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Song 宋史
卷二百〇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 藝文四 Volume 205 Treatises 158: Arts and Literature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藝文四子類十七:一曰儒家類,二曰道家類〈(釋氏及神仙附)〉,三曰法家類,四曰名家類,五曰墨家類,六曰縱橫家類,七曰農家類,八曰雜家類,九曰小說家類,十曰天文類,十一曰五行類,十二曰蓍龜類,十三曰曆算類,十四曰兵書類,十五曰雜藝術類,十六曰類事類,十七曰醫書類。
《晏子春秋》十二卷《曾子》二卷《子思子》七卷《孟子》十四卷
陸善經《孟子注》七卷王雱注《孟子》十四卷蔣之奇《孟子解》六卷《荀卿子》二十卷〈(戰國趙人荀況書)〉
楊倞注《荀子》二十卷黎錞《校勘荀子》二十卷《魯仲連子》五卷〈(戰國齊人)〉《董子》一卷〈(董無心撰)〉
《屍子》一卷〈(屍佼撰)〉
《子華子》十卷〈(自言程氏名本,字子華,晉國人。《中興書目》曰:“近世依托。”朱熹曰:“偽書也。”)〉《孔叢子》七卷〈(漢孔鮒撰。朱熹曰:“偽書也。”)〉
桓寬《監鐵論》十卷揚雄《太玄經》十卷又《揚子法言》十三卷張齊《太玄正義統論》一卷
又《太玄釋文玄說》二卷宋惟幹《太玄經注》十卷王涯注《太玄經》六卷柳宗元注《揚子法言》十三卷〈(宋鹹補注)〉
馬融《忠經》一卷《玄測》一卷〈(漢宋衷解,吳陸績釋之)〉王符《潛夫論》十卷關朗《洞極元經傳》五卷
《四注孟子》十四卷〈(揚雄、韓愈、李翱、熙時子四家注)〉王通《文中子》十卷〈(宋阮逸注)〉太宗《帝範》二卷顏師古《糾繆正俗》八卷
王涯《說玄》一卷林慎思《續孟子》二卷韓熙載《格言》五卷真宗《正說》十卷
徐鉉《質論》一卷許洞《演玄》十卷刁衎《本說》十卷王敏《太平書》十卷
賈罔《山東野錄》七卷宋鹹《過文中子》十卷又《太玄音》一卷章詧《太玄圖》一卷
又《太玄經發隱》一卷聱隅子《歔欷鎖微論》一卷〈(黃晞撰)〉邵亢《體論》十卷周惇頤《太極通書》一卷
司馬光《潛虛》一卷又《文中子傳》一卷《集注四家揚子》十三卷《集注太玄經》六卷
〈(並司馬光集)〉《家範》十卷師望《元鑒》十卷範鎮《正書》一卷
張載《正蒙書》十卷又《雜述》一卷《程頤遺書》二十五卷《語錄》二卷〈(程頤與弟子問答)〉
《孟子解》四卷〈(程頤門人記)〉徐積《節孝語》一卷〈(江端禮錄)〉呂大臨《孟子講義》十四卷蘇轍《孟子解》一卷
王令《孟子講義》五卷龔原《孟子解》十卷陳暘《孟子解義》十四卷張鎰《孟子音義》三卷
丁公著《孟子手音》一卷孫奭《孟子音義》二卷劉安世《語錄》二卷王開祖《儒志》一卷
遊酢《孟子解義》十四卷又《雜解》一卷謝良佐《語錄》一卷陳禾《孟子傳》十四卷
晁說之《易玄星紀譜》二卷陳漸《演玄》七卷許允成《孟子新義》十四卷範衝《要語》一卷
張九成《孟子拾遺》一卷《語錄》十四卷張憲武《勸學錄》六卷劉子翬《十論》一卷
張行成《潛虛衍義》十六卷又《皇極經世索隱》一卷《觀物外篇衍義》九卷《翼玄》十二卷
鄭樵《刊繆正俗跋正》八卷文軫《信書》三卷《宋衷解太玄經義訣》十卷〈(李沂集)〉馮休《刪孟子》一卷
陳之方《致君堯舜論》一卷又《削荀子疵》一卷徐庸《注太玄經》十二卷又《玄頤》一卷
僧全瑩《太玄略例》一卷王紹珪《古今孝悌錄》二十四卷尹焞《孟子解》十四卷《語錄》四卷〈(尹焞門人馮忠恕、祁寬、呂堅中記)〉
鄒浩《孟子解》十四卷朱熹《孟子集注》十四卷又《孟子集義》十四卷《或問》十四卷
《延平師弟子問答》一卷《語錄》四十三卷〈(朱熹門人所記)〉張栻《孟子詳說》十七卷又《孟子解》七卷
蔡沉《至書》一卷張氏《孟子傳》三十六卷錢文子《孟子傳讚》十四卷王汝猷《孟子辨疑》十四卷
《諸儒鳴道集》七十二卷〈(濂溪、涑水、橫渠等書)〉程迥《諸論辨》一卷
《近思錄》十四卷〈(朱熹、呂祖謙編類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等書)〉《外書》十二卷〈(程顥、程頤講學)〉邵雍《漁樵問對》一卷祝禹圭《東西銘解》一卷
蘇籀《遺言》一卷曾發《泮林討古》二卷張九成《語錄》十四卷胡宏《知言》一卷
《麗澤論說集》十卷〈(呂祖謙門人記)〉周揆《聖傳錄》一卷吳仁傑《鹽石論》丙丁二卷陳舜申《審是集》一卷
塗近正《明倫》二卷彭龜年《止堂訓蒙》二卷《呂氏鄉約儀》一卷〈(呂大鈞撰)〉《李公省心雜言》一卷〈(不知名)〉
董與幾《學政發縱》一卷高登《修學門庭》一卷劉敞《弟子記》一卷《石月至言》一卷〈(餘應求刊其父之言)〉
戴溪《石鼓孟子答問》三卷陳師道《後山理究》一卷《北山家訓》一卷《伊洛淵源》十三卷
《聞見善善錄》一卷《質疑請益》一卷〈(並不知作者)〉楊浚《韋子內篇》三卷
又《聖典》三卷王向《忠經》三卷劉貺《續說苑》十卷《法聖要言》十卷
李琪《皇天大政論》十卷高舉《帝道書》十卷魯大公《公侯正術》十卷蕭佚《牧宰政術》二卷
趙瑩《君臣政論》二十五卷《興政論》三卷丘光庭《康教論》一卷張弧《素履子》一卷
張陟《裏訓》十卷趙澡《中庸論》一卷趙鄰幾《鯫子》一卷朱昂《資理論》三卷
何涉《治道中說》三十篇〈(卷亡)〉龔鼎臣《中說解》十卷範祖禹《帝學》八卷章懷太子《修身要覽》十卷
太宗《文明政化》十卷真宗《承華要略》二十卷《名墨縱橫家無所增益答邇英聖問》一卷〈(仁宗書三十五事,丁度等答)〉
顏之推《家訓》七卷狄仁傑《家範》一卷《先賢誡子書》二卷《開元禦集誡子書》一卷
《古今家戒》四卷黃訥《家戒》一卷柳玢《誡子拾遺》十卷孫奕《示兒編》一部
右儒家類一百六十九部,一千二百三十四卷、篇。河上公《老子道德經注》一卷嚴遵《老子指歸》十三卷王弼《老子注》二卷
又《道德略歸》一卷陸修靜《老子道德經雜說》一卷傅奕《道德經音義》二卷唐玄宗注《老子道德經》二卷〈(有序)〉
唐玄宗《道德經音疏》六卷成玄英《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七卷杜光庭《道德經廣聖義疏》三十卷僧文儻《道德經疏義》十卷
趙至堅《道德經疏》三卷張惠超《道德經誌玄疏》三卷陸氏《道德經傳》四卷扶少明《道德經譜》二卷
《穀神子注經諸家道德經疏》二卷〈(河上公、葛仙公、鄭思遠、睿宗、玄宗疏)〉李若愚《道德經注》一卷喬諷《道德經疏義節解》二卷
《道德經小解》一卷陳景元《道德注》二卷蔣之奇《老子解》二卷又《老子係辭解》二卷
張湛《列子音義》一卷張昭《補注莊子》十卷張烜《莊子通真論》三卷《南華真經篇目義》三卷
李暹《訓文子注》十二卷朱棄《文子注》十二卷墨布〈(一作“希”)〉子《文子注》十二卷王源《亢倉子注》三卷
《亢倉子音義》一卷範乾元〈(一作“九”)〉《四子樞要》二卷衛偕〈(一作“稽”)〉《白術子》三卷太公等《陰符經注》一卷
張果《陰符經注》一卷又《陰符經辨命論》一卷袁淑真《陰符經注》一卷又《陰符經疏》三卷
《陰符集解》五卷韋洪《陰符經疏訣》一卷蔡望《陰符經注》一卷又《陰符經要義》一卷
《陰符經小解》一卷張魯《陰符經元義》一卷李靖《陰符機》一卷房山長注《大丹黃帝陰符經》一卷
梁丘子注《黃庭內景玉經》一卷《黃庭外景經》一卷《黃庭外景玉經注訣》一卷《黃庭五藏論圖》一卷
《老子黃庭內視圖》一卷胡愔《黃庭內景圖》一卷《黃庭外景圖》一卷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三卷
《參同大易志》三卷徐從事注《周易參同契》三卷《參同契合金丹行狀十六變通真訣》一卷鄭遠之《參同契心鑒》一卷
張處《參同契大易圖》一卷晁公武《老子通述》二卷《老子道德經三十家注》六卷〈(唐道士張君相集解)〉葛玄《老子道德經節解》二卷
《道德經內解》二卷〈(不知作者)〉《老子道德經內節解》二卷〈(題尹先生注)〉王顧《老子道德經疏》四卷李榮《老子道德經注》二卷
李約《老子道德經注》四卷碧雲子《老子道德經藏室纂微》二卷〈(不知名)〉《老子道德經義》二卷《老子指例略》一卷
〈(並不知作者)〉張湛《列子注》八卷郭象注《莊子》十卷成玄英《莊子疏》十卷
文如海《莊子正義》十卷又《莊子邈》一卷《黃帝陰符經》一卷〈(舊目雲驪山老母注、李筌撰)〉《集注老子》二卷〈(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等注)〉
呂知常《老子講義》十二卷李筌《陰符經疏》一卷《陰符玄譚》一卷〈(不知作者)〉《文子》十二卷〈(舊書目雲周文子撰)〉
《鶡冠子》三卷〈(不知姓名。《漢志》云:“楚人,居深山,以鶡羽為冠,因號雲。”)〉《亢倉子》三卷〈(一名庚桑子。戰國時人,老子弟子)〉《抱樸子別旨》二卷〈(不知作者)〉
司馬子微《坐忘論》一卷《天機經》一卷《道體論》一卷《無能子》一卷
〈(並不知作者)〉吳筠《玄綱》一卷劉向《關尹子》九卷劉驥《老子通論語》二卷
徽宗《老子解》二卷《列子解》八卷呂惠卿《莊子解》十卷司馬光《老子道德經注》二卷
蘇轍《老子道德經義》二卷趙令穆《老子道德經解》二卷李士表《莊子十論》一卷沈該《陰符經注》一卷
朱熹《周易參同契》一卷朱安國《陰符元機》一卷程大昌《易老通言》十卷〈(右道家類一百二部,三百五十九卷)〉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沙門曇景譯《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二卷玄奘譯《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般剌密帝彌伽釋迦譯《首楞嚴經》十卷
《佛說一乘究竟佛心戒經》一卷《佛說三亭廚法經》二卷《佛說法句經》一卷《佛垂涅槃略說教戒經》一卷〈(四經失譯)〉
馬鳴大師《摩訶衍論》五卷《起信論》二卷僧肇《寶藏論》三卷彥琮《福田論》一卷
道信《大乘入道坐禪次第要論》一卷法琳《辨正論》八卷〈(陳子良注)〉彗海大師《入道要門論》一卷淨本和尚《語論》一卷
惠能《仰山辨宗論》一卷《勸修破迷論》一卷《金沙論》一卷《明道宗論》一卷
《偈宗秘論》一卷〈(四論不知撰人)〉法藏《心經》一卷惟愨《首楞嚴經疏》六卷
宗密《圓覺經疏》六卷《圓覺道場修證儀》十八卷《起信論鈔》三卷傅大士、寶誌《金剛經讚》一卷
惠能《金剛經口訣義》一卷《金剛經大義訣》二卷大白和尚《金剛經訣》一卷法深《起信論疏》二卷
忠師《百法明門論疏》二卷蕭子良《統略淨住行法門》一卷元康《中觀論三十六門勢疏》一卷《華嚴法界觀門》一卷〈(宗密注)〉
傅大士《心王傳語》一卷《行道難歌》一卷竺道生《十四科元讚義記》一卷灌頂《國清道場百錄》一卷
楞伽山主《小參錄》一卷道宣《通感決疑錄》一卷《大唐國師小錄法要集》一卷紹修《漳州羅漢和尚法要》三卷〈(持琛)〉
白居易《八漸通真議》一卷張雲《元中語寶》三卷大閬和尚《顯宗集》一卷《大雲和尚要法》一卷〈(惠海)〉
元覺《一宿覺傳》一卷魏靜《永嘉一宿覺禪宗集》一卷《達摩血脈》一卷本先《竹林集》一卷
寶覺禪師《見道頌》一卷〈(寓言居士注)〉道瑾《禪宗理性偈》一卷《石頭和尚參同契》一卷〈(宗美注)〉《惠忠國師語》一卷〈(冉氏)〉
《東平大師默論》一卷義榮《天台國師百會語要》一卷齊寶《神要》三卷懷和《百丈廣語》一卷
統休《無性和尚說法記》一卷惠明《棲賢法雋》一卷《龍濟和尚語要》一卷《荷澤禪師微訣》一卷
楊士達《禪關八問》一卷〈(宗美)〉句令《禪門法印傳》五卷《淨惠禪師偈頌》一卷義淨《求法高僧傳》二卷
飛錫《往生淨土傳》五卷法海《六祖法寶記》一卷《壇經》一卷辛崇《僧伽行狀》一卷
靈湍《攝山棲霞寺記》一卷師哲《前代國王修行記》一卷盧求《金剛經報應記》三卷賢首《華嚴經纂靈記》五卷
元偉《真門聖胄集》五卷《雲居和尚示化實錄》一卷覺旻《高僧纂要》五卷智月《僧美》三卷
裴休《拾遺問》一卷神澈《七科義狀》一卷夢微《內典編要》十卷《紫陵語》一卷
《大藏經音》四卷《真覺傳》一卷《渾混子》三卷〈(解《寶藏論》)〉《遺聖集》一卷
《菩提心記》一卷《積元集》一卷《相傳雜語要》一卷《德山集》一卷〈(仰山、溈山語)〉
《會昌破胡集》一卷《妙香丸子法》一卷《潤文官錄》一卷〈(唐人)〉《迦葉祖裔記》一卷
《釋門要錄》五卷〈(《紫陵語》以下不知撰人)〉十朋《請禱集》一卷《瑞象曆年記》一卷
《惟勁禪師讚頌》一卷《釋華嚴漩澓偈》一卷馬裔孫《看經讚》一卷《法喜集》二卷
文益《法眼禪師集》一卷《法眼禪師集真讚》一卷高越《舍利塔記》一卷可洪《藏經音義隨函》三十卷
建隆《雍熙禪頌》三卷魏德謩《無上秘密小錄》五卷程讜《釋氏蒙求》五卷延壽《感通賦》一卷
李遵《天聖廣燈錄》三十卷呂夷簡《景祐寶錄》二十一卷僧肇《寶藏論》一卷又《般若無知論》一卷
《涅槃無名論》一卷僧慧皎《高僧傳》十四卷僧佑《弘明集》十四卷僧寶唱《比丘尼傳》五卷
僧佑《釋迦譜》五卷甄鸞《笑道論》三卷僧慧可《達摩血脈論》一卷費長房《開皇曆代三寶記》十四卷
又《開皇三寶錄總目》一卷《國清道場百錄》五卷〈(僧灌頂纂,僧智顗修)〉僧法琳《破邪論》三卷又《辨正論》八卷
僧彥琮《釋法琳別傳》三卷僧慧能注《金壇經》一卷又撰《金剛經口訣》一卷僧慧昕注《壇經》二卷
僧辨機《唐西域志》十二卷僧道宣《續高僧傳》三卷又《佛道論衡》三卷《三寶感應錄》三卷
《釋迦氏譜》一卷《廣弘明集》三十卷僧政覺《金沙論》一卷僧神會《荷澤顯宗記》一卷
《華嚴法界觀門》一卷〈(僧法順集,僧宗密注)〉僧宗密《禪源諸詮》二卷又《原人論》一卷《大乘起信論》一卷
魏靜《永嘉一宿覺禪師集》一卷僧道世《法苑珠林》一百卷僧慧忠《十答問語錄》一卷《無住和尚說法》二卷〈(僧鈍林集)〉
僧普願《語要》一卷《龐蘊語錄》一卷〈(唐於頔編)〉僧神清《北山參元語錄》十卷僧慧海《頓悟入道要門論》一卷
僧義淨《求法高僧傳》三卷僧元應《唐一切經音義》一十五卷僧澄觀《華嚴經疏》十卷僧紹修《語要》一卷
裴休《傳心法要》一卷《唐六譯金剛經讚》一卷〈(鄭覃等撰)〉僧慧祥《古清涼傳》二卷《釋迦方志》一卷〈(唐終南大一山僧撰)〉
僧應之《四注金剛經》一卷僧延壽《宗鏡錄》一百卷僧讚寧《僧史略》三卷僧道原《景德傳燈錄》三十卷
晁迥《法藏碎金》十卷《道院集要》三卷〈(不知作者)〉僧延昭《眾吼集》一卷僧重顯《瀑布集》一卷
又《語錄》八卷僧世衝《釋氏詠史詩》三卷僧居本《廣法門名義》一卷僧慧皎《僧史》二卷
僧契嵩《輔教編》三卷僧省常《錢塘西湖淨社錄》三卷僧道誠《釋氏須知》三卷僧道誠《釋氏要覽》三卷
王安石注《維摩詰經》三卷朱士挺《伏虎行狀》一卷《僧自嚴行狀》一卷〈(陳嘉謨撰)〉李之純《成都大悲寺集》二卷
又《成都大慈寺記》二卷僧惟白《續燈錄》三十卷僧宗頤《勸孝文》二卷又《禪苑清規》十卷
蹇序辰《諸經譯梵》三卷王敏中《勸善錄》六卷楊諤《水陸儀》二卷僧智達《祖門悟宗集》二卷
樓穎《傳翕小錄要集》一卷僧宗永《宗門統要》十卷僧智圓《閑居編》五十一卷僧懷深注《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卷
僧原白注《證道歌》一卷《僧宗杲語錄》五卷〈(黃文昌撰)〉僧慧達《夾科肇論》二卷僧應乾《楞嚴經標指要義》二卷
僧靈操《釋氏蒙求》一卷僧馬鳴《釋摩訶衍論》十卷僧闍那多迦譯《羅漢頌》一卷僧菩提達磨《存想法》一卷
又菩提達磨《胎息訣》一卷《頌證道歌》一卷〈(篇首題正覺禪師撰)〉《淨慧禪師語錄》一卷《蓮社十八賢行狀》一卷
《法顯傳》一卷《諸經提要》二卷《五公符》一卷《寶林傳錄》一卷
〈(並不知作者)〉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