羅,受五升,又如碗者受一升。王亦能作天竺書,書可三千言,說其宿命所由,與佛經相似,並論善事。
又傳扶南東界即大漲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諸薄國,國東有馬五洲。復東行漲海千餘里,至自然大洲,其上有樹生火中,洲左近人剝取其皮,紡績作布,以為手巾,與蕉麻無異而色微青黑。若小垢洿,則投火中,復更精潔。或作燈炷,用之不知盡。
扶南國俗本裸,文身被髮,不制衣裳,以女人為王,號曰柳葉。年少壯健,有似男子。其南有激國,有事鬼神者字混填。夢神賜之弓,乘賈人舶入海。混填晨起即詣廟,於神樹下得弓,便依夢乘舶入海,遂至扶南外邑。柳葉人眾見舶至,欲劫取之。混填即張弓射其舶,穿度一面,矢及侍者。柳葉大懼,舉眾降混填,填乃教柳葉穿布貫頭,形不復露,遂君其國,納柳葉為妻,生子分王七邑。其後王混盤況以詐力間諸邑,令相疑阻,因舉兵攻並之。乃選子孫中分居諸邑,號曰小王。盤況年九十餘乃死,立中子盤盤,以國事委其大將范蔓。盤盤立三年死,國人共舉蔓為王。蔓勇健有權略,復以兵威攻伐旁國,咸服屬之,自號扶南大王。乃作大船窮漲海,開國十餘,辟地五六千里。次當伐金鄰國,蔓遇疾,遣太子金生代行。蔓姊子旃因篡蔓自立,遣人詐金生而殺之。蔓死時有乳下兒名長在人間,至年二十,乃結國中壯士,襲殺旃。旃大將范尋又攻殺長而代立。更繕國內,起觀閣遊戲之,朝旦中晡三四見客。百姓以蕉蔗龜鳥為禮。
國法,無牢獄,有訟者,先齋三日,乃燒斧極赤,令訟者捧行七步。又以金鐶、雞卵投沸湯中,令探取之,若無實者手即爛,有理者則不。又於城溝中養鱷魚,門外圈猛獸,有罪者輒以餧猛獸及鱷魚,魚獸不食為無罪,三日乃放之。鱷大者長三丈餘,狀似鼉,有四足,喙長六七尺,兩邊有齒利如刀劍,常食魚,遇得獐鹿及人亦噉之,蒼梧以南及外國皆有之。
吳時,遣中郎康泰、宣化從事朱應使于尋國,國人猶裸,唯婦人著貫頭。泰、應謂曰:「國中實佳,但人褻露可怪耳。」尋始令國內男子著橫幅。橫幅,今幹漫也。大家乃截錦為之,貧者乃用布。
晉武帝太康中,尋始遣使貢獻。穆帝升平元年,王竺旃檀奉表獻馴象,詔以勞費停之。其後王憍陳如本天竺婆羅門也,有神語曰應王扶南。憍陳如心悅,南至盤盤。扶南人聞之,舉國欣戴,迎而立焉。復改制度,用天竺法。憍陳如死,後王持災陀跋摩,宋文帝元嘉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奉表獻方物。齊永明中,王憍陳如闍邪跋摩遣使貢獻。梁天監二年,跋摩復遣使送珊瑚佛像,並獻方物,詔授安南將軍、扶南王。
其國人皆醜黑拳發,所居不穿井,數十家共一池引汲之。俗事天神,天神以銅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手各有所持。或小兒,或鳥獸,或日月。其王出入乘象,嬪侍亦然。王坐則偏踞翹膝,垂左膝至地,以白疊敷前,設金盆香爐於其上。國俗,居喪則剃除鬚髮。死者有四葬: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燼,土葬則瘞埋之,鳥葬則棄之中野。人性貪吝無禮義,男女恣其奔隨。
十年、十三年,跋摩累遣使貢獻,其年死。庶子留陀跋摩殺其嫡弟自立。十六年,遣使竺當抱老奉表貢獻。十八年,復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羅樹葉;並獻火齊珠,郁金、蘇合等香。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累遣使獻方物。五年,復遣使獻生犀。又言其國有佛發,長一丈二尺。詔遣沙門釋雲寶隨使往迎之。
先是,三年八月,武帝改造阿育王佛塔,出舊塔下舍利及佛爪發,發青紺色,眾僧以手伸之,隨手長短,放之則旋屈為蠡形。按僧伽經云:「佛發青而細,猶如藕莖絲。」佛三昧經云:「我昔在宮沐頭,以尺量發,長一丈二尺。放已右旋,還成蠡文。」則與帝所得同也。阿育王即鐵輪王,王閻浮提一天下。佛滅度後,一日一夜,役鬼神造八萬四千塔,此即其一。吳時有尼居其地為小精舍,孫綝尋毀除之,塔亦同滅。吳平後,諸道人復于舊處建立焉。晉元帝初度江,更修飾之。至簡文咸安中,使沙門安法程造小塔,未及成而亡。弟子僧顯繼而修立,至孝武太元九年,上金相輪及承露。
其後,有西河離石縣胡人劉薩何遇疾暴亡,而心猶暖,其家未敢便殯,經七日更蘇。說云:「有兩吏見錄,向西北行,不測遠近。至十八地獄,隨報重輕,受諸楚毒。觀世音語云:'汝緣未盡,若得活可作沙門。洛下、齊城、丹陽、會稽並有阿育王塔,可往禮拜。若壽終則不墮地獄。'」語竟如墜高岩,忽然醒寤。因此出家名慧達。遊行禮塔,次至丹陽,未知塔處,及登越城四望,見長幹裏有異氣,因就禮拜,果是先阿育王塔所,屢放光明,由是定知必有舍利。乃集眾就掘入一丈,得三石碑,並長六尺。中一碑有鐵函,函中有銀函,函中又有金函,盛三舍利及發爪各一枚,發長數尺。即遷舍利近北對簡文所造塔西造一層塔。十六年,又使沙門僧尚加為三層。即是武帝所開者也。初穿土四尺,得龍窟及昔人所舍金銀環釧釵鑷等諸雜寶物。可深九尺許至石磉,磉下有石函,函內有鐵壺以盛銀坩,坩內有金鏤罌盛三舍利如粟粒大,圓正光潔。函內有琉璃碗,碗內得四舍利及發爪。爪有四枚,並為沈香色。至其月二十七日,帝又到寺禮拜,設無礙大會,大赦。是日以金缽盛水泛舍利,其最小者隱不出,帝禮數十拜,舍利乃於缽內放光,旋回久之,乃當中而止。帝問大僧正慧念曰:「見不可思議事不?「慧念答曰:「法身常住,湛然不動。」帝曰:「弟子欲請一舍利還台供養。」至九月五日,又於寺設無礙大會,遣皇太子王侯朝貴等奉迎。是日風景明淨,傾都觀屬。所設金銀供具等物,並留寺供養,並施錢一千萬為寺基業。至四年九月十五日,帝又至寺設無礙大會,豎二刹,各以金罌,次玉罌,重盛舍利及爪發內七寶塔內。又以石函盛寶塔,分入兩刹刹下,及王侯妃主百姓富室所舍金銀環釧等珍寶充積。十一年十一月二日,寺僧又請帝於寺發般若經題。爾夕二塔俱放光明,敕鎮東邵陵王綸制寺大功德碑文。先是,二年改造會稽鄮縣塔,開舊塔中出舍利,遣光宅寺釋敬脫等四僧及舍人孫照暫迎還台。帝禮拜竟,即送還縣,入新塔下,此縣塔亦是劉薩何所得也。
晉咸和中,丹陽尹高悝行至張侯橋,見浦中五色光長數尺,不知何怪,乃令人於光處得金像,無有光趺。悝乃下車載像還至長幹巷首,牛不肯進。悝乃令馭人任牛所之,牛徑牽至寺,悝因留像付寺僧。每至夜中,常放光明,又聞空中有金石之響。經一歲,臨海漁人張系世於海口忽見有銅花趺浮出,取送縣,縣人以送台,乃施像足,宛然合。會簡文咸安元年,交州合浦人董宗之采珠沒水底,得佛光焰,交州送台,以施於像,又合焉。自咸和中得像,至咸安初,曆三十餘年,光趺始具。
初,高悝得像,後有西域胡僧五人來詣悝曰:「昔于天竺得阿育王造像,來至鄴下,逢胡亂,埋于河邊。今尋覓失所。」五人嘗一夜俱夢見像曰:「已出江東,為高悝所得。」悝乃送此五僧至寺,見像噓欷涕泣,像便放光,照燭殿宇。又瓦官寺慧邃欲摸寫像形,寺主僧尚慮損金色,謂邃曰:「若能令像放光,回身西向,乃可相許。」慧邃便懇拜請。其夜像即轉坐放光,回身西向。明旦便許摸之。像趺先有外國書,莫有識者,後有三藏那跋摩識之,雲是阿育王為第四女所造也。
及大同中,出舊塔舍利,敕市寺側數百家宅地以廣寺域,造諸堂殿並瑞像周回閣等,窮於輪奐焉。其圖諸經變,並吳人張繇運手。繇丹青之工,一時冠絕。
訶羅陀國
西南夷訶羅陀國,宋元嘉七年,遣使奉表曰:「伏承聖主信重三寶,興立塔寺,周滿世界。今故遣使二人,表此微心。」
呵羅單國
呵羅單國都闍婆洲,元嘉七年,遣使獻金剛指環、赤鸚鵡鳥、天竺國白疊、古貝、葉波國古貝等物。十年,呵羅單國王毗沙跋摩奉表曰:「常勝天子陛下,諸佛世尊,常樂安隱,三達六通,為世間導,是名如來,是故至誠五體敬禮。」其後為子所篡奪。十三年,又上表。二十六年,文帝詔曰:「呵羅單、婆皇、婆達三國,頻越遐海,款化納貢,遠誠宜甄,可並加除授。」乃遣使策命之。二十九年,又遣長史婆和沙彌獻方物。
婆皇國
婆皇國,元嘉二十六年,國王舍利婆羅跋摩遣使獻方物四十一種,文帝策命之為婆皇國王。二十八年,復遣使貢獻。孝武孝建三年,又遣長史竺那婆智奉表獻方物,以那婆智為振威將軍。大明三年,獻赤白鸚鵡。大明八年、明帝泰始二年,又遣使貢獻。明帝以其長史竺須羅達、前長史振威將軍竺那婆智並為龍驤將軍。
婆達國
婆達國,元嘉二十六年,國王舍利不陵伽跋摩遣使獻方物,文帝策命之為婆達國王。二十六年、二十八年,復遣使獻方物。
闍婆達國
闍婆達國,元嘉十二年,國王師黎婆達呵陀羅跋摩遣使奉表曰:「宋國大主大吉天子足下,教化一切,種智安隱,天人師降伏四魔,成等正覺,轉尊法輪,度脫眾生。我雖在遠,亦沾靈潤。」
盤盤國
盤盤國,元嘉、孝建、大明中,並遣使貢獻。梁中大通元年、四年,其王使使奉表累送佛牙及畫塔,並獻沈檀等香數十種。六年八月,復遣使送菩提國舍利及畫塔圖,並菩提樹葉、詹糖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