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Song 宋史
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 地理三 Volume 87 Treatises 40: Geography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陝西陝西路。慶曆元年,分陝西沿邊為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四路。熙寧五年,以熙、河、洮岷州、通遠軍為一路,置馬步軍都總管、經略安撫使。又以熙、河等五州軍為一路,通舊鄜延等五路,共三十四州軍,後分永興、保安軍、河中、陝府、商、解、同、華、耀、虢、鄜、延、丹、坊、環、慶、邠寧州為永興軍等路,轉運使於永興軍、提點刑獄於河中府置司;鳳翔府、秦、階、隴、鳳、成、涇、原、渭、熙、河、洮、岷、州、鎮戎、德順、通遠軍為秦鳳等路,轉運使于秦州、提點刑獄於鳳翔府置司;仍以永興、鄜延、環慶、秦鳳、涇原、熙河分六路,各置經略、安撫司。
永興軍路。府二:京兆,河中。州十五:陝,延,同,華,耀,邠、鄜,解,慶,虢,商,寧,坊,丹,環。軍一:保安。縣八十三。其後延州、慶州改為府,又增銀州、醴州及定邊、綏德、清平、慶成四軍。凡府四,州十五,軍五,縣九十。
京兆府,京兆郡,永興軍節度。本次府,大觀元年升大都督府。舊領永興軍路安撫使。宣和二年,詔永興軍守臣等銜不用軍額,稱京兆府。崇甯戶二十三萬四千六百九十九,口五十三萬七千二百八十八。貢靴氈、蠟、席、酸棗仁、地骨皮。縣十三:長安,次赤。
樊川,次赤。舊萬年縣,宣和七年改。
鄠,次畿。藍田,次畿。
咸陽,次畿。
涇陽,次畿。
櫟陽,次畿。
高陽,次畿。
興平,次畿。
臨潼,次畿。唐昭應縣,大中祥符改。
醴泉,次畿。
武功,次畿。政和八年,同醴泉撥入醴州。
乾祐。次畿
。監二。熙寧四年置,鑄銅錢;八年置,鑄鐵錢。
河中府,次府,河東郡,護國軍節度。舊兼提舉解州、慶成軍兵馬巡檢事。大中祥符中,以榮河為慶成軍。崇甯戶七萬九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二萬七千三十。貢五味子、龍骨。縣七:河東,次赤。隋縣。熙寧三年,省河西縣,六年,省永樂縣為鎮入焉
。臨晉,次畿。
猗氏,次畿。
虞鄉,次畿。
萬泉,次畿。
龍門,次畿。元祐二年,置鑄錢監二。
榮河。次畿。舊隸慶成軍,熙甯元年廢,以榮河隸府,即縣治置軍使。
慶成軍。見上。
解州,中,防禦。崇甯戶三萬二千三百五十六,口一十一萬三千三百二十一。貢鹽花。縣三:解,中。
聞喜,望。
安邑。緊。
陝州,大都督府,陝郡。太平興國初,改保平軍,舊兼提舉商、虢州兵馬巡檢事。崇甯戶四萬七千八百六,口一十三萬五千七百一。貢槹〗、絁、括蔞根、柏子仁。縣七:陝,中。熙寧六年,省硤石縣為石壕鎮入焉。
平陸,上。
夏,上。
靈寶,上。熙寧四年,省湖城縣入焉。
芮城,中下。
湖城,中下。元豐元年,復置縣。
閿鄉。中下。太平興國三年,自虢州與湖城二縣來隸。監二。熙寧三年置,鑄銅錢;八年置,鑄鐵錢
。
商州,望,上洛郡,軍事。崇甯戶七萬三千一百二十九,口一十六萬二千五百三十四。貢麝香、枳殼實。縣五:上洛,中。
商洛,中下。
洛南,中下。
豐陽,中。
上津。中下
虢州,雄,虢郡,軍事。崇甯戶二萬二千四百九十,口四萬七千五百六十三。貢麝香、地骨皮、硯。縣四:盧氏,中。熙寧二年,以西京伊陽縣欒川冶鎮隸焉。
虢略,中。唐弘農縣。建隆初,改常農。至道三年,改今名。熙寧四年,省玉城縣為鎮入焉。
朱陽,中。乾德六年,廢入常農,太平興國七年,復置。
欒川。元祐二年,以欒川冶為鎮,崇寧三年,改為縣。
同州,望,馮翊郡,定國軍節度。崇甯戶八萬一千一十一,口二十三萬三千九百六十五。貢白蒺藜、生熟乾地黃。縣六:馮翊,緊。
澄城,緊。
朝邑,緊。
郃陽,上。熙甯四年,省夏陽縣為鎮入焉。
白水,中。
韓城。中。元祐二年,置鑄錢監。
監一:沙苑。
華州,望,華陰郡。建隆初,為鎮國軍節度。皇祐五年,改鎮潼軍節度。崇甯戶九萬四千七百五十,口二十六萬九千三百八十。貢茯苓、細辛、茯神。縣五:鄭,上。
下邽,望。
蒲城,望。唐奉先縣。開寶四年改。建隆中,自京兆隸同州。天禧四年,自同州來隸。
華陰,緊。
渭南。上。熙寧六年,省為鎮入鄭。元豐元年,復為縣。舊自京兆府來隸。
監二。熙寧四年置,鑄銅錢;八年置,鑄鐵錢。
耀州,緊,華原郡。開寶五年,為感義軍節度。太平興國初,改感德軍。崇寧戶一十萬二千六百六十七,口三十四萬七千五百三十五。貢瓷器。縣六:華原,上。
富平,望。
三原,望
雲陽,上。
同官,上。
美原。中。
清平軍。本鳳翔府盭厔縣清平鎮。大觀元年,升為軍,復置終南縣,隸京兆府。清平軍使兼知終南縣,專管勾上清太平宮。縣一:終南。
延安府,中,都督府,延安郡,彰武軍節度。本延州。元祐四年,升為府。舊置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統延州、鄜州、丹州、坊州、保安軍、四州一軍;其後增置綏德軍,又置銀州,凡五州二軍。銀州尋廢。崇甯戶五萬九百二十六,口一十六萬九千二百一十六。貢黃蠟、麝香。縣七:膚施,中。熙甯五年,省豐林縣為鎮、金明縣為砦併入焉。有金明龍安二砦、安塞一堡。元豐四年,又收復塞門砦。宣和二年,改龍安曰德安砦。
延川,中。熙寧八年,省延水縣為鎮入焉。有丹頭、綏平、懷甯、順安、白草、永平六砦,安定、黑水二堡及永甯關。元豐四年收復,置細浮圖、義合、米脂三砦。七年,以米脂、義合、浮圖、懷甯、順安、綏平六城砦隸綏德城。元符二年,廢順安、白草、丹頭三砦。
延長,中。
門山,中。
臨真,中。
敷政,中。有招安、萬安二砦。元符二年,廢招安砦為驛。甘泉。中下
。城二:治平四年,收復綏州。熙寧中,改為綏德城。四年,置囉兀城、撫寧賓草二堡,尋廢。元豐五年,置永樂城,賜名銀川砦,尋廢。
青澗城,元符二年,隸綏德城。
綏德城。元符二年,改為軍。
監一。熙寧八年置,鑄鐵錢。
塞門砦,延州北蕃部舊砦,至道後與蘆關、石堡、安遠砦俱廢。元豐四年收復,仍隸延州膚施縣。東至殄羌砦五十里,西至平戎砦六十里,南至安塞堡四十里,北至烏延口九十里。
平羌砦,地本克胡山砦,紹聖四年賜名。東至安定堡六十里,西至安塞堡三十五里,南至龍安砦五十四里,北至殄羌砦六十里。
威戎城,地本升平塔,紹聖四年賜名。東至臨夏城四十里,西至威羌砦七十里,南至黑水堡六十里,北至界台七十里。
平戎砦,地本杏子河東山,紹聖四年賜名。東至塞門砦六十里,西至順寧砦七十里,南至園林堡五十一里,北至杏子堡四十里。
開光堡,紹聖四年修築。元符元年賜名,二年,隸綏德城。
殄羌砦,地名那娘山,元符元年進築,賜名。東至威羌砦四十里,西至塞門砦五十里,南至平羌砦六十里,北至禦謀城三十五里。
威羌砦,地名白洛觜,元符元年進築,賜名。東至威戎城七十里,西至殄羌砦四十里,南至安定堡七十里,北至蘆移堡七十里。
禦謀城,崇寧三年進築,賜名。東至蘆移堡三十五里,西至界台三十五里,南至殄羌砦三十五里,北至界台二十里。
石堡砦,崇寧三年進築,賜名威德軍,五年復為砦。國初嘗置城,至道後廢之,地在延州北。
制戎城,政和八年,賜鄜延路天降山新城改今名。
新砦,蘆移堡,東至屈丁堡五十里,西至禦謀城三十五里,南至威羌砦七十里,北至界台一十三里。
屈丁堡,萬安堡,東至威戎城六十里,西至蘆移堡四十里,南至威羌砦四十里,北至屈丁堡五十一里。
丹頭堡,青石崖堡,窟囉堡。
鄜州,上,洛交郡,保大軍節度。崇甯戶三萬五千四百一,口九萬二千四百一十五。貢麝香,今改貢蠟燭。縣一:宜川。上。後魏義川縣。太平興國中改名,以鄜州廢咸寧縣入焉。熙寧三年省汾川縣、七年省雲岩縣為鎮、八年析同州韓城縣新封鄉併入焉。
坊州,上,中部郡,軍事。崇甯戶一萬三千四百八,口四萬一百九十一。貢弓弦麻、席。縣二:中部,緊。
宜君。中。熙甯元年,省升平縣為鎮入焉。有礬場。
保安軍,同下州。崇寧戶二千四十二,口六千九百三十一。貢毛段、蓯蓉。砦二:德靖,東至保安軍八十里,西至慶州荔原堡六十里,南至慶州平戎鎮五十里,北至金湯城六十里。
順寧。東至平戎砦七十里,西至金湯城九十里,南至保安軍四十里,北至萬全砦四十里。
堡一:園林。東至安塞堡七十里,西至保安軍四十里,南至招安驛七里,北至平戎堡五十一里。
金湯城,舊金湯砦,在德靖砦西南,元符二年進築。東至順寧砦九十里,西至慶州白豹城四十里,南至德靖砦六十里,北至通慶城六十里。
威德軍。保安軍之北,兩界上有洑流名藏底河,夏人近是築城,為要害必爭之地。政和三年,賈炎乞進築,不果。七年,知慶州姚古克之,即威德軍。
綏德軍。唐綏州。熙寧二年,收復廢為城,隸延州,在州東北三十里。元豐七年,以延州米脂、義合、浮圖、懷甯、順安、綏平六城砦隸綏德城。元符二年,改為軍,並將暖泉、米脂、開光、義合、懷寧、克戎、臨夏、綏平砦、青澗城、永甯關、白草、順安砦並隸軍。暖泉砦,元符二年進築,賜名。東至河東烏龍砦二十里,西至米脂砦四十五里,南至義合砦八十里,北至清邊砦七十里。
米脂砦,本西夏砦,元豐四年收復,為米脂城,後復為砦,隸延州延川縣。七年,改隸綏德城。元祐四年,給賜夏人。元符元年收復,仍賜舊名。東至暖泉砦四十五里,西至克戎城六十里,南至開光堡三十里,北至嗣武城二十里。
開光堡,紹聖四年修築。元符元年賜名。二年,自延安府來屬。東至暖泉砦六十里,西至克戎砦五十里,南至綏德軍三十里,北至米脂砦三十里。
義合砦,本夏人砦,元豐四年收復,隸延州延川縣。七年,改隸綏德城。東至晉寧軍六十里,西至綏德軍四十里,南至順安驛六十里,北至暖泉砦八十里。
懷寧砦,延州延川縣舊砦。東至綏德軍四十里,西至綏平砦四十里,南至青澗城七十里,北至克戎砦六十里。
克戎砦,本西人細浮圖砦,元豐四年收復,隸延州延川縣。七年,改隸綏德城。元祐四年,給賜夏人。紹聖四年收復,賜名。東至綏德軍六十里,西至臨夏砦三十里,南至懷寧砦六十里,北至鎮邊砦六十五里。
臨夏砦,地名囉岩穀嶺,元符元年築城,賜今名。東至克戎砦三十里,西至威戎城四十里,南至綏平砦六十里,北至界堠八十二里。
綏平砦,延州延川縣舊砦,元符二年,割隸綏德軍。東至懷寧砦四十里,南至黑水堡四十里,西至丹頭驛四十里,北至臨夏砦六十里。
青澗城,延州舊城。東至永寧縣七十里,西至來平砦七十里,南至延川縣四十里,北至懷寧軍七十里。
永甯關,延州延川縣舊關。
白草砦,延州延川縣舊砦,元符二年廢,後復置。
順安砦,延州延川縣舊砦,元符二年廢,後復置。
嗣武砦,舊囉兀城,屬延州,元豐四年置,尋廢。崇寧三年修復,賜名。東至清邊砦二十里,西至鎮邊砦二十里,南至米脂砦三十里,北至龍泉砦二十里。
龍泉砦,宣和二年,改名通泉,尋復故。東至清邊砦二十里,西至鎮邊砦四十里,南至嗣武城二十里,北至中山堡八里。
清邊砦,東至河東界五十里,西至龍泉砦二十里,南至暖泉砦七十里,北至生界堠一十三里。以下砦堡,凡不書年月者,皆未詳建置本末。鎮邊砦,東至龍泉砦四十里,西至大蟲坑二十五里,南至克戎城六十五里,北至生界堠二十五里。
龍安砦,本屬延安府膚施縣,不詳何年來屬。東至安定堡八十里,西至招安驛四十里,南至金明驛三十五里,北至禦安堡四十里
。海末堡,海末至柏林十六堡。黑水、安定、安塞本延安舊堡。
窟兒堡,大厥堡,花佛嶺堡,臨川堡,定遠堡,馬欄堡,中山堡,黑水堡,安定堡,佛堂堡,唐推堡,雙林堡,安塞堡,浮圖堡,柏林堡。
銀州,銀川郡。領儒林、撫寧、真鄉、開光四縣。五代以來為西夏所有,熙寧三年收復,尋棄不守。元豐四年收復。五年,即永樂小川築新城,距故銀州二十五里,前據銀州大川,賜名銀川砦,旋被西人陷沒。崇寧四年收復,仍為銀州。五年,廢為銀川城。
慶陽府,中,安化郡,慶陽軍節度。本慶州。建隆元年,升團練。乾德元年,復為軍事。政和七年,升為節度,軍額曰慶陽。宣和七年,改慶州為府。舊置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統慶州、環州、邠州、寧州、乾州,凡五州。其後廢乾州,置定邊軍,已而復置醴州,凡統三州一軍。崇甯戶二萬七千八百五十三,口九萬六千四百三十三。貢紫茸白花氈、麝香、黃蠟。縣三:安化,中。有大順一城,府城、東穀、柔遠、人順,四砦。元豐四年,廢府城砦、金村堡、平戎鎮。五年,收復礓詐砦,賜名安疆砦。元祐元年,復平戎鎮。
合水,望。熙寧四年始置,省華池、樂蟠二縣為鎮。七年,改華池鎮為華池砦。有東華池、有東華池、西華池二砦,荔原一堡。
彭原。熙甯三年,自寧州來隸。
安疆砦,本西人礓詐砦,元豐五年收復,賜名。元祐四年,給賜夏人。紹聖四年修復。東至德靖砦九十里,西至東穀砦六十里,南至大順城四十里,北至白豹城四十里。又隸定邊軍。
橫山砦,地名西攃栎移,元符元年進築,賜名。東至東穀砦界攃栎移四十五里,西至寧羌砦七十里,南至通塞堡三十里,北至定邊軍三十里。
通塞堡,元符元年進築。東至東穀砦二十里,西至西穀口砦二十里,南至懷安鎮四十里,北至橫山砦三十里。
定邊城,元符二年修築,後別為定邊軍。
白豹城,舊屬西界,元符二年修復,賜舊名。東至安疆砦四十里,西至東穀砦二十里,南至柔遠砦五十里,北至勝羌堡五十里。別見定邊軍。
綏遠砦,地本駱駝巷,元符二年進築,賜名。東至定邊軍二十里,西至寧羌砦六十里,南至橫山砦五十里,北至神堂砦約五十里
。寧羌砦,地本萌門三岔,元符元年進築,賜名。東至緩遠砦六十里,西至安塞砦五十里,南至西穀砦三十里,北至王尚原界堠五十里。
鎮安城,政和六年進築。東至鄜延路通慶城三十里,西至九陽堡二十里,南至威邊砦三十里,北至西界地名蒼雞二十里。
麥川堡,本名麥經嶺,政和六年賜名。系環慶路,未詳屬何州軍,姑附于此,東至懷威砦二十里,西至矜戎堡二十里,南至威邊砦一十五里,北至鎮安城一十里。
威寧堡,本名衡家堡,政和六年賜名。系環慶路,未詳屬何州軍,姑附于此。東至九陽堡一十五里,西至定邊軍一十五里,南至矜戎堡一十里,北至七逋哆移塔五里。
矜戎堡,東至懷威堡四十里,西至定邊軍約二十里,南至胡博川二十里,北至通祖盧門城砦五十里。
府城砦,元豐二年已廢,不知何年修復。
金村堡,同上。
勝羌堡,東至洛河川二十里,西至通塞堡約五十里,南至白豹城五十里,北至威邊砦二十里。
定戎堡,東至啟祖峰二十里,西至那丁原五里,南至興平城二十里,北至清平關一十里。
威邊砦,東至洛河川二十里,西至橫山砦三十五里,南至勝羌堡二十里,北至鎮安城三十里。
懷威堡。東至鄜延路通慶城十五里,西至矜戎堡約四十里,南至威寧砦約二十里,北至西界羅輕觜約五十里。
環州,下,軍事。舊降為通遠軍,淳化五年復為州。崇寧戶七千一百八十三,口一萬五千五百三十二。貢甘草。縣一:通遠。上。有烏侖、肅遠、洪德、永和、平遠、定邊、團堡、安塞八砦。
興平城,地名灰家觜,元符元年築,賜名。東至賀子兒一十里,西至流井堡四十里,南至洪德砦二十里,北至清平關三十里。清平關,地名之字平,元符二年進築,賜名。東至鬼通砦二十五里,西至安邊城四十里,南至興平城三十里,北至陷道口餔二十七里。
安邊城,地名徐丁台,崇寧五年築,賜名。東至清平關四十里,西至折薑和市賊砦八十里,南至廢肅遠砦一百餘里,北至牛圈界堠二十里。
羅溝堡,朱灰台至綏遠砦中路,地名火羅溝及阿原烽,政和三年建築,賜名。東南至綏遠砦約二十里,西南至寧羌砦約六十里,南至阿原堡約四十里,西至朱台堡約一十五里。
阿原堡地名見「羅溝堡」,政和三年賜名。東至綏遠砦三十里,西至寧羌砦三十里,南至西穀砦四十里,北至羅溝堡約四十里。
朱台堡,本朱灰台,政和三年建築,賜名。東至雞觜堡約一十八里,西至木瓜堡約五十里,南至阿原堡約四十里,北至蕤毛觜約二百步。
安邊砦,大拔砦,元豐二年已廢,不知何年復修。
方渠砦,流井堡,東至興平城四十里,西至安邊城三十里,南至党羅原五里,北至蘭善約五十餘里。
歸德堡,東至木瓜堡五十里,西至定戎堡約三十里,南至洪德砦四十里,北至蝦
鲩麻和市賊砦約四十里。
木瓜堡,東至寧羌砦二十五里,西至歸德堡五十里,南至惠丁堡四十里,北至界堠裏羅節硯五里
。麝香堡,東至龍劄穀五里,西至打米穀八里,南至木瓜原一十五里,北至烏丁原二十里。
通歸堡,東至歸德堡二十里,西至興平城約三十餘里,南至洪德砦二十里,北至堡子穀約一十里。
惠丁堡。東至寧羌砦約四十里,西至麝香堡約三十里,南至安塞砦約三十五里,北至木瓜堡四十里。
邠州,緊,新平郡,靜難軍節度。崇甯戶五萬八千二百五十五,口一十六萬二千一百六十一。貢火筋、蓽豆、剪刀。縣五:新平,望。
宜祿,望
三水,上。
定平,緊。熙甯五年,隸寧州。政和七年,自寧州來隸。
淳化。中。淳化四年,升耀州雲陽黎國鎮為縣。熙寧八年,置鑄錢監,元豐三年廢。宣和元年,自耀州來隸。
甯州,望,彭原郡,興寧軍節度。本軍事州,宣和元年賜軍額。崇甯戶三萬七千五百五十八,口一十二萬二千四十一。貢庵閭、荊芥、硯、席。縣三:定安,緊。
襄樂,上。
真寧,下。
醴州,本京兆府奉天縣。舊置乾州,熙寧五年廢,以奉天還隸府。政和七年,復以縣為州,更名醴。八年,割屬環慶路。縣五:奉天,次畿。
永壽,下。乾德三年,自邠州來隸。熙寧五年,廢乾州,永壽及麻亭、常寧二砦,俱隸邠州。政和八年復來隸。
武功,醴泉,二縣本屬京兆府,政和八年三月,割屬醴州。好畤。本屬鳳翔府,政和八年三月,割屬醴州。
定邊軍。元符二年,環慶路建築定邊城,後改為軍。東至九陽堡三十五里,西至綏遠砦二十里,南至橫山砦三十里,北至通化堡二十里。
縣一:定邊。政和六年,陝西、河東路宣撫使童貫奏:「環慶路已建築勒皈台等處新城,正據控扼,包占邊面,乞依姚古所請,于定邊軍置倚郭一縣。」詔賜今名。
白豹城,元符二年建築,賜舊名。已見「慶陽府」。
東穀砦,舊砦,已見「慶陽府安化縣」。
綏遠砦,地名駱駝巷,元符二年進築,賜名。東至定邊軍二十里,西至寧羌砦六十里,南至橫山砦五十里,北至神堂堡約五十里。
神堂堡大觀二年進築,賜名。東至觀化堡三十里,西至綏遠砦多移嶺界堠十三里,南至綏遠砦三十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