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of Wei 魏書
卷106下 地形志二下 Volume 106c Treatise 2: Terrain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雍州〈漢改曰涼,治漢陽郡隴縣,後治長安。〉領郡五 縣三十一
京兆郡〈秦為內史,漢高帝為渭南郡,武帝為京兆尹,後漢因之,屬司隸,魏改屬。〉
領縣八
長安〈漢高帝置,二漢、晉屬。有昆明池、周靈臺、鎬池、彪池水。〉 杜〈二漢、晉屬。二漢曰杜陵,晉曰杜城,後改。〉 鄠〈二漢屬右扶風,晉屬始平,真君七年分屬。豐水出焉。〉 山北〈有風涼原。有苦谷,滻水出焉。有杜城。〉 新豐〈漢高帝置,二漢、晉屬。有驪山、戲亭、首谷水。〉 霸城〈郡治。二漢曰霸陵,晉改屬。有軹道亭、長門亭、灞水、溫泉、安昌陂。〉 陰槃〈二漢屬安定,晉屬。真君七年併新豐,太和十一年復。有鴻門亭、靈谷水、戲水。〉 藍田〈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霸城,太和十一年復。有白鹿原。〉
馮翊郡〈故秦內史,漢高帝二年更名河上郡,九年復為內史,武帝為左內史,後為左馮翊,後改。〉
領縣六
高陸〈郡治。二漢曰高陵,屬。晉屬京兆,魏明帝改屬。有薄水。〉 頻陽〈秦置,二漢、晉屬。有廣武城、南鹵原、鹽池。〉 萬年〈漢高帝置,二漢、晉屬京兆,[1]後屬。有漆沮水。〉 蓮芍〈二漢、晉屬。有據城、下封城。〉 廣陽〈景明元年置。〉 鄣[2]〈太和二十二年置。〉
扶風郡〈故秦內史,漢高帝二年更名為中地郡,九年復為內史,武帝為右內史,太初中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後改。世祖真君年中併始平郡屬焉。〉
領縣五
好畤〈郡治。前漢屬,後漢、晉罷,後復。有武都城。〉 始平〈魏置,晉屬始平。有溫泉、新市城。〉 美陽[3] 槐里〈二漢、晉屬始平,周曰犬丘,秦更名廢丘,漢高帝改。有板橋泉。〉 𥂕厔〈漢武帝置,屬。後漢、晉罷,後復,真君七年併武功屬焉。〉
咸陽郡
領縣五
石安〈石勒置。秦孝公築渭城,名咸陽宮。有四皓祠、安陵城、杜鄠亭、竇氏泉、周文王祠。〉 池陽〈郡治。二漢屬左馮翊,晉屬扶風,後屬。有鄭白渠。〉 靈武〈前漢屬北地,後漢罷,晉復,真君七年分屬焉。〉 寧夷〈有甘泉、九㚇山。〉 涇陽〈真君七年併石安,景明二年復屬。〉
北地郡〈魏文帝分馮翊之祋祤置。〉
領縣七
富平〈真君八年罷泥陽、弋居屬焉。有北地城、漢武帝祠。〉 泥陽〈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富平,景明元年復。有慈城山。〉[4] 弋居〈二漢屬,晉罷,後復。真君七年併富平,後復。〉 雲陽〈二漢屬左馮翊,晉罷,後復屬。有蒲池水、雲陽宮。〉 銅官〈真君七年置。有關山、石槃山。〉 土門〈景明元年置。有土門山。〉 宜君〈真君七年置。有宜君水。〉
岐州〈太和十一年置。治雍城鎮。〉
領郡三 縣八
平秦郡〈太延二年置。〉
領縣三
雍〈二漢、晉屬右扶風,後屬。有周城。〉 周城〈真君六年置。〉 橫水〈真君十年分周城置。〉
武都郡〈太延年置。〉
領縣三
平陽〈真君六年置,有新谷、五丈原、郿塢。〉 南由[5] 高車
武功郡〈太和十一年分扶風置。〉
領縣二
美陽〈二漢、晉屬扶風,真君七年罷郡屬焉,後屬。[6]有岐山、太白山、美原廟、[7]駱谷、邵亭。〉 莫西[8]〈太和十一年分好畤置。有梁山、武都城。〉
秦州〈治上封城。〉
領郡三 縣十二
天水郡〈漢武帝置,後漢明帝改為漢陽郡,晉復。〉
領縣四
上封〈前漢屬隴西,後漢屬漢陽,晉屬。犯太祖諱改。有席水。〉 顯新〈後漢屬漢陽,晉屬,真君八年併安夷,後屬。〉 平泉 當亭〈真君八年置。〉
略陽郡〈晉武帝分天水置。〉
領縣五
安戎〈前漢曰戎邑,屬天水,後漢、晉罷,後改屬。有董城。〉 綿諸〈前漢屬天水,後漢、晉罷,後復屬。有榆亭。〉[9] 隴城〈前漢屬天水,後漢屬漢陽,晉罷,後復屬。有隴城、略陽城。〉 清水〈前漢屬天水,後漢罷,晉復屬。〉 阿陽〈前漢屬天水,後屬漢陽,晉罷,太和十一年復屬。〉
漢陽郡〈真君七年分天水置。〉
領縣三
黃瓜〈真君八年置。有始昌城。〉 陽廉〈有鄧松山。〉 階陵
南秦州〈真君七年置仇池鎮,太和十二年為渠州,[10]正始初置。治洛谷城。〉
領郡六 縣十八
天水郡〈真君七年置。〉
領縣三
水南〈郡治。真君二年置。〉 平泉〈真君三年置。〉 平原
漢陽郡〈真君五年置。〉
領縣二
穀泉 蘭倉〈郡治。真君三年置。有雷牛山、黃帝洞。〉
武都郡〈漢武帝置。〉
領縣四
石門〈郡治。真君九年置。有羌道城。〉 白水〈真君九年置郡,後改。〉 東平〈真君九年置。〉 孔提
武階郡
領縣三
北部 南五部〈太和四年置郡,後改。〉 赤萬〈太和四年置郡,後改。〉
脩城郡[11]
領縣四
平洛〈太和四年置。〉 柏樹[12]〈太和八年置。〉 下辨〈二漢、晉屬武都郡,太和四年分屬焉。〉 廣長〈郡治。太和四年置。〉
仇池郡
領縣二
階陵〈真君四年置。有牛頭山。〉 倉泉〈太和四年置。〉
南岐州
領郡三
固道郡〈延興四年置。〉
廣化郡
廣業郡
東益州〈治武興。〉
領郡七 縣十六
武興郡
領縣四
景昌 武興〈州、郡治。〉 石門 武安
仇池郡
領縣二
西鄉 西石門
槃頭郡
領縣二
武世 萇舉
廣萇郡
領縣二
萇廣 新巴
廣業郡
領縣二
廣業 廣化
梓潼郡
領縣二
華陽 興宋
洛叢郡[13]
領縣二
武都 明水
益州〈正始中置。〉
領郡五 縣十
東晉壽郡〈司馬德宗置,魏因之。〉[14]
領縣四
黃 石亭 晉安〈司馬德宗置,魏因之。〉 晉壽〈晉惠帝置,[15]屬梓潼,後屬。〉
西晉壽郡
領縣一
陰平
新巴郡〈司馬德宗置,魏因之。〉
領縣一
新巴〈司馬德宗置,魏因之。〉
南白水郡
領縣二
始平 京兆
宋熙郡
領縣二
興樂 元壽
巴州〈郡縣闕。〉 梁州〈蕭衍梁、秦二州,正始初改置。〉
領郡五 縣十四
晉昌郡
領縣三
龍亭〈有安國城、鎮勢山、[16]灙水。〉 興勢〈延昌三年置。〉 南城
褒中郡
領縣三
褒中〈二漢、晉屬漢中,後罷。永平四年復屬。〉 武鄉〈延昌元年置。有牛頭山。〉 廉水
安康郡〈劉準置,魏因之。〉
領縣二
安康〈二漢曰安陽,屬漢中,漢末省,魏復,武帝更名,屬魏興郡,後屬。有直水。〉 寧都
漢中郡〈秦置。〉
領縣三
南鄭〈二漢、晉屬。〉 漢陰〈有胡城。〉 城固〈二漢、晉屬。〉
華陽郡
領縣三
華陽〈有黃牛山、廉水、蕭何城。〉 沔陽〈二漢、晉屬漢中,後屬。有白馬城、黃沙城、諸葛亮廟。〉 嶓冢〈有嶓冢山、漢水出焉。〉
南梁州〈郡縣闕。〉 東梁州
領郡三 縣四
戶一千二百二十二
金城郡
領縣一
戶二百八十六
直城
安康郡
領縣一
戶六百一十八
安康
魏明郡
領縣二
戶三百一十八
漢陽 寧都
涇州〈治臨涇城。〉
領郡六 縣十七
安定郡〈漢武帝置,太和十一年罷石堂郡,以其縣屬。〉
領縣五
安定〈前漢屬,後漢、晉罷,後復。有銅城。〉 臨涇〈二漢、晉屬。有洪城。〉 朝那〈二漢、晉漢。有當原城、胡城。〉 烏氏[17]〈二漢、晉屬。有岐山、涇鄉城、陽邑城、撫夷城。〉 石堂〈有自度山。〉
隴東郡
領縣三
涇陽〈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屬,後復。[18]有薄落山,涇水出焉。白城、方石淵、隴山。〉 祖居〈前漢屬,罷,後復,屬武威,[19]晉罷,後復屬。〉 撫夷〈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後復屬。〉
新平郡〈後漢獻帝建安中置。〉
領縣四
白土〈二漢屬上郡,晉屬金城,後屬。有歧亭嶺。〉 爰得〈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後復屬。有邑成、東魏城。〉 三水〈二漢屬安定,晉罷,後復屬。有隨意城。〉 高平〈二漢屬安定,晉罷,後復屬。有石門山。〉
趙平郡[20]
領縣二
鶉觚〈前漢屬北地,後漢、晉屬安定,後屬。[21]有□孤原、亭[22]臺山。〉 東槃[23]
平涼郡
領縣二
鶉陰〈郡治。前漢屬安定,後漢屬武威,晉罷,後復屬。有瓦亭、[24]涇陽、[25]平涼城。〉 陰密〈前漢屬安定,後漢罷,晉復,後屬。〉
平原郡
領縣一
陰槃〈二漢屬安定,晉屬京兆,後屬。有安城、安武城。〉
河州有伏乾。闕二字。[26]〈真君六年置鎮,後改。治枹罕。〉[27]
領郡四 縣十四[28]
金城郡〈漢昭帝置,後漢建武十三年囗隴西,[29]孝明復。〉
領縣二
榆中〈二漢晉屬。〉 大夏〈二漢屬隴西,晉屬晉興。皇興三年改為郡,後復屬。有白水、金柳城。〉
武始郡〈晉分隴西置。〉
領縣三
勇田〈真君八年置郡,後改。〉 狄道〈二漢屬隴西,晉屬。〉 陽素
洪和郡
領縣三
水池〈真君四年置郡,後改。〉 藍川〈真君八年置郡,後改。〉 蕈州[30]〈延興四年置。〉
臨洮郡〈二漢、晉縣,屬隴西。真君六年改置。〉
領縣三
龍城〈太和十年置。〉 石門〈太和九年置。〉 赤水
渭州
領郡三 縣六
隴西郡〈秦置。〉
領縣二
襄武 首陽
南安陽郡[31]
領縣二
桓道 中陶
廣寧郡
領縣二
彰 新興〈真君八年罷中陶、祿部、襄武屬焉。〉
原州〈太延二年置鎮,正光五年改置,并置郡縣。治高平城。〉
領郡二 縣四
高平郡
領縣二
高平 里亭
長城郡
領縣二
黃石 白池
涼州〈漢置,治隴。神䴥中為鎮,太和中復。〉
領郡十 縣二十
戶三千二百七十三
武安郡
領縣一
戶三百七十三
宜盛[32]
臨杜郡[33]
領縣二
戶三百八十九
安平 和平
建昌郡
領縣三
戶六百五十七
榆中 治城 蒙水
番和郡
領縣二
戶一百三十九
彰 燕支
泉城郡
領縣一
戶七十二
新陽
武興郡
領縣三
戶三百八十五
晏然 馬城 休屠
武威郡〈漢武帝置。〉
領縣二
戶三百四十
林中 襄城〈有休屠城、武始澤。〉
昌松郡
領縣三
戶三百九十七
溫泉 揟次[34] 莫口
東涇郡
領縣一
戶一百九十一
台城[35]
梁寧郡
領縣二
戶三百三十一
園池 貢澤
鄯州〈郡縣闕。〉 瓜州〈郡縣闕。〉 華州〈太和十一年分秦州之華山、澄城、白水置。〉[36]
領郡三 縣十三
華山郡
領縣五
華陰〈前漢屬京兆,後漢、晉屬恒農,後屬。有華山、集仙館、巨靈原、潼關、[37]北鄉城、重泉城。〉 鄭〈二漢、晉屬京兆,後屬。有廣鄉原、鄭城、赤城。〉 夏陽〈二漢、晉屬馮翊,後屬。故少梁,秦惠文王更名。有梁山、龍門山、黑水城。〉 敷西〈太和十一年分夏陽置。有武平城、高平城。〉 郃陽〈二漢、晉屬馮翊,後罷。太和二十年復屬。〉
澄城郡〈真君七年置。〉
領縣五
澄城〈真君七年置。有杏城。〉 五泉〈真君七年置。有五泉水、濕水、石谷城。〉 三門〈真君七年置。有陽苑城、衙城。〉 宮城〈真君七年置。〉 南五泉〈太和十一年置。〉
白水郡〈太和二年分澄城置。〉
領縣三
姚谷〈太和二年置。有黃崖山。〉 白水〈太和二年置。有五龍山、粟邑城。〉 南白水〈太和十一年分白水置。有。(闕五字)〉
北華州〈太和十五年置東秦州,後改。治杏城。〉
領郡二 縣七
戶一萬四千五百九十六
中部郡
領縣四
戶八千九百二十四
中部〈姚興置,魏因之。〉 石保〈有回女山。〉 狄道〈有狄兔城、淺石山。〉 長城〈有五郊城。〉
敷城郡
領縣三
戶五千六百七十二
敷城〈有女陰山。〉 洛川〈真君中置。〉 定陽
豳州〈皇興二年為華州,延興二年為三縣鎮,[38]太和十一年改為班州,十四年為邠州,二十年改焉。〉
領郡三 縣十
西北地郡〈秦昭王置。〉
領縣三
彭陽〈二漢屬安定,晉罷,後復屬。〉 富平〈二漢、晉屬北地,後屬。有神泉、靈州城、彰獵山。〉 安武〈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後復屬。〉
趙興郡〈真君二年置。〉
領縣五
陽周〈前漢屬上郡,後漢、晉罷,後復屬。有橋山、黃帝冢、泥陽城、高平城、秋水。〉 獨樂〈前漢屬上郡,後漢、晉罷,後復屬。〉 定安〈真君二年置。〉 趙安〈真君二年置。〉 高望〈真君二年置。有高望山。〉
襄樂郡〈太和十一年置。〉
領縣二
襄樂〈前漢屬上郡,後漢、晉罷,後復屬。〉 膚施〈二漢屬上郡,晉罷,後復屬。有五龍山、黃帝祠。〉
夏州〈赫連屈孑所都,始光四年平,為統萬鎮,太和十一年改置。治大夏。〉
領郡四 縣九
化政郡〈太和十二年置。〉
領縣二
革融 巖綠
闡熙郡〈太和十二年置。〉
領縣二
山鹿 新𡆾
金明郡〈真君十二年置。〉
領縣三
永豐〈真君十三年置。〉 啟寧 廣洛〈真君十年置。〉
代名郡〈太安二年置。〉
領縣二
呼酋〈太安二年置。有橫水。〉 渠搜〈太和二年置。〉
東夏州〈延昌二年置。〉
領郡四 縣九
徧城郡〈太和元年置。〉
領縣二
廣武〈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雁門,後屬。[39]有三城、徧城。〉 沃野〈二漢屬朔方,晉罷,後復屬。〉
朔方郡〈漢武帝置。〉
領縣三
魏平 政和 朔方〈二漢屬,晉罷,後復。有貴堛澤。〉
定陽郡〈二漢縣,屬上郡,太安中改置。〉
領縣二
臨戎〈二漢屬朔方,晉罷,後復屬。〉 臨真〈有丹陽山、白泉。〉
上郡〈秦置。〉
領縣二
石城 因城
泰州〈神䴥元年置雍州,延和元年改,太和中罷,天平初復,後陷。〉[40]
領郡三[41] 縣七
河東郡〈秦置。治蒲坂。〉
領縣五
安定〈太和元年置。〉 蒲坂〈二漢、晉屬。有華陽城、雷首山。〉 南解〈二漢、晉曰解,屬,後改。有桑泉城。〉 北解〈太和十一年置。有張楊城。〉 猗氏〈二漢、晉屬河東,後復屬。有介山塘。〉
北鄉郡
領縣二
北猗氏〈太和十一年置。有解城。〉 汾陰〈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北鄉城、后土祠。〉
陝州〈太和十一年置。治陝城。八年罷,[42]天平初復,後陷。〉
領郡五 縣十一
恒農郡〈前漢置,以顯祖諱,改曰「恒」。〉
領縣三
陝中 北陝〈二漢、晉曰陝,屬。有曲沃城、鄧芝祠。〉 崤〈太和十一年置。有三崤山、白楊谷。〉
西恒農郡
領縣一
恒農〈二漢、晉屬恒農,後屬。有桃林。〉
澠池郡
領縣二
俱利 北澠池〈太和十一年置。有馬頭山、俱利城、生耳山。〉
石城郡〈正始二年置縣,後改。〉
領縣一
同堤
河北郡
領縣四
北安邑〈二漢、晉曰安邑,屬河東,後改。太和十一年置為郡,十八年復屬。〉 南安邑〈太和十一年置。有中條山。〉 河北〈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芮城、立城、媯水、首陽山、伯夷叔齊墓。〉 太陽〈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虞城、夏陽城。〉
洛州〈太延五年置荊州,太和十一年改。[43]治上洛城。〉
領郡五 縣七
上洛郡〈晉武帝置。〉
領縣二
上洛〈前漢屬恒農,後漢屬京兆,晉屬。有丹水、南秦水、漢高祖祠、四皓祠、高東祠。〉[44] 拒陽
上庸郡〈皇興四年置東上洛,永平四年改。〉
領縣二
商〈前漢屬恒農,後漢屬京兆,晉屬上洛,後屬。有京城。〉 豐陽〈郡治。太安二年置。有圈地。〉
魏興郡〈太延五年置。〉
領縣一
陽亭〈太和五年置。〉
始平郡〈景明元年置。〉
領縣一
上洛
萇和郡〈景明元年置。〉
領縣一
南商
荊州〈後漢治漢壽,魏、晉治江陵,太延中治上洛,太和中治穰城。〉
領郡八 縣四十一
南陽郡〈秦置。〉
領縣十
宛〈二漢、晉屬。有清水、[45]梅溪水。〉 新城〈太和二十二年置。有覆釜山、赤石山。〉 冠軍〈漢武帝置,二漢、晉屬。有湍水、羊角。〉[46] 舞陰〈二漢、晉屬。有橫山。〉 酈〈二漢、晉屬。有大鼓谷、懸鼓山。〉 云陽〈二漢、晉曰育陽,屬。司馬昌明改,魏因之。〉 西平〈有精山、赭山。〉 湼陽〈二漢、晉屬。有湼。〉[47] 上陌 西鄂〈二漢、晉屬。有棘山、華城、張衡碑。〉
順陽郡〈魏分南陽置,曰南鄉,司馬衍更名,魏因之。〉
領縣五
南鄉〈後漢屬南陽,晉屬南鄉。〉 丹水〈前漢屬恒農,後漢屬南陽,晉屬南鄉。〉 臨洮〈有洮山。〉 槐里 順陽〈二漢屬南陽,晉屬南鄉。漢哀帝置,即博山也。後漢明帝改。〉
新野郡〈晉惠帝置。〉
領縣三
穰〈二漢屬南陽,晉屬義陽,後屬。〉 新野〈二漢屬南陽,晉屬義陽,後屬。〉 池陽
東恒農郡〈太和中置。〉
領縣六
西城〈二漢屬漢中,晉屬魏興,後屬。〉 北酈〈有長山。〉 南鄉 左南鄉〈有凡亭山。〉 上憶 東石
漢廣郡
領縣二
南棘陽〈二漢屬南陽,晉屬義陽,二漢、晉曰棘陽,後改屬。有漢廣城。〉 西棘陽
襄城郡
領縣九
方城〈有赭陽城、七石山。〉 郟城〈有崩石山。〉 伏城〈有廣陽山。〉 舞陰〈有唐山。〉 清水 翼陽〈有招泉。〉 鄭 北平〈有因城。〉 赭城〈有陵中山。〉
北清郡[48]
領縣二
武川〈有滍城、鹿鳴山、農山。〉 北雉〈二漢、晉曰雉,屬南陽,後改屬。有西鄂城。〉
恒農郡
領縣四
國[49] 恒農 南酈 邯鄲
襄州〈孝昌中置。〉
領郡六 縣二十
襄城郡〈蕭道成置,魏因之。治赭陽城。〉
領縣六
方城 郟城 伏城 舞陰 翼陽 赭城
舞陰郡〈孝昌中置。〉
領縣二
舞陰 安陽
南安郡〈太和十三年置郢州,十八年改為南中府,天平初罷府置,後陷。〉
領縣四
安南 南舞 葉 南定
期城郡〈孝昌中置。〉
領縣四
西舞陽 東舞陽 南陽 新安
北南陽郡〈孝昌中置,為宣義郡,後改。州治。〉
領縣二
北平 白水
建城郡〈太和十八年置,景明末罷郡置戍,永熙二年復。〉
領縣二
赭陽 北方城
南襄州
領郡三 縣五
西淮郡[50]
領縣二
鍾離 襄城
襄城郡
領縣二
陳陽 上馬
北南陽郡
領縣一
南陽
南廣州
領郡五 縣七
襄城郡
領縣一
襄城
魯陽郡
領縣二
冠軍 繁昌
高昌郡
領縣一
高陽
南陽郡
領縣一
南陽
襄城郡
領縣二
扶城 南陽
郢州
領郡三 縣八
安陽郡
領縣四
真陽 安陽 清陰[51] 淮陰
城陽郡
領縣三
平春 義陽 義興
汝南郡
領縣一
上蔡
南郢州[52]
領郡十二 縣二十九
北遂安郡
領縣一
新安
馮翊郡
領縣四
山陽 彭城 城 建安
江夏郡
領縣二
屈陽 郢陽
□子郡
領縣四
南新陽 西新 北新陽 新興
香山郡
領縣二
北新安 鄖陽
永安郡[53]
領縣二
永安 南新興
宕鄀郡
領縣三
西新化 東平陽 安城
宜民郡
領縣三
西新安 新安 平陽
南遂安郡
領縣一
安興
□□郡
領縣三
東新市 西新市 長安
析州
領郡五 縣十一
脩陽郡
領縣二
蓋陽 脩陽
固郡
領縣三
懷裏 南鄉 固
朱陽郡
領縣二
黃水 朱陽
南上洛郡
領縣二
單水 南上洛
析陽郡
領縣二
西析陽 東析陽
校勘記
二漢晉屬京兆 溫校:「漢志〈卷二八上〉屬『左馮翊』。」
鄣 諸本「鄣」作「[京阝]」。溫校:「『[京阝]』當作『鄣』,寰宇記:〈卷五一雍州〉後魏太和中分萬年置鄣縣。水經注:〈卷一九渭水篇〉『渭水又東逕障縣西,蓋隴西之障徙也』。」楊校同。按「隴西之鄣」亦見卷一八渭水篇作「彰」。「[京阝]」字乃「鄣」形近而訛,今改正。
美陽 按下武功郡下亦有「美陽」,與此重出。武功郡美陽下注云:「二漢、晉屬扶風,真君七年罷郡屬焉,後屬。」太和十一年置武功郡,此縣即屬武功,扶風不應又有「美陽」。觀扶風屬縣獨美陽下無注,則「美陽」當是衍文。然去之則五縣闕其一,或別脫一縣,或本有注說明重出之故,傳本脫去。
有慈城山 溫校:「太平御覽〈卷四四、二0九頁〉引四夷郡國縣道記:『截薛山在雲陽縣東北十里,一名慈峨山,俗云嵯峨山。』疑『城』字當為『峨』字,形相涉而誤。」按寰宇記卷三一耀州雲陽縣嶻薛山條與御覽同,唯多「王褒雲陽宮記:東有慈峨山,今土人謂之嵯峨山」。
南由 諸本「由」作「田」。溫校:「『田』當作『由』。元和志〈卷二隴州〉南由縣下:『後魏孝明帝於縣西南由谷口〈溫引脫「口」字〉置。』隋志〈卷二九扶風郡〉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