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of Wei 魏書
卷4上 世祖紀上 Volume 4a Annals: Shizu 1 (Emperor Taiwu)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世祖太武皇帝,諱燾,太宗明元皇帝之長子也,母曰杜貴嬪。天賜五年生於東宮,體貌瓌異,太祖奇而悅之,曰:「成吾業者,必此子也。」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為監國。太宗有疾,命帝總攝百揆,聰明大度,意豁如也。八年十一月壬申,[1]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十有二月,追尊皇妣為密皇后,進司徒長孫嵩爵為北平王,司空奚斤為宜城王,藍田公長孫翰為平陽王,其餘普增爵位各有差。於是除禁錮,釋嫌怨,開倉庫,賑窮乏,河南流民相率內屬者甚眾。始光元年春正月丙寅,安定王彌薨。
夏四月甲辰,東巡,幸大寧。
秋七月,車駕還宮。八月,蠕蠕率六萬騎入雲中,殺掠吏民,攻陷盛樂宮。赭陽子尉普文率輕騎討之,虜乃退走。詔平陽王長孫翰等擊蠕蠕別帥,破之,殺數千人,獲馬萬餘匹。語在蠕蠕傳。九月,大簡輿徒,治兵於東郊,部分諸軍五萬騎,將北討。
冬十有二月,遣平陽王長孫翰等討蠕蠕。車駕次祚山,蠕蠕北遁,諸軍追之,大獲而還。
是年,劉義符為其臣徐羨之等所廢殺,立義符弟義隆。
二年春正月己卯,車駕至自北伐,以其雜畜班賜將士各有差。二月,慕容渴悉隣反於北平,攻破郡治,太守與守將擊敗之。三月丙辰,尊保母竇氏曰保太后。丁巳,以北平王長孫嵩為太尉,平陽王長孫翰為司徒,宜城王奚斤為司空。庚申,營故東宮為萬壽宮,起永安、安樂二殿,臨望觀、九華堂。初造新字千餘,詔曰:「在昔帝軒,創制造物,乃命倉頡因鳥獸之跡以立文字。自茲以降,隨時改作,故篆隸草楷,並行於世。然經歷久遠,傳習多失其真,故令文體錯謬,會義不愜,非所以示軌則於來世也。孔子曰,名不正則事不成,此之謂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頒下遠近,永為楷式。」
夏四月,詔龍驤將軍步堆、謁者僕射胡覲使於劉義隆。五月,詔天下十家發大牛一頭,運粟塞上。
秋九月,永安、安樂二殿成,丁卯,大饗以落之。
冬十月,治兵於西郊。癸卯,車駕北伐,平陽王長孫翰等絕漠追之,蠕蠕北走。事具蠕蠕傳。
是年,赫連屈丐死,子昌僭立。
三年春正月壬申,車駕至自北伐。班軍實以賜將士,行、留各有差。乞伏熾磐遣使朝貢,請討赫連昌。二月,起太學於城東,祀孔子,以顏淵配。
夏五月辛卯,中山公元纂進爵為王,南安公元素復先爵常山王。六月,幸雲中舊宮,謁陵廟;西至五原,田於陰山;東至和兜山。
秋七月,築馬射臺于長川,帝親登臺觀走馬;王公諸國君長馳射,中者賜金錦繒絮各有差。八月,車駕還宮。劉義隆遣使朝貢。帝以屈丐既死,諸子相攻,九月,遣司空奚斤率義兵將軍封禮、雍州刺史延普襲蒲坂,宋兵將軍周幾率洛州刺史于栗磾襲陝城。
冬十月丁巳,車駕西伐,幸雲中,臨君子津。會天暴寒,數日冰結。十有一月戊寅,帝率輕騎二萬襲赫連昌,壬午,至其城下,徙萬餘家而還。語在昌傳。至祚山,班所虜獲以賜將士各有差。奚斤未至蒲坂,昌守將赫連乙升棄城西走。[2]昌弟助興守長安,乙升復與助興自長安西走安定。奚斤遂入蒲坂。十有二月,詔斤西據長安。秦雍氐、羌皆叛昌詣斤降。武都氐王楊玄及沮渠蒙遜等皆遣使內附。
四年春正月乙酉,車駕至自西伐,賜留臺文武生口、繒帛、馬牛各有差。從人在道多死,其能到都者纔十六七。己亥,行幸幽州。赫連昌遣其弟平原公定率眾二萬向長安。帝聞之,乃遣就陰山伐木,大造攻具。二月,車駕還宮。三月丙子,遣高涼王禮鎮長安。詔執金吾桓貸造橋於君子津。丁丑,廣平王連薨。
夏四月丁未,詔員外散騎常侍步堆、謁者僕射胡覲等使於劉義隆。是月,治兵講武,分諸軍,司徒長孫翰、廷尉長孫道生、宗正娥清三萬騎為前驅,常山王素、太僕兵堆、將軍元太毗步兵三萬為後繼,南陽王伏真、執金吾桓貸、將軍姚黃眉步兵三萬部攻城器械,將軍賀多羅精騎三千為前候。五月,車駕西討赫連昌。辛巳,濟君子津。三城胡酋鵲子相率內附。帝次拔隣山,築城,舍輜重,以輕騎三萬先行。戊戌,至于黑水,帝親祈天告祖宗之靈而誓眾焉。六月甲辰,昌引眾出城,大破之。事在昌傳。昌將麾下數百騎西南走,奔上邽,諸軍乘勝追至城北,死者萬餘人,臨陣殺昌弟河南公滿及其兄子蒙遜。會日暮,昌尚書僕射問至拔城,夜將昌母出走。乙巳,車駕入城,虜昌羣弟及其諸母、姊妹、妻妾、宮人萬數,府庫珍寶車旗器物不可勝計,擒昌尚書王買、薛超等及司馬德宗將毛脩之、秦雍人士數千人,獲馬三十餘萬匹,牛羊數千萬。以昌宮人及生口、金銀、珍玩、布帛班賚將士各有差。昌弟平原公定拒司空奚斤於長安城,娥清率騎五千討之,西走上邽。辛酉,班師,留常山王素、執金吾桓貸鎮統萬。
秋七月己卯,築壇於祚嶺,戲馬馳射,賜射中者金錦繒絮各有差。蠕蠕寇雲中,聞破赫連昌,懼而還走。八月壬子,車駕至自西伐,飲至策勳,告於宗廟,班軍實以賜留臺百僚,各有差。九月丁酉,安定民舉城歸降。
冬十有一月,以氐王楊玄為都督荊梁益寧四州諸軍事、假征南大將軍、梁州刺史、南秦王。十有二月,行幸中山,守宰貪污免者十數人。癸卯,車駕還宮。復所過田租之半。
神䴥元年春正月,以天下守令多行非法,精選忠良悉代之。辛未,京兆王黎薨。二月,改元。赫連昌退屯平涼。司空奚斤進軍安定,將軍丘堆為昌所敗,監軍侍御史安頡出戰,擒昌。昌餘眾立昌弟定為王,走還平涼。三月癸酉,詔侍中古弼迎赫連昌。辛巳,弼等以昌至于京師。司空奚斤追定於平涼馬髦嶺,為定所擒。丘堆先守輜重在安定,聞斤敗,棄甲東走蒲坂。帝聞大怒,詔安頡斬堆。
夏四月,赫連定遣使朝貢,帝詔諭之。壬子,西巡。戊午,田于河西。大赦天下。南秦王楊玄遣使朝貢。六月丁酉,并州胡酋卜田謀反伏誅,餘眾不安。詔淮南公王倍斤鎮慮虒,撫慰之。甲寅,行幸長川。
秋七月,車駕還宮。八月,東幸廣寧,臨觀溫泉。以太牢祭黃帝、堯、舜廟。蠕蠕大檀遣子將萬餘騎入塞。事具蠕蠕傳。上郡休屠胡酋金崖率部內屬。九月,車駕還宮。上洛巴渠泉午觸等萬餘家內附。
冬十月甲辰北巡。壬子,田于牛川。劉義隆淮北鎮將王仲德遣步騎二千餘入寇濟陽、陳留。是月,車駕還宮。閏月辛巳,義隆又遣將王玄謨、兗州刺史竺靈秀步騎二千人寇滎陽,將襲虎牢。豫州遣軍逆擊走之。上郡屠各隗詰歸率萬餘家內屬。定州丁零鮮于臺陽、翟喬等二千餘家叛入西山,劫掠郡縣,州軍討之,失利。詔鎮南將軍、壽光侯叔孫建擊之。十有一月,行幸河西,大校獵。十有二月甲申,車駕還宮。
是歲,皇子晃生。乞伏熾磐死,子暮末僭立。沮渠蒙遜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赫連定弟酒泉公儁自平涼來奔。丁零鮮于臺陽等歸罪,詔赦之。二月,上黨李禹聚眾殺太守,自稱無上王,署置將帥。河內守將擊破之。禹亡走入山,為人執送,斬之。
夏四月,治兵于南郊。劉義隆遣使朝貢。庚寅,車駕北伐,以太尉、北平王長孫嵩,衞尉、廣陵公樓伏連留守京師,從東道與長孫翰等期會於賊庭。五月丁未,次于沙漠,舍輜重,輕騎兼馬,至栗水,蠕蠕震怖,焚燒廬舍,絕跡西走。事具蠕蠕傳。是月,赫連定來侵統萬,東至侯尼城而還。
秋七月,車駕東轅。至黑山,校數軍實,班賜王公將士各有差。八月,帝以東部高車屯巳尼陂,詔左僕射安原率騎萬餘討之。事具蠕蠕傳。
冬十月,振旅凱旋于京師,告於宗廟。列置新民於漠南,東至濡源,西暨五原、陰山,竟三千里。詔司徒平陽王長孫翰、尚書令劉潔,左僕射安原、侍中古弼鎮撫之。十有一月,西巡狩,田于河西,至祚山而還。
三年春正月庚子,車駕還宮。壬寅,大赦天下。癸卯,行幸廣寧,臨溫泉,作溫泉之歌。二月丁卯,司徒、平陽王長孫翰薨。戊辰,車駕還宮。三月壬寅,進會稽公赫連昌為秦王。癸卯,雲中、河西敕勒千餘家叛。尚書令劉潔追滅之。帝聞劉義隆將寇邊,乃詔冀、定、相三州造船三千艘,簡幽州以南戍兵集于河上以備之。
夏四月甲子,行幸雲中。敕勒萬餘落叛走。詔尚書封鐵追討滅之。五月戊戌,詔曰:「夫士之為行,在家必孝,處朝必忠,然後身榮於時,名揚後世矣。近遣尚書封鐵翦除亡命,其所部將士有盡忠竭節以殞軀命者,今皆追贈爵號;或有蹈鋒履難以自效者,以功次進位;或有故違軍法私離幢校者,以軍法行戮。夫有功蒙賞,有罪受誅,國之常典,不可暫廢。自今以後,不善者可以自改。其宣敕內外,咸使聞知。」六月,詔平南大將軍、假丹陽王太毗屯于河上,以司馬楚之為安南大將軍、琅邪王,屯潁川。
秋七月己亥,詔曰:「昔太祖撥亂,制度草創,太宗因循,未遑改作,軍國官屬,至乃闕然。今諸征鎮將軍、王公仗節邊遠者,聽開府辟召;其次,增置吏員。」庚子,詔大鴻臚卿杜超假節、都督冀定相三州諸軍事、行征南大將軍、太宰,進爵為王,鎮鄴,為諸軍節度。八月,清河羣盜殺太守。劉義隆將到彥之,自清水入河,泝流西行。帝以河南兵少,詔攝四鎮。乃治兵,將西討。丙寅,到彥之遣將渡河攻冶坂,冠軍將軍安頡督諸軍擊破之,斬首五千餘級,投水死者甚眾。甲戌,行幸南宮,獵于南山。戊寅,詔征西大將軍長孫道生屯于河上。九月己丑,赫連定遣弟謂以代寇鄜城,平西將軍、始平公隗歸等率諸軍討之,擒賊將王卑,殺萬餘人,謂以代遁走。癸卯,立密皇太后廟于鄴。甲辰,行幸統萬,遂征平涼。
冬十月庚申,到彥之、王仲德沿河置守,還保東平。乙亥,冠軍將軍安頡濟河,攻洛陽,丙子,拔之,擒義隆將二十人,斬首五千級。時河北諸軍會于七女津,彥之恐軍南度,遣將王蟠龍泝流欲盜官船,征南大將軍杜超等擊破,斬之。辛巳,安頡平虎牢,義隆司州刺史尹沖墜城死。
十有一月乙酉,車駕至平涼。先是,赫連定將數萬人東禦於鄜城,留其弟上谷公社于、廣陽公度洛孤城守。帝至平涼,登北原,使赫連昌招諭之,社于不降。詔安西將軍古弼等擊安定,攻平涼。定聞之,棄鄜城,入于安定,自率步騎三萬從鶉觚原將救平涼,與弼相遇,弼擊之,殺數千人,乃還走。詔諸軍四面圍之。
甲午,壽光侯叔孫建、汝陰公長孫道生濟河,到彥之、王仲德從清入濟,東走青州,義隆兗州刺史竺靈秀棄須昌,南奔湖陸。
丁酉,定乏水,引眾下原,詔武衞將軍丘眷擊之,定眾大潰,死者萬餘人。定中重創,單騎遁走。獲定弟丹陽公烏視拔、武陵公禿骨及公侯百餘人。是日,諸將乘勝進軍,遂取安定。定從兄東平公乙升棄城奔長安,劫掠數千家,西奔上邽。[3]
戊戌,叔孫建大破竺靈秀於湖陸,殺獲五千餘人。
己亥,帝幸安定,獲乞伏熾磐質子及定車旗,簿其生口、財畜,班賜將士各有差。庚子,帝自安定還臨平涼,遂掘塹圍守之。行幸紐城,安慰初附,赦秦雍之民,賜復七年。定隴西守及將士數千人來降。
辛丑,冠軍將軍安頡率諸軍攻滑臺。琅邪王司馬楚之破劉義隆將於長社。沮渠蒙遜遣使朝貢。壬寅,封壽光侯叔孫建為丹陽王。
十有二月丁卯,定弟社于、度洛孤面縛出降,平涼平,收其珍寶。定長安、臨晉、武功守將皆奔走,關中平。壬申,車駕東還,留巴東公延普等鎮安定。
是歲,馮跋死,弟文通僭立。
四年春正月壬午,車駕次于木根山,大饗羣臣,賜布帛各有差。丙申,劉義隆將檀道濟、王仲德從清水救滑臺,丹陽王叔孫建、汝陰公長孫道生拒之,道濟等不敢進。是月,乞伏慕末為赫連定所滅。二月辛酉,安頡、司馬楚之平滑臺,擒義隆將朱脩之、李元德及東郡太守申謨。癸酉,車駕還宮,飲至策勳,告於宗廟,賜留臺百官各有差,戰士賜復十年。丁丑,行幸南宮。定州民飢,詔啟倉以賑之。義隆將檀道濟、王仲德東走,諸將追之,至歷城而還。三月庚戌,冠軍將軍安頡獻義隆俘萬餘人,甲兵三萬。
夏五月庚寅,行幸雲中。六月,赫連定北襲沮渠蒙遜,為吐谷渾慕璝所執。閏月乙未,蠕蠕國遣使朝獻。詔散騎侍郎周紹使于劉義隆。
秋七月己酉,行幸河西,起承華宮。八月乙酉,沮渠蒙遜遣子安周入侍。吐谷渾慕璝遣使奉表,請送赫連定。己丑,以慕璝為大將軍、西秦王。九月癸丑,車駕還宮。庚申,加太尉長孫嵩柱國大將軍,特進、左光祿大夫崔浩為司徒,征西大將軍長孫道生為司空。癸亥,詔兼太常李順持節拜河西王沮渠蒙遜為假節,加侍中,都督涼州及西域羌戎諸軍事、行征西大將軍、太傅、涼州牧、涼王。
壬申,詔曰:「頃逆命縱逸,方夏未寧,戎車屢駕,不遑休息。今二寇摧殄,士馬無為,方將偃武修文,遵太平之化,理廢職,舉逸民,拔起幽窮,延登儁乂,昧旦思求,想遇師輔,雖殷宗之夢板築,罔以加也。訪諸有司,咸稱范陽盧玄、博陵崔綽、趙郡李靈、河間邢穎、勃海高允、廣平游雅、太原張偉等,皆賢儁之冑,冠冕州邦,有羽儀之用。詩不云乎,『鶴鳴九臯,聲聞于天』,庶得其人,任之政事,共臻邕熙之美。易曰:『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如玄之比,隱跡衡門、不耀名譽者,盡敕州郡以禮發遣。」遂徵玄等及州郡所遣,至者數百人,皆差次敍用。
冬十月戊寅,詔司徒崔浩改定律令。行幸漠南。十一月丙辰,北部敕勒莫弗庫若于,率其部數萬騎,驅鹿數百萬,詣行在所,帝因而大狩以賜從者,勒石漠南,以記功德。宜城王奚斤,坐事降爵為公。十二月丁丑,車駕還宮。
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尊保太后為皇太后,立皇后赫連氏,立皇子晃為皇太子,謁于太廟,大赦,改年。
己巳,詔曰:「朕以眇身,獲奉宗廟,思闡洪基,廓清九服。遭值季運,天下分崩。是用屢征,罔或寧息,自始光至今,九年之間,戎車十舉。羣帥文武,荷戈被甲,櫛風沐雨,蹈履鋒刃,與朕均勞。賴神祇之助,將士宣力,用能摧折強豎,克翦大憝。兵不極武,而二寇俱滅;師不違律,而遐方以寧。加以時氣和洽,嘉瑞並降,遍於郡國,不可勝紀,豈朕一人,獨應此祐,斯亦羣后協同之所致也。公卿因茲,稽諸天人之會,請建副貳。夫慶賞之行,所以褒崇勳舊,旌顯賢能,以永無疆之休,其王公將軍以下,普增爵秩,啟國承家,修廢官,舉儁逸,蠲除煩苛,更定科制,務從輕約,除故革新,以正一統。羣司當深思效績,直道正身,立功立事,無或懈怠,稱朕意焉。」
二月丙子,行幸南宮。三月丁未,追贈夫人賀氏為皇后。壬申,西秦王吐谷渾慕璝,送赫連定於京師。
夏五月,大簡輿徒于南郊,將討馮文通。劉義隆遣使朝貢。六月庚寅,車駕伐和龍。詔尚書左僕射安原等屯于漠南,以備蠕蠕。辛卯,兼散騎常侍鄧穎使於劉義隆。
秋七月己未,車駕至濡水。庚申,遣安東將軍、宜城公奚斤發幽州民及密雲丁零萬餘人,運攻具,出南道,俱會和龍。帝至遼西,文通遣其侍御史崔聘奉獻牛酒。己巳,車駕至和龍,臨其城。文通石城太守李崇、建德太守王融十餘郡來降,發其民三萬人穿圍塹以守之。是月,築東宮。八月甲戌,文通使數萬人出城挑戰,昌黎公元丘與河間公元齊擊破之,死者萬餘人。文通尚書高紹率萬餘家保羌胡固。己卯,車駕討紹,辛巳,斬之。詔平東將軍賀多羅攻文通帶方太守慕容玄於猴固,撫軍大將軍、永昌王健攻建德,驃騎大將軍、樂平王丕攻冀陽,皆拔之,虜獲生口,班賜將士各有差。九月乙卯,車駕西還。徙營丘、成周、遼東、樂浪、帶方、玄菟六郡民三萬家于幽州,開倉以賑之。
冬十月癸酉,車駕至濡水。吐谷渾慕璝遣使朝貢。十有一月乙巳,車駕至自伐和龍。十有二月己丑,馮文通長樂公崇及其母弟朗、朗弟邈,以遼西內屬。文通遣將封羽圍遼西。
先是,辟召賢良,而州郡多逼遣之。詔曰:「朕除偽平暴,征討累年,思得英賢,緝熙治道,故詔州郡搜揚隱逸,進舉賢俊。古之君子,養志衡門,德成業就,才為世使。或雍容雅步,三命而後至;或棲棲遑遑,負鼎而自達。雖徇尚不同,濟時一也。諸召人皆當以禮申諭,任其進退,何逼遣之有也!此刺史、守宰宣揚失旨,豈復光益,乃所以彰朕不德。自今以後,各令鄉閭推舉,守宰但宣朕虛心求賢之意。既至,當待以不次之舉,隨才文武,任之政事。其明宣敕,咸使聞知。」
是年,禿髮傉檀子保周棄沮渠蒙遜來奔,以保周為張掖公。
二年春正月乙卯,撫軍大將軍、永昌王健督諸軍救遼西。丙寅,以樂安王範為假節、加侍中、都督秦雍涇梁益五州諸軍事、衞大將軍、儀同三司,鎮長安。二月庚午,詔兼鴻臚卿李繼,持節假馮崇車騎大將軍、遼西王,承制聽置尚書已下;賜崇功臣爵秩各有差。征西將軍金崖與安定鎮將延普及涇州刺史狄子玉爭權構隙,舉兵攻普,不克,退保胡空谷,驅掠平民,據險自固。詔散騎常侍、平西將軍、安定鎮將陸俟討獲之。壬午,行幸河西。詔兼散騎常侍宋宣使於劉義隆。丙申,馮崇母弟朗來朝。三月,司馬德宗驃騎將軍司馬元顯子天助來降。壬子,車駕還宮。
夏五月己亥,行幸山北。六月,遣撫軍大將軍、永昌王健,尚書左僕射安原督諸軍討和龍。將軍樓勃別將五千騎圍凡城,[4]文通守將封羽以城降,收其民三千餘家。辛巳,詔樂安王範發秦、雍兵一萬人,築小城於長安城內。
秋八月,遼西王馮崇上表,求說降其父,帝不聽。九月,劉義隆遣使朝貢,奉馴象一。戊午,詔兼大鴻臚卿崔賾持節拜征虜將軍楊難當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封南秦王。
冬十月,南秦王楊難當率眾圍漢中。十有一月甲寅,車駕自山北還宮。十有二月己巳,大赦天下。辛未,幸陰山之北。隴西休屠王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