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of Wei 魏書
卷106中 地形志二中 Volume 106b Treatise 2: Terrain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兗州〈後漢治山陽昌邑,魏、晉治廩丘,[1]劉義隆治瑕丘,魏因之。〉領郡六 縣三十一
戶八萬八千三十二 口二十六萬六千七百九十一
泰山郡〈漢高帝置。〉
領縣六
戶二萬六千八百 口九萬一千八百七十三
鉅平〈二漢、晉屬,治平樂城。有亭亭山祠、霍城、陽關城、鉅平城、祝丘、防城、龍山祠。〉 奉高〈二漢、晉屬。有梁父山、岱岳祠、玉符山、故明堂基〉。 博平〈二漢、晉曰博,屬,後改。有博平城、防城、龍山祠、野首山、[2]牟山祠、伍子胥廟。〉 嬴〈二漢、晉屬。有馬耳山祠,汶水出焉。唐阜、嬴城、銅治山。〉 牟〈漢、晉屬。有萊蕪城、平州城、牟城、望石山。〉 梁父〈二漢、晉屬。有菟裘澤,徂來山在北,梁父城、龜山、羊續碑、貞女山祠、雲母山。〉
魯郡〈秦置,為薛郡,高后改為魯國。皇興中改。〉
領縣六[3]
戶一萬五千一百六十 口四萬七千三百二十九
魯〈二漢、晉屬。有牛首亭、五父衢、尼丘山、房山、魯城、叔梁紇廟、孔子墓、廟、沂水、泗水、季武子臺、顏母祠、魯昭公臺、伯禽冢、魯文公冢、魯恭王陵、宰我冢、兒寬碑。〉 汶陽〈二漢、晉屬。有桑杜丘、新甫山、嵎山、春舒城、汶陽城。〉 鄒〈二漢、晉屬。有叔梁紇城、嶧山、鄒山。〉 陽平〈劉駿置,魏因之。有滕城。〉 新陽〈前漢屬東海,後罷,劉駿復,魏因之。〉
高平郡〈故梁國,漢景帝分為山陽國,武帝改為郡,晉武帝更名。〉
領縣四
戶一萬一千一百二十四 口二萬五千八百九十六
高平〈二漢屬山陽,晉屬。前漢橐也,後漢章帝更名。有洸水、千秋城、胡陸城、齊城、高平山、承雀山、伏羲廟。〉 方與〈二漢屬山陽,晉屬。有方與城。〉 金鄉〈後漢屬山陽,晉屬。有金鄉山、范巨卿冢碑。〉 平陽〈二漢、晉曰南平陽。漢屬山陽,晉屬。有平陽城、漆城、白馬溝。〉
任城郡〈後漢孝章帝分東平為任城國,晉永嘉後罷,神龜元年分高平置。〉
領縣三
戶八千五十 口二萬一千七百八十九
任城〈前漢屬東平,後漢、晉屬。有任城、唐陽城、華陽城。〉 亢父〈前漢屬東平,後漢、晉屬。有亢父城、女媧冢、風伯祠。〉 鉅野〈二漢屬山陽,晉屬高平,後屬。有鉅野城、武安城、武平城、任山祠。〉
東平郡〈故梁國,漢景帝分為濟東國,武帝改為大河郡,宣帝為東平國,後漢、晉仍為國,後改。〉
領縣七
戶二萬七百五十二 口六萬一千八百一十
無鹽〈二漢、晉屬。有龍山、無鹽城、南章、北章城。〉 范〈有淶溝。〉 須昌〈前漢屬東郡,後漢、晉屬。治須昌城。有濟溝。〉 壽張〈有郈城。〉[4] 平陸〈二漢、晉屬,曰東平陸,後改。有廣武城。〉 富城〈二漢、晉屬。有富城、卜城、武強城、左丘明冢。〉 剛〈前漢屬泰山,後漢屬濟北,晉曰剛平,後改。治剛城。〉
東陽平郡〈故東平地,劉義隆置,尋罷。劉駿復,魏因之。治平陸城。〉
領縣五
戶六千一百四十六 口一萬八千九十四
元城〈劉義隆置,魏因之。有寧陽城。〉 樂平〈劉義隆置,魏因之。有青山祠、魯溝水。〉 頓丘〈劉駿置,魏因之。有乘城。〉 館陶〈劉義隆置,魏因之。有唐陽城。〉 平原〈劉駿置,魏因之。有苦城、鉅野澤。〉
青州〈後漢治臨淄,司馬德宗治東陽,魏因之。〉
領郡七 縣三十七
戶七萬九千七百五十三 口二十萬六千五百八十五
齊郡〈秦置。〉
領縣九
戶三萬八百四十八 口八萬二千一百
臨淄〈二漢、晉屬。有公孫接冢、晏嬰冢、齊莊公冢、營丘、齊臺、堯山祠。〉 昌國〈二漢、晉屬。有紀信冢。〉 益都〈魏置。有釣室。〉 盤陽〈前漢屬濟南,後漢、晉屬。有朱虛城、大峴山。有甑山、鉅平山、太山祠。〉 平昌〈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延興三年屬。〉 廣饒〈二漢、晉屬。有吳頭山。〉 西安〈二漢、晉屬。有逢山、八士山。〉 安平〈二漢、晉曰東平,[5]後改。前漢屬淄川,後漢屬北海,後屬。有覆釜山。〉 廣川〈有牛山、仲父冢、黑山、石硯山、齊桓公冢、四豪冢。〉
北海郡〈漢景帝置,治平壽城。〉
領縣五
戶一萬七千五百八十七 口四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下密〈前漢屬膠東國,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 劇〈二漢屬,晉屬琅邪,後屬。有倉山。〉 都昌〈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有徐偉長冢。〉 平壽〈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有浮山。有金關山。〉 膠東〈前漢曰膠東國,後漢屬北海,晉屬齊郡,後屬。有逢萌冢。〉
樂安郡〈漢高帝為千乘國,後漢和帝更名樂安國,晉改。〉
領縣四
戶五千九百一十六 口一萬三千二百三十九
千乘〈前漢屬千乘,後漢屬,晉罷,後復屬。〉 博昌〈前漢屬千乘,後漢、晉屬。〉 安德 般
勃海郡〈故臨淄地,劉駿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五千二百七十九 口一萬三千七百五
重合 脩 長樂〈有王陵冢。〉
高陽郡〈故樂安地,劉義隆置,[6]魏因之。〉
領縣五
戶六千三百二十二 口一萬七千六百六十七
高陽 新城 鄴 安次 安平
河間郡〈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六
戶五千八百三十 口一萬四千八百一十八
阜城 城平 武垣 樂城 章武〈有張釋之冢。〉 南皮〈劉駿置,魏因之。有望海臺。〉
樂陵郡〈故千乘地,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五
戶七千九百七十一 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五
陽信〈有千乘城、博昌城。〉 樂陵〈有薄姑城。〉[7] 厭次 新樂 濕沃
齊州〈治歷城。劉義隆置冀州,皇興三年更名。〉
領郡六 縣三十五
戶七萬七千三百七十八 口二十六萬九千六百六十二
東魏郡〈劉駿置,魏因之。治歷城,後徙臺城。〉
領縣九
戶一萬九千一百三十 口七萬三千五百七十
蠡吾〈劉駿置,魏因之。有龍山。〉 頓丘〈劉駿置,魏因之。有飛鳥峴。〉 肥鄉〈有平陵城、巨合城。〉 聊城〈有臺城、菅城。〉[8] 衞國〈有挺城、石湯水、鷄山。〉 博平〈有土鼓城、[9]逢陵城、長白山。〉 安陽〈有魚溝。〉 東魏〈有嶂山,出鐵。有蒼浪溝、時水。〉 臨邑〈劉駿置,魏因之。有刀環水、鵲山、隰陰城。〉
東平原郡〈劉裕置,魏因之。治梁鄒。〉
領縣六
戶一萬三千九百二十九 口四萬四百三
平原〈有黃山。〉 鬲〈有高苑城、平原城。〉 臨濟〈有鄒平城、建新城。〉 荏平〈有□城。〉 廣宗〈有胡山、平郭城。〉 高唐
東清河郡〈劉裕置,魏因之。治盤陽城。〉
領縣七
戶六千八百一十 口二萬二千五百七十四
清河 繹幕〈有隴水。〉 鄃〈有淳于髠冢、金雀山。〉 零 武城〈有昌國城。〉 貝丘〈有萊蕪城。〉 饒陽〈舊屬青州,太和十八年分屬。〉
廣川郡〈劉裕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三千九百四十五 口一萬三千四百七十二
武強 索盧 中水〈有長城、三總山。〉
濟南郡〈漢文帝為濟南國,景帝為郡,後漢建武中復為國,晉改。〉
領縣六
戶二萬一十七 口六萬八千八百二十
歷城〈二漢、晉屬。有黃臺、華不注山、華泉、匡山、舜山祠、娥姜祠。〉 蓍〈二漢、晉屬,治蓍城。〉 平陵〈二漢、晉屬,曰東平陵,後改。有章丘城、洛盤城、平陵城、女郎山祠。〉 土鼓〈二漢屬,晉罷,後復。有龍盤山。〉 逢陵〈有於陵城。〉 朝陽〈二漢屬,後漢曰東朝陽,後改。晉屬樂安,後屬。有朝陽城。〉
太原郡〈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一萬三千五百六十 口五萬八百二十三
太原〈司馬德宗置,魏因之。治升城。有靡溝、垣城。〉[10] 祝阿〈二漢屬平原,晉屬濟南,後屬。有唐城、[11]陽城。〉 山荏〈二漢、晉屬泰山,後屬。有咸山、祗山、格馬山。〉 盧〈前漢屬太山,後漢、晉屬濟北,後屬。有盧城、平陰城、孝子堂。〉
鄭州〈天平初置潁州,治長社城。[12]武定七年改治潁陰城。〉
領郡三 縣九
戶六萬二千一百七十三 口二十七萬四千二百四十二
許昌郡〈天平元年分潁川置。〉
領縣四
戶二萬五千三百二十七 口一十萬四千四百六十三
許昌〈二漢、晉屬潁川,即許都也。治許昌城。有西梁城。〉 扶溝〈前漢屬淮陽,後漢、晉屬陳留,真君七年併長平屬焉,後屬。有白亭城、蔡河、扶溝城、康溝水、龍洲陂、刀陵岡。〉 鄢陵〈二漢、晉屬潁川。有鄢陵城、馬領城、向城、張揚城、蔡澤陂、深陂、三門陂、唐且冢。〉 新汲〈二漢、晉屬潁川。有新汲城、長合城、[13]臨春城、平侯城、鴨子陂。〉
潁川郡〈秦置,漢高改曰韓國,尋復。〉
領縣三
戶二萬二千四十四 口一十萬五千九百九
長社〈二漢、晉屬。有長葛城、長平城、望馬臺、雞鳴城、鍾皓墓、白雁陵。〉 臨潁〈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潁陰屬之,有殷湯城。〉[14] 潁陰〈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臨潁,元象二年復。有荀爽墓、東西二武城、博望城。〉
陽翟郡
領縣二
戶一萬四千八百二 口六萬三千八百七十
黃臺〈興和元年分陽翟置。有葛溝水、黃臺岡。〉 陽翟〈二漢屬潁川,晉屬河南尹,興和元年屬。有陽翟城、康城、禹山祠、赤沙澗、九山祠、呂不韋墓。〉
濟州〈治濟北碻磝城。泰常八年置。〉
領郡五 縣十五
戶五萬三千二百一十四 口一十四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濟北郡〈漢和帝置。〉
領縣三
戶九千四百六十七 口二萬九千三百九十九
臨邑〈二漢屬東郡,晉屬。有昌鄉城、臨邑城、吳城。〉 東阿〈二漢屬東郡,晉屬。有東阿城、衞城、濟城。〉 盧〈前漢屬泰山,後漢、晉屬。有柳舒城、鼓城、[15]盧子城。〉
平原郡〈漢高帝置。皇始中屬冀州,太和十一年分屬,武泰初立南冀州,永安中罷州。〉
領縣四
戶二萬二千二百五十 口五萬九千四百三十七
聊城〈二漢屬東郡,晉屬。魏置太平鎮,後罷併郡。有王城,郡、縣治。有畔城。〉 博平〈二漢屬東郡,晉屬。有博平城、桑葉城、濕水。〉 茌平〈前漢屬東郡,後漢屬濟北,晉屬。治鼓城。有茌平城、陽城。〉 西聊〈孝昌中分聊城置。治聊城。〉
東平郡〈泰常中置,太和末罷,建義中復。治秦城。〉
領縣二
戶八千八百九十六 口二萬五千一百三
范〈二漢屬東郡,晉屬兗州東平,後屬。治秦城。〉 壽張〈前漢曰壽良,屬東郡,光武改。後漢、晉屬兗州東平,後屬。有梁山、高陽城、豐城、雲城。〉
南清河郡〈晉泰寧中分平原置。治莒城。〉[16]
領縣三
戶一萬一百三十五 口一萬三千九百八十五
鄃〈二漢、晉屬清河,太和中屬平原。治鄃城。〉 零〈二漢、晉屬清河,太和中屬平原,後屬。治零城。有莒城。〉 高唐〈二漢、晉屬平原,後罷,景明三年復。〉
東濟北郡〈孝昌三年置。〉
領縣三
戶二千四百六十四 口六千六百七十八
肥城〈前漢屬泰山,後漢屬濟北,晉罷,後復屬。治肥城。〉 穀城〈後漢屬東郡,晉屬濟北,後屬。〉 蛇丘〈前漢屬泰山,後漢、晉屬濟北,後屬。〉
光州〈治掖城。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延興五年改為鎮,景明元年復。〉[17]
領郡三 縣十四
戶四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口一十六萬九百五十
東萊郡〈漢高帝置。〉
領縣四
戶一萬九千一百九十五 口六萬二千四十四
掖〈州、郡治。二漢屬,晉罷,後復。有掖山祠、秀陽山、斧山。〉 西曲城〈二漢、晉曰曲城,屬,後改。有倉石山。〉 東曲城〈皇興中分曲城置。有昌丘、日山。〉 盧鄉〈二漢、晉屬。有高君山、方山。〉
長廣郡〈晉武帝置。治膠東城。〉
領縣六
戶一萬五千八百三十三 口五萬一千五百六十七
昌陽〈二漢屬東萊,後罷,晉惠帝復,後屬。有挺城、望石山、凡馬祠、五龍廟、浮遊水。〉 長廣〈前漢屬琅邪,後屬東萊,晉屬。有馬山祠、即墨城、康王山祠、金泉山、昌城、沽水。〉 不其〈前漢屬琅邪,後漢屬東萊,晉屬。有牢山、魚脊山。〉 挺〈前漢屬膠東,後漢屬北海,晉屬。有樂毅城。〉 即墨〈郡治。前漢屬膠東國,後漢屬北海,晉屬。有三戶山、膠水、甯戚冢。〉 當利〈二漢、晉屬東萊,後屬。有當利城。〉
東牟郡[18]
領縣四
戶一萬七百四十八 口四萬七千三百三十八
牟平〈二漢屬東萊,晉罷,後復。有之罘山、成山、牟城、[19]東牟城、劉寵墓、風山。〉 黃〈二漢、晉屬東萊。有黃城、萊山祠、龍溪。〉 惤〈二漢、晉屬東萊。有弦城、羅山。〉 觀陽〈前漢屬膠東,後漢屬北海,後罷。興和中復屬。有淳于城、觀陽城、昌城、馬賓山、牛耳山。〉
梁州〈天平初置。治大梁城。〉
領郡三 縣十
戶四萬三千八百一十九 口一十八萬一千九百三
陽夏郡〈孝昌四年分東郡、陳留置。治雍丘城。〉
領縣五
戶一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口六萬三千五百五十九
陽夏〈前漢屬淮陽,後漢屬陳國,晉初併梁,惠帝復。真君七年併扶溝,太和十二年復。治陽夏城。有大小扶溝。〉 雍丘〈二漢、晉屬陳留。郡治。有抱城、[20]廣陵城、高陽城、少姜城、華城、白楊陂。〉 濟陽〈二漢、晉屬陳留,延和二年置徐州,皇興初罷。有濟陽城、外黃城、東緡城、崔城。〉 圉城〈二漢、晉曰圉。前漢屬淮陽,後漢、晉屬陳留,後罷。景明元年復,後改。有沙城。〉 襄邑〈二漢、晉屬陳留,後罷,景明元年復。有直陽城、牖鄉、牖倉。〉
開封郡〈天平元年分陳留置。治開封城。〉
領縣二
戶八千二百七 口三萬六千六百二
開封〈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真君八年併苑陵,景明元年復,孝昌中屬陳留。有開封城、陳留城、孔侯城。〉 尉氏〈二漢、晉屬陳留。興安初併苑陵,太安三年復。治尉氏城。有陵有亭。〉[21]
陳留郡〈漢武帝置,太和十八年罷,孝昌中復。〉
領縣三
戶一萬九千六百一十二 口八萬二千七百四十二
浚儀〈州、郡治。二漢、晉屬,後罷,孝昌二年復。有信陵君冢、張耳冢、董仲舒冢、樊於期冢、邊讓冢、倉垣城。渠水在大梁城東分為蔡渠。[22]聖女淵、雉臺。〉 封丘〈二漢、晉屬。真君九年併酸棗,景明二年復。治封丘城。有封丘臺、白溝。〉 小黃〈二漢、晉屬。真君八年併外黃,太和中復。有昭靈后冢、陳冢、蔡邕冢、小黃城。〉
豫州〈劉義隆置司州,治懸瓠城。皇興中改。〉
領郡九 縣三十九
戶四萬一千一百七十二 口九萬六千九百一十六
汝南郡〈漢高帝置。〉
領縣八
戶一萬五千八百八十九 口三萬七千六十一
上蔡〈州、郡治。二漢、晉屬。有武陵城。〉 臨汝〈劉裕置,魏因之。有固城。〉 平輿〈二漢、晉屬。有平輿城。〉 安城〈二漢、晉屬。〉 西平〈二漢、晉屬。〉 瞿陽〈二漢、晉為灈陽,[23]屬,後改。有瞿陽城。〉 陽安〈二漢、晉屬。〉 保城〈劉駿置,魏因之。〉
潁川郡〈太和六年置。〉
領縣三
戶八千三百九十六 口二萬六百四十
邵陵〈二漢屬汝南,晉屬。有邵陵城、鄧城。〉 臨潁〈二漢、晉屬。有葛丘、王陵城。〉 曲陽〈前漢屬東海,後漢屬下邳,晉罷,後復屬。有華岳祠、郾城。〉
汝陽郡
領縣三
戶七千二百五十四 口一萬五千二百四十五
汝陽〈郡治。二漢、晉屬汝南,後屬。有章華臺。〉 武津〈有武津城。〉 征羌〈後漢屬汝南,後屬。〉
義陽郡〈永安三年置郢州,天平四年罷州置。〉
領縣五
戶一千七百九十 口四千五百九十五
義陽 清丘〈有鍾離城。〉 平陽〈有馬鄉城。〉 真陽〈有宜春城。〉 安陽〈後漢屬汝南,晉罷,後復屬。有真陽城。〉
新蔡郡〈晉置,孝昌中陷,後復。治石母臺。〉
領縣三
戶一千九百一十七 口四千七百七十八
新蔡〈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陰。孝昌中陷,後復屬。〉 鮦陽〈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陰,司馬衍併新蔡,後復屬,魏因之。永安中陷,武定中復。有蔡城。〉 固始〈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陰。前漢寖,後漢光武更名,後屬。〉
初安郡〈延興二年置,孝昌中陷,後復。〉
領縣四
戶二千二十六 口五千九百二十二
新懷〈有樂山。〉 安昌〈前漢屬汝南,後屬。〉 懷德〈有清水山、銅山、浮石山。〉 昭越〈有木連山。〉
襄城郡〈晉武帝置,治襄城。〉
領縣三
戶一千四百四十六 口四千六十三
義綏 遂寧 武陽
城陽郡〈太和三年置,後罷,武定初復。〉
領縣五
戶五百四十六 口一千三百八十八
安定 淮陰 真陽 建興 建寧
廣陵郡〈興和中分東豫州置。〉
領縣五
戶一千九百六 口三千二百二十四
宋安〈興和中置。〉 光城〈興和中置。〉 安蠻〈興和中置。〉 新蔡〈興和中置。〉 汝南〈興和中置。〉
北豫州〈後漢治譙,魏治汝南安城,晉治項。司馬德宗置司州。泰常中復,治虎牢,太和十九年罷,置東中府,天平初罷,改復。〉
領郡三 縣十二
戶四萬七百二十八 口一十八萬二千五百五十一
廣武郡〈天平初分滎陽置。治中左城。〉[24]
領縣五
戶一萬五千五百九十六 口七萬四千五百一十九
曲梁〈孝昌中分密置。有武陵城、曲梁城。〉 原武〈二漢屬河南,晉罷。孝昌中復,後屬。有五馬淵、白馬淵、原武城。〉 陽武〈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天平初屬。有陽武城、黃雀溝。〉 中牟〈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真君八年併陽武,景明元年復,天平初屬。有中湯城、[25]管城、堯祠。〉 苑陵〈二漢屬河南,晉屬汝陽,天平初屬。有新鄭城、鄭莊公廟、子產祠、苑陵城。〉
滎陽郡
領縣五
戶二萬一千四百七十二 口九萬二千三百一十
滎陽〈二漢屬河南,晉屬。有滎陽山、滎陽城、敖倉、廣武城、石門城、管叔冢、周苛、紀信冢、滎澤。〉 成臯〈二漢、晉屬河南,後屬。〉 京〈二漢屬河南,晉屬。有萬尹山祠、高陽城、管城、索水、京水、樊噲冢。〉 密〈二漢屬河南,晉屬。治密城。[26]有承雲山、青烟谷、開陽山、大龜山、子產墓、卓茂冢、祠。〉 卷〈二漢屬河南,晉屬。真君八年省,太和十一年復。有卷城。〉
成臯郡〈天平元年分滎陽置。〉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六十 口一萬五千七百四十
西成臯〈天平元年分滎陽之成臯置,州、郡治。有厄井、漢高祖壇、汜水、成臯城。〉 鞏〈二漢、晉屬河南,天平初屬。有長羅川、鞏城、九山祠。〉
徐州〈後漢治東海郡,魏、晉治彭城。〉
領郡七 縣二十四
戶三萬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一十萬八千七百八十七
彭城郡〈漢高帝置楚國,宣帝改,後復為楚國,後漢章帝更名彭城國,晉改。〉
領縣六
戶六千三百三十九 口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一
彭城〈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有寒山、孤山、龜山、黃山、九里山、桓魋冢、亞父冢、楚元王冢、龔勝冢。〉 呂〈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有呂梁城、茱萸山、偪陽城、明星陂、龍泉塘、石頭山、項羽山。〉 薛〈二漢、晉屬魯國,後屬。有奚公山、奚仲廟、薛城、孟嘗君冢。〉 龍城〈有楚王墓、龍漢赤唐陂、[27]龍城。〉 留〈二漢、晉屬。有微山、留城、微子冢、張良冢、祠、廣戚城、薛城、戚夫人廟、黃山祠。〉 睢陵〈前漢屬臨淮,後漢、晉屬下邳。晉亂,屬濟陰。武定五年屬。有睢陵城、九子山、荊山。〉
南陽平郡〈治沛南界,後寄治彭城。〉
領縣三
戶三千七十一 口六千三百五十八
襄邑 陽平 濮陽
蕃郡〈孝昌三年置,元象二年併彭城,武定五年復。〉
領縣三
戶四千三百九十二 口一萬八千八百四十二
蕃〈二漢、晉屬魯國,後屬。治蕃城。〉[28] 永興〈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五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 永福〈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九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
沛郡〈故秦泗水郡,漢高帝更名,後漢為國,後改。〉
領縣三
戶四千四百一十九 口一萬二千二百七十八
蕭〈二漢、晉屬。有蕭城、漢高祖廟、谷水、華山。〉 沛〈二漢、晉屬。有漢高祖廟、沛城、呂母冢。〉 相〈二漢、晉屬。有厥城、相城、相山廟、羅山。〉
蘭陵郡〈晉置,後罷。武定五年復,治承城。〉[29]
領縣四
戶七千四百二十四[30] 口一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昌慮〈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挑山、孤山。〉 承〈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抱犢山、承城、坊山。〉 合鄉〈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三孤山。〉 蘭陵〈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蘭陵山、石孤山、荀卿冢。〉
北濟陰郡〈劉駿置,魏因之。治單父城。〉
領縣三
戶八千五百四十六 口二萬一千九百八十八
豐〈二漢、晉屬沛,後屬。有豐城、漢高祖舊宅、廟碑。〉 離狐〈晉亂置。郡治。有單襄公祠、宓子賤祠、漢高祖祠、平洛城。〉 城武〈前漢屬山陽,後漢、晉屬濟陰,後屬。治郜城。〉
碭郡〈孝昌二年置,治下邑城。〉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二十一 口八千七百五十四
安陽〈孝昌二年置,治麻城。〉 碭〈二漢屬梁國,晉罷,後復屬。治魯城。〉
西兗州〈孝昌三年置,治定陶城,後徙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