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of Wei 魏書
卷94 閹官:宗愛 仇洛齊 段霸 王琚 趙黑 孫小 張宗之等 Volume 94: Eunuchs - Zong Ai, Chou Luoqi, Duan Ba, Wang Ju, Zhao Hei, Sun Xiao, Zhang Zongzhi, and others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宗愛 仇洛齊 段霸 王琚 趙黑[1] 孫小 張宗之 劇鵬 張祐 抱嶷 王遇 苻承祖 王質 李堅 秦松 白整 劉騰 賈粲 楊範 成軌 王溫 孟鸞[2] 平季 封津 劉思逸夫宮腐之族,置於閽寺,取則天象,事歷百王。身乖全品,任事宮掖,親由褻狎,恩生趨走,便僻俯仰,當寵擅權。斯則伊戾、豎刁因而禍兩國,石顯、張讓所以翦二京也。豈非形質既虧,生命易忽,譬之胥靡,不懼登高。此亦苟且之事,由變不已也。王者殷鑒,宜改往轍,而後庭婉孌遊宴之地,椒壼留連,終見任使。巧佞由之而自達,權幸俄然而復歸。斯蓋其由來遠矣,非一朝一世也。
魏氏則宗愛殺帝害王,劉騰廢后戮相,其間竊官爵,盜財賄,乘勢使氣為朝野之患者,何可勝舉。今謹錄其尤顯焉。
宗愛,不知其所由來,以罪為閹人,歷碎職至中常侍。正平元年正月,世祖大會於江上,班賞羣臣,以愛為秦郡公。
恭宗之監國也,每事精察。愛天性險暴,行多非法,恭宗每銜之。給事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等任事東宮,微為權勢,世祖頗聞之。二人與愛並不睦。為懼道盛等案其事,遂構告其罪。詔斬道盛等於都街。時世祖震怒,恭宗遂以憂薨。
是後,世祖追悼恭宗,愛懼誅,遂謀逆。二年春,世祖暴崩,愛所為也。尚書左僕射蘭延、侍中吳興公和疋、侍中太原公薛提等祕不發喪。延、疋二人議以高宗沖幼,欲立長子,徵秦王翰置之祕室。提以高宗有世嫡之重,不可廢所宜立而更求君。延等猶豫未決。愛知其謀。始愛負罪於東宮,而與吳王余素協,乃密迎余自中宮便門入,矯皇后令徵延等。延等以愛素賤,弗之疑,皆隨之入。愛先使閹豎三十人持仗於宮內,及延等入,以次收縛,斬於殿堂。執秦王翰,殺之於永巷而立余。余以愛為大司馬、大將軍、太師、都督中外諸軍事,領中祕書,封馮翊王。
愛既立余,位居元輔,錄三省,兼總戎禁,坐召公卿,權恣日甚,內外憚之。羣情咸以為愛必有趙高、閻樂之禍,余疑之,遂謀奪其權。愛憤怒,使小黃門賈周等夜殺余,事在余傳。高宗立,誅愛、周等,皆具五刑,夷三族。
仇洛齊,中山人,本姓侯氏。外祖父仇款,始出馮翊重泉。款,石虎末徙鄴南枋頭,仕慕容暐為烏丸護軍、長水校尉。生二子,長曰嵩,小曰騰。嵩仕慕容垂,遷居中山,位殿中侍御史。嵩有二子,長曰廣,小曰盆。洛齊生而非男,嵩養為子,因為之姓仇。
初嵩長女有姿色,充冉閔宮闈,閔破,入慕容儁,又轉賜盧豚。生子魯元,有寵於世祖,而知外祖嵩已死,唯有三舅,每言於世祖,世祖為訪其舅。是時東方罕有仕者,廣、盆皆不樂入平城,洛齊獨請行,曰:「我養子,兼人道不全,當為兄弟試禍福也。」乃乘驢赴京。魯元候知將至,結從者百餘騎,迎于桑乾河,見而下拜,從者亦同致敬。入言于世祖,世祖問其才用所宜,將授之以官。魯元曰:「臣舅不幸生為閹人,唯合與陛下守宮闈耳。」而不言其養子。世祖矜焉,賜以奴馬,引見。尋拜武衞將軍,俄而賜爵文安子,稍遷給事黃門侍郎。
魏初禁網疏闊,民戶隱匿漏脫者多。東州既平,綾羅戶民樂葵因是請採漏戶,供為綸綿。自後逃戶占為細繭羅縠者非一。[3]於是雜、營戶帥遍於天下,不屬守宰,發賦輕易,民多私附,戶口錯亂,不可檢括。洛齊奏議罷之,一屬郡縣。
從平涼州,以功超遷散騎常侍,又加中書令、寧南將軍、進爵零陵公。拜侍中、平遠將軍、冀州刺史,為內都大官。興安二年卒,諡曰康。
養子儼,襲。柔和敦敏,有長者風。太和中,為虎牢鎮將。初洛齊貴盛之後,廣、盆坐他事誅,世祖以其非仇氏子,不與焉。還取侯家近屬,以儼為子。後欲還本。而廣有女孫配南安王楨,生章武王彬,即中山王英弟也。仇妃聞而請儼曰:「由我仇家富貴至此,奈何一旦孤背恩養也!」楨時在內都主司品臣,儼隸於楨,畏憚之,遂不敢。九年卒,諡曰靜。子振襲。稍遷至中堅將軍、長水校尉。
廣、盆並善營產業,家于中山,號為巨富,子孫仕進至州主簿。
騰曾孫儁,位至龍驤將軍、驍騎將軍、樂平男。
段霸,雁門原平人。父乾,慕容垂廣武令。太祖初遣騎略地至雁門,霸年幼見執,因被宮刑。乾尋率鄉部歸化雲中。
霸少以謹敏見知,稍遷至中常侍、中護軍將軍、殿中尚書,領壽安少府,賜爵武陵公。出為安東將軍、定州刺史。世祖親考內外,大明黜陟。前定州治中張渾屯告霸前在定州濁貨貪穢,便道致財,歸之鄉里。召霸定對,霸不首引。世祖以霸近臣而不盡實,由此益怒,欲斬之。恭宗進請,遂免霸為庶人。
霸從弟榮,雍州別駕。兄弟諸從遂世居廣武城,修飾有士風。
王琚,高平人,自云本太原人。高祖始,晉豫州刺史。
琚以泰常中被刑入宮禁,小心守節,久乃見敍用。稍遷為禮部尚書,賜爵廣平公,加寧南將軍。高祖以琚歷奉先朝,志在公正,授散騎常侍。後為侍中、征南將車、冀州刺史,假廣平王。徵還,進為征南將軍,進爵高平王,侍中如故,遣還冀州。高祖、文明太后東巡冀州,親幸其家,存問周至。還京,以其年老,拜散騎常侍,養老於家。前後賜以車馬衣服雜物不可稱計。後降爵為公,扶老自平城從遷洛邑。高祖以其朝舊,遣左右勞問之。琚附表自陳初至家多乏,蒙賜帛二百匹。常飲牛乳,色如處子。太和二十年冬卒,時年九十。贈征南將軍、冀州刺史,諡曰靖。
養子寄生,未襲而亡。
子蓋海,襲祖琚爵。初琚年七十餘,賜得世祖時宮人郭氏,本鍾離人,明嚴有母德,內外婦孫百口,奉之肅若嚴君,家內以治。蓋海官至青州樂陵太守。
趙黑,字文靜,初名海,本涼州隸戶。自云其先河內溫人也,五世祖術,晉末為平遠將軍、西夷校尉,因居酒泉安彌縣。
海生而涼州平,沒入為閹人,因改名為黑。有容貌,恭謹小心。世祖使進御膳,出入承奉,初無過行。遷侍御,典監藏,拜安遠將軍,賜爵睢陽侯。轉選部尚書,能自謹厲,當官任舉,頗得其人。加侍中,進爵河內公。
顯祖將傳位京兆王子推,訪諸羣臣,百官唯唯,莫敢先言者,唯源賀等詞義正直,不肯奉詔。顯祖怒,變色,復以問黑。黑曰:「臣愚無識,信情率意。伏惟陛下春秋始富,如日方中,天下說其盛明,萬物懷其光景,元元之心,願終萬歲。若聖性淵遠,欲頤神味道者,臣黑以死奉戴皇太子,不知其他。」顯祖默然良久,遂傳祚于高祖。
黑得幸兩宮,祿賜優厚。是時尚書李訢亦有寵於顯祖,與黑對綰選部。訢奏中書侍郎崔鑒為東徐州,北部主書郎公孫處顯為荊州,選部監公孫蘧為幽州,皆曰有能也,實有私焉。黑疾其虧亂選體,遂爭於殿庭曰:「以功授官,因爵與祿,國之常典。中書侍郎、尚書主書郎、諸曹監,勳能俱立,不過列郡,今訢皆用為方州,臣實為惑。」顯祖疑之,曰:「公孫蘧且止。」蘧最為訢厚,於是黑與訢遂為深隙。訢竟列黑為監藏時多所截沒。先是法禁寬緩,百司所典,與官並食,故多所損折。遂黜為門士。黑自以為訢所陷,歎恨終日,廢寢忘食,規報前怨。踰年,還入為侍御、散騎常侍、侍中、尚書左僕射,復兼選部如昔。黑告訢專恣,訢遂出為徐州。及其將獲罪也,黑構成以誅之。然後食甘寢安,志在於職事。
出為假節、鎮南大將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進爵為王。克己清儉,憂濟公私。時有人欲行私賂,黑曰:「高官祿厚,足以自給,賣公營私,本非情願。」終無所納。高祖、文明太后幸中山,聞之,賜帛五百匹、穀一千五百石。轉冀州刺史。太和六年秋薨於官。詔賜絹四百五十匹、穀一千斛、車牛二十乘,致柩至都。追贈司空公,諡曰康。黑養族弟趙奴第四子熾為後。
熾,字貴樂。初為中散,襲黑爵,後降為公。官至揚州安南府長史,加平遠將軍。元嵩之死壽春也,熾處分安輯,微有聲稱。神龜中卒,贈光州刺史。黑為定州,與熾納鉅鹿魏幹女,有二子。
長子揆,字景則。襲父侯爵,官至樂陵太守。卒,贈左將軍、滄州刺史。
揆弟儁之,字仲彥,輕薄無行。為給事中,轉謁者僕射,為劉騰養息。猶以閹官餘資,賂遺權門,頻歷顯官而卒。
孫小,字茂翹,咸陽石安人。父瓚,姚泓安定護軍。為赫連屈丐所侵,人懷危懼,亡奔者相屬,瓚獨率眾拒守,見殺。小沒入宮刑。會魏平統萬,遂徙平城,內侍東宮。以聰識有智略稱。
未幾,轉西臺中散,每從征伐,屢有戰功,多獲賞賜。世祖幸瓜步,慮有北寇之虞,乃加小左衞將軍,賜爵泥陽子,除留臺將軍。車駕還都,遷給事中,綰太僕曹。乃請父瓚贈諡,求更改葬,詔贈振威將軍、秦州刺史、石安縣子,諡曰戴。轉小領駕部,課理有方,畜牧蕃息。出為冠軍將軍、并州刺史,進爵中都侯,州內四郡百餘人詣闕頌其政化。後遷冀州刺史,聲稱微少於前。然所在清約,當時牧伯無能及也。性頗忍酷,所養子息,驅馳鞭撻,視如仇讎。小之為并州,以郭祚為主簿,重祚門才,兼任之以書記,時人多之。
張宗之,字益宗,河南鞏人,家世寒微。父孟舒,劉裕西征,假洛陽令。及宗之貴幸,高宗贈孟舒平南將軍、洛州刺史、鞏縣侯,諡曰貞。
初緱氏宗文邕聚黨於伊闕謀反,逼脅孟舒等。文邕敗,孟舒走免,宗之被執入京,充腐刑。以忠厚謹慎,擢為侍御中散,賜爵鞏縣侯,遂歷右將軍,中常侍,[4]儀曹、庫部二曹尚書,領中祕書,進爵彭城公。出為散騎常侍、寧西將軍、東雍州刺史。以在官有稱,入為內都大官。出除散騎常侍、鎮東將軍、冀州刺史。又例降為侯。太和二十年卒,年六十九,贈建節將軍、懷州刺史,諡曰敬。
宗之兄鸞旗,中書侍郎、東宮中庶子,兼宿衞給事。加寧遠將軍,賜爵洛陽男。轉殿中給事。出為散騎常侍、冠軍將軍、涇州刺史,進爵為侯。復為殿中給事、中常侍。卒,贈洛州刺史,諡曰靖。
始宗之納南來殷孝祖妻蕭氏,劉義隆儀同三司思話弟思度女也,多悉婦人儀飾故事。太和中,初制六宮服章,蕭被命在內預見訪採,數蒙賜賚。蕭兄子超業,後名彥,幼隨姑入國。娶李洪之女,賴其給贍以自濟。歷位太尉長史、武衞將軍、齊州刺史、散騎常侍、中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彥時來往蕭寶夤,致敬稱名,呼之為尊。彥於河陰遇害,贈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徐州刺史。子百年,西河太守。
宗之養兄子襲紹爵。襲,字子業。高祖初,除主文中散,稍遷員外郎,京兆王大農。久之,除義陽太守,為司空劉騰諮議參軍、散騎常侍、平東將軍、光祿大夫。太昌初卒,年七十七。贈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
子顥,邵郡太守。卒,贈荊州刺史。
顥弟璟,中散大夫。
璟弟瑋,武定中,豫州征西府長史。諸中官皆世衰,唯趙黑及宗之後,家僮數百,通於士流。
劇鵬,高陽人。粗覽經史,閑曉吏事。與王質等俱充宦官,性通率,不以閽閹為耻。文明太后時,亦見眷遇,為給事中。高祖遷洛,常為宮官,事幽后。后之惑薩菩薩也,[5]鵬密諫止之,不從,遂發憤而卒。
兄買奴,亦為宦者。歷位幽州刺史。才志遠不及鵬。
是時有李豐之徒數人,[6]皆被眷寵,出入禁闈,並致名位,積貲巨萬,第宅華壯。文明太后崩後,乃漸衰矣。
張祐,字安福,安定石唐人。父成,扶風太守。世祖末,坐事誅,祐充腐刑。積勞至曹監、中給事,賜爵黎陽男。稍遷散騎常侍,都綰內藏曹。時文明太后臨朝,中官用事。祐以左右供承合旨,寵幸冠諸閹官,特遷為尚書,加安南將軍,進爵隴東公,[7]仍綰內藏曹。未幾,監都曹,加侍中,與王叡等俱入八議。太后嘉其忠誠,為造甲宅。宅成,高祖、太后親率文武往燕會焉。拜散騎常侍、鎮南將軍、尚書左僕射,進爵新平王,受職于太華庭,備威儀於宮城之南,觀者以為榮。高祖、太后親幸其宅,饗會百官。祐性恭密,出入機禁二十餘年,未曾有過。由是特被恩寵,歲月賞賜,家累巨萬。與王質等十七人俱賜金券,許以不死。太和十年薨,時年四十九。高祖親臨之,詔鴻臚典護喪事。賜帛千匹,贈征南大將軍、司空公,諡曰恭。葬日,車駕親送出郊。
祐養子顯明,後名慶,少歷內職。有姿貌,江陽王繼以女妻之。襲爵,降為隴東公,又降為侯。遷洛,廢替二十餘年,虛爵而已。
熙平初,為員外常侍、兼衞尉少卿。以元叉姊壻,故越次而授焉。神龜二年冬,靈太后為肅宗采名家女,慶女入充世婦,未幾為嬪,即叉甥也。正光三年,正少卿,尋出為將軍、高平鎮將。卒,子迥洛襲。
抱嶷,字道德,安定石唐人,居於直谷。自言其先姓杞,漢靈帝時杞匡為安定太守,董卓時,懼誅,由是易氏,即家焉。無得而知也。幼時,隴東人張乾王反叛,家染其逆。及乾王敗,父睹生逃逸得免,嶷獨與母沒內京都,遂為宦人。小心慎密,恭以奉上,沉跡冗散,經十九年。後以忠謹被擢,累遷為中常侍、安西將軍、中曹侍御、尚書,賜爵安定公。
自總納言,職當機近,諸所奏議,必致抗直。高祖、文明太后嘉之,以為殿中侍御,尚書領中曹如故,以統宿衞。俄加散騎常侍。高祖、太后每出遊幸,嶷多驂乘,入則後宮導引。太后既寵之,乃徵其父睹生,拜太中大夫,賞賜衣馬。睹生將還,見於皇信堂。高祖執手謂之曰:「老人歸途,幾日可達,好慎行路。」太和十二年,遷都曹,加侍中、祭酒,尚書領中曹、侍御。[8]後降爵為侯。睹生卒,贈秦州刺史,諡曰靖。賜黃金八十斤、繒綵及絹八百匹,以供喪用,并別使勞慰。加嶷大長秋卿。嶷老疾,請乞外祿,乃以為鎮西將軍、涇州刺史,特加右光祿大夫。將之州,高祖餞於西郊樂陽殿,以御白羽扇賜之。十九年,被詔赴洛,以刺史從駕南征,常參侍左右。以嶷耆舊,每見勞問,數追稱嶷之正直。命乘馬出入行禁之間,與司徒馮誕同例。軍回還州。
自以故老前宦,為政多守往法,不能遵用新制。侮慢舊族,簡於接禮。天性酷薄,雖弟姪甥壻,略無存潤。後數年,卒於州。先以從弟老壽為後,又養太師馮熙子次興。嶷死後,二人爭立。嶷妻張氏致訟經年,得以熙子為後。老壽亦仍陳訴,終獲紹爵。次興還於本族,給奴婢三十口。嶷前後賜賞奴婢牛馬蓋數百千,他物稱是。
老壽凡薄,酒色肆情。御史中尉王顯奏言:「風聞前洛州刺史陰平子石榮、積射將軍抱老壽恣蕩非軌,易室而姦,臊聲布於朝野,醜音被於行路,即攝鞫問,皆與風聞無差。犯禮傷化,老壽等即主。謹案:石榮籍貫兵伍,地隔宦流,處世無入朝之期,在生絕冠冕之望。遭時之運,逢非次之擢,以犬馬延慈,簪履恩念,自微至貴,位階方岳。不能懷恩感德,上酬天施,迺咎彰遐邇,嚮穢京墟。老壽種類無聞,氏姓莫紀,丐乞刑餘之家,覆養閹人之室。蒙國殊澤,預班爵序,正宜治家假內,〈疑〉教誡閨庭。方恣其淫姦,換妻易妾。榮前在洛州,遠迎老壽妻常氏,兵人千里,疲於道路。老壽同敝笱之在梁,若其原〈疑〉之無別,男女三人,莫知誰子。人理所未聞,鳥獸之不若。請以見事,免官付廷尉理罪,鴻臚削爵。」詔可。老壽妻常氏,萬敵弟女也。老壽死後,收紀家業,稍復其舊,奴婢尚六七百人。三女並嬪貴室。為老壽祖父皆造碑銘,自洛就鄉而建之。西方云,直谷出二貴人。
石榮者,從主書稍進為州。自被劾後,遂便廢頓。子長宣,武定中,南兗州刺史,與侯景反,伏法。
王遇,字慶時,本名他惡,馮翊李潤鎮羌也。與雷、党、不蒙俱為羌中強族。[9]自云其先姓王,後改氏鉗耳,世宗時復改為王焉。自晉世已來,恒為渠長。父守貴,為郡功曹,卒。遇既貴,追贈安西將軍、秦州刺史、澄城公。
遇坐事腐刑,為中散,遷內行令、中曹給事中,加員外散騎常侍、右將軍,賜爵富平子。遷散騎常侍、安西將軍,進爵宕昌公。拜尚書,轉吏部尚書,仍常侍。例降為侯。出為安西將軍、華州刺史,加散騎常侍。幽后之前廢也,遇頗言其過。及後進幸,高祖對李沖等申后無咎,而稱遇謗議之罪。沖言:「果爾,遇合死也。」高祖曰:「遇舊人,未忍盡之,當止黜廢耳。」遂遣御史馳驛免遇官,奪其爵,收衣冠,以民還私第。世宗初,兼將作大匠。未幾,拜光祿大夫,復奪爵。[10]
廢后馮氏之為尼也,公私罕相供恤。遇自以常更奉接,往來祗謁,不替舊敬,衣食雜物,每有薦奉。后皆受而不讓。又至其館,遇夫妻迎送謁伏,侍立執臣妾之禮。
遇性巧,強於部分。北都方山靈泉道俗居宇及文明太后陵廟,洛京東郊馬射壇殿,修廣文昭太后墓園,太極殿及東西兩堂、內外諸門制度,皆遇監作。雖年在耆老,朝夕不倦,跨鞍驅馳,與少壯者均其勞逸。又長於人事,留意酒食之間,每逢僚舊,具設餚果,觴膳精豐。然競於榮利,趨求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