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Yuan 元史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八: 薛塔剌海 高兒 王義 王玉 趙迪 邸順 王善 杜豐 石抹孛迭兒 賈塔剌渾 奧敦世英 田雄 張拔都 張榮 趙天錫 Volume 151 Biographies 38: Xuetalahai, Gao'er, Wang Yi, Wang Yu, Zhao Di, Di Shun, Wang Shan, Du Feng, Shi Mobeidieer, Jia Talahun, Ao DunshiYing, Tian Xiong, Zhang Badou, Zhang Rong, Zhao Tianxi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薛塔剌海薛塔剌海,燕人也,剛勇有志。歲甲戌,太祖引兵至北口,塔剌海帥所部三百餘人來歸,帝命佩金符,為砲水手元帥,屢有功,進金紫光祿大夫,佩虎符,為砲水手軍民諸色人匠都元帥,便宜行事。從征回回、河西、欽察、畏吾兒、康里、乃蠻、阿魯虎、忽纏、帖里麻、賽蘭諸國,俱以砲立功。太宗三年,睿宗引兵自洛陽渡河,塔剌海由隴右假道金、商,遂會師于鈞州三峰山,敗金師。四年,破南京及唐、鄧、鈞、許諸州,取鄢陵、扶溝。四月卒。
子奪失剌,襲為都元帥,南攻江淮,有功。歲庚戌,卒。弟軍勝襲,憲宗八年,從世祖攻釣魚山、苦竹崖、大良平、青居山,破重慶、馬湖、天水,賜以白金、鞍馬等物。中統三年,李璮叛濟南,又以砲破其城。至元五年,從圍襄陽。三月卒。
丞相阿朮欲以千戶劉添喜攝帥府事,子四家奴,年方十六,請從軍自效,帝壯而許之。八年,始襲父爵。十年冬十二月,襄、樊未下,四家奴立砲攻之,明年正月,襄陽守呂文煥降。繼從丞相伯顏南伐,十月,至郢州,先登。師既渡江,四家奴自鄭州下沿海諸城堡,至建康。十二年,授武節將軍。六月,與宋將夏貴戰于峪溪口,奪其船二百餘艘。十一月,屠常州。十二月,取蘇州。十三年,攻鎮巢。七月,圍揚州,守臣李庭芝棄城走,追獲之。九月,進階懷遠將軍,將兵平浙東諸郡。從征福建灤江,與宋兵力戰,破之,獲戰艦千餘艘。十六年,進階鎮國將軍,鎮揚州。二十二年,改為萬戶。
高鬧兒
高鬧兒,女直人。事太祖,從征西域;復從闊出太子、察罕那演,連歲出征,累有功,授金符,緫管管領山前十路匠軍。
歲己未,憲宗憫其老,命其子元長襲其職,從世祖渡江攻鄂,還鎮隨州。至元二年,移鎮季陽。五年,從元帥阿朮修立白河口、新城、鹿門山等處城堡,圍襄樊。七年,充季陽軍馬緫管。十年,從攻樊城,先登。十一年,從渡江,鼓戰艦上流,與宋人戰,殺三百餘人,奪其船及鎧仗,以功賜虎符,陞宣武將軍。進兵丁家洲,與宋臣孫虎臣等大戰,殺五百餘人,奪其船及鎧仗無筭;敗夏貴于焦湖。從征常州,先登。又攻杭州。宋平,護送宋太后至京師。以功進懷遠大將軍、萬戶。
二十一年,領軍二千,從太子脫歡征交趾、追襲交趾世子于大海口,奪其戰艦以還。二十二年,陞安遠大將軍、季陽萬戶府萬戶。是年夏,復以兵追襲交趾世子于海之三叉口,與敵軍合戰,中毒矢而死。
子滅里干,初直宿衛,襲父職,領兵鎮廣東,尋移戍惠州,平盜譚大獠、朱珍等。元貞元年,移戍袁州,盜陀頭以衆犯境,悉剿除之。尋廣之南恩盜起,復領兵平之。還,沒于袁州。贈懷遠大將軍、季陽萬戶府萬戶、輕車都尉、渤海郡侯。
王義
王義字宜之,真定寧晉人,家世業農。義有膽智,沉默寡言,讀書知大義。金人遷汴,河朔盜起,縣人聚而謀曰:「時事如此,吾儕欲保全家室,宜有所統屬。」乃相與推義為長,攝行縣事,尋號為都統。太師、國王木華黎兵至城下,義率衆,以寧晉歸焉。入覲太祖,賜駿馬二匹,授寧晉令,兼趙州以南招撫使。是時兵亂,民廢農耕,所在人相食,寧晉東有藪澤,周回百餘里,中有小堡曰瀝城,義曰:「瀝城雖小而完,且有魚藕菱芡之利,不可失也。」留偏將李直守寧晉,身率衆保瀝城,由是全活者衆。
歲乙亥,金將李伯祥據趙州,木華黎遣義擣其城。會天大風雨,義帥壯士,挾長梯,疾趨,夜四鼓,四面齊登,殺守埤者。城中亂,伯祥挺身走天壇寨,一州遂定。木華黎承制授義趙州太守、趙冀二州招撫使。丁丑,大軍南取鉅鹿、洺州二城,還軍至唐陽西九門,遇金監軍納蘭率冀州節度使柴茂等,將兵萬餘北行。義伏兵桑林,先以百騎挑之,納蘭趨來迎戰,因稍却,誘之近桑林,伏起,金兵大亂,奔還,獲納蘭二弟及萬戶李虎。戊寅,拔束鹿,進攻深州,守帥以城降。順天都元帥張柔上其功,陞深州節度使。深冀趙三州招撫使。
金將武仙以兵四萬來攻束鹿,仙諭軍士曰:「束鹿兵少無糧,城無樓櫓,一日可拔也。」盡銳來攻,義隨機應拒,積三十日不能下,大小數十戰皆捷。一夕,義召將佐曰:「今城守雖有餘,然外無援兵,糧食將盡,豈可坐而待斃。」椎牛饗士,率精銳三千,銜枚夜出,直擣仙營。仙軍亂,乘暗攻之,殺數千人。仙率餘衆遁還真定,悉獲其軍資器仗。木華黎聞之,遣使送銀牌十,命義賜有功者。庚辰,拔冀州,獲柴茂,械送軍前,木華黎、張柔復上其功,授龍虎衛上將軍、安武軍節度使,行深冀二州元帥府事,賜金虎符。
辛巳,仙復遣其將盧秀、李伯祥,率兵謀襲趙州,并取瀝城,率戰艦數百艘,沿江而下。義具舟楫於紀家莊,截其下流,邀擊之,義士卒皆水鄉人,善水戰,回旋開闔,往來如風雨,船接,則躍登彼船,奮戈疾擊,敵莫能當,殺千餘人,擒秀。伯祥退保瀝城,義引兵拔之,伯祥西走,二子死焉。邢州盜號趙大王,聚衆數千,據任縣固城水寨,真定史天澤集諸道兵攻之不能下。甲午,義引兵薄其城,一鼓下之,獲趙大王、侯縣令等數人殺之,餘黨悉平。義乃布教令,招集散亡,勸率種藝,深、冀之間,遂為樂土云。
王玉忱附
王玉,趙州寧晉人。長身駢脅多力,金季為萬戶,鎮趙州。太師、國王木華黎下中原,玉率衆來附,領本部軍,從攻邢、洺、磁三州,濟南諸郡,號長漢萬戶。從攻澤、潞諸州,獨潞州堅壁不下,玉力戰,流矢中左目,竟拔其城。又破平陽,下太原、汾、代等州。師還,署元帥府監軍,以趙州四十寨隸焉。
先是,金將武仙既降復叛,殺元帥史天倪。宋將彭義斌在大名,陰與仙合,玉從笑乃帶、史天澤,攻敗武仙,生擒義斌,駐軍寧晉東里寨。仙遣人齎誥命,誘玉妻,妻拒曰:「妾豈可使夫懷二心於國家耶!」仙圍之數匝,殺其子寧壽。玉聞之,領數騎突其圍,斬獲數百人而還。仙遣人追之,不敢進,皆曰:「王將軍膽氣驍雄,我輩非敵也。」仙乃盡發玉先世二十七冢,棄骸滿道。玉從史天澤諸將,擊仙於趙州,仙糧絕,走雙門寨,圍之。會大風,仙獨脫走,斬其將四十三人,真定遂平。加定遠將軍,權真定五路萬戶,假趙州慶源軍節度副使。
有民負西域賈人銀,倍其母,不能償,玉出銀五千兩代償之。又出家奴二百餘口為良民。中統元年二月卒,年七十。子忱。
忱字允中,幼讀書,明敏有才識。平章趙璧,引見裕宗潛邸,語稱旨,命宿衛,掌錢穀計簿。授山北遼東道提刑按察司副使。駙馬伯忽里,數馳獵蹂民田,忱以法繩之。憲吏耿熙言征北京宣慰司積年逋負,計可得鈔二十萬錠。帝遣使覈實。熙懼事露,擅增制語,有「并打筭大小一切諸衙門等事」凡十二字,追繫官吏至數百人。忱驗問,知其詐,熙乃款伏。裕宗薨于潛邸,忱建言:「陛下春秋高,當早建儲嗣。」平章不忽木以聞,帝嘉納焉。
改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副使。忱以江南人鬻子北方,名為養子,實為奴也,乞禁之。又省部以正軍餘田出調發,忱言:「士卒衝冒寒暑,遠涉江海,宜加優恤。」皆從之。潁州朱喜,嘗俘於兵,既自贖,主家利其貲,復欲以為奴。又有誣息州汪清為奴,殺而奪其妻子及田宅者。獄久不決,忱皆正之。劾罷鎮南帥唐兀台,唐兀台結援大臣,誣奏于帝,繫忱至京師,得面陳其事,世祖大悟,抵唐兀台罪。按察司改廉訪司,起忱為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副使,累遷嶺南廣西、河東山西兩道肅政廉訪使,江陵、汴梁兩路緫管。至大元年,拜中奉大夫、雲南行省參知政事,未行,卒。
趙迪
趙迪,真定藁城人也。幼孤,事母孝,多力善騎射。金末為義軍萬戶。郡將出六鈞強弩,立賞募能挽者,迪能之,即署真定尉,遷藁城尉,陞為丞。
太祖兵至藁城,迪率衆迎降。歲壬午,改藁城為永安州,以迪同知節度使事。嘗從帝西征,他將校豪橫俘掠,獨迪治軍嚴,所過無犯。
先是,真定既破,迪亟入索藁城人在城中者,得男女千餘人,諸將欲分取之,迪曰:「是皆我所掠,當以歸我。」諸將許諾,迪乃召其人謂曰:「吾懼若屬為他將所得,則分奴之矣,故索以歸之我。今縱汝往,宜各遂生產,為良民。」衆感泣而去。時兵荒之餘,骸骨蔽野,迪為大塚收瘞。壬子歲卒,年七十。子七人,椿齡,真定路轉運使。
邸順
邸順,保定行唐人,占籍於曲陽縣。金末盜起,順會諸族,集鄉人豪壯數百人,與其弟常,築兩寨于石城、玄保,分據以守。歲甲戌,率衆來歸,太祖授行唐令。丙子,真定饑,群盜據城叛,民皆穴地以避之,盜發地而噉其人,順擒數百人殺之。朝廷陞曲陽為恒州,以順為安撫使。
金將武仙據真定,帥衆來攻,順與戰,大敗之,賜金虎符,加鎮國上將軍、恒州等處都元帥。庚辰,武仙屯兵于黃、堯兩山,順及弟常又擊敗之。時西京郝道章,陰結武仙,抄掠州縣,順擒道章殺之,仙退真定以自保。順從木華黎攻之,敗之於王柳口,仙遂棄真定南走。以功,賜順名察納合兒,陞驃騎衛上將軍,充山前都元帥;弟常,賜名金那合兒。
辛卯春,從太宗攻河南諸郡,招降民十餘萬,以順知中山府。己亥,佩金符,為行軍萬戶,管領諸路元差軍五千人。從大軍破歸德府,留順戍之。丁未,駐師五河口,宋兵夜襲營,順掩殺其衆,生獲十五人。癸丑,攻漣水。甲寅,舉部屬肖撤八、耨鄰之功以奏,上賜肖撤八、耨鄰金銀符,仍隸麾下。丙辰春,順卒,年七十四。
子浹,襲職。己未,從世祖渡江,圍鄂州,有戰功。中統元年,世祖即位,浹以所部張宣等十二人奏聞于朝,遂以金銀符賜之。三年,圍李璮,還守息州。至元十一年,賜虎符,授金州招討副使,後又遷懷遠大將軍、金州萬戶。十三年,改襄陽管軍萬戶。三月,以樞密院奏,行淮西緫管萬戶府事,守廬州。
十四年,移龍興,仍管領本翼軍人。十五年,復為管軍萬戶,攻贛州崖石寨、太平岩賊有功。十七年,陞鎮國上將軍、都元帥,鎮龍興諸路,兼管本萬戶府事,賜銀印。吉、贛盜起,行省遷元帥府以鎮之。二十一年,元帥府罷,復為萬戶。二十三年,佩元降虎符,為歸德萬戶,鎮守吉安。未幾,統領江西各萬戶,集兵七千戍廣東,凡二載。大德三年卒,年七十七。贈輔國上將軍、北庭元帥府都元帥、護軍,追封高陽郡公,諡襄敏。
子榮仁,襲佩其虎符,為宣武將軍、歸德萬戶,鎮廣東惠州,感瘴疾,不任事。子貫襲。貫卒,子士忠襲。士忠卒,子文襲。順族弟琮。
琮,太祖時從族兄行唐元帥常來降。歲乙酉,金降將武仙,復據真定叛,琮敗之于黃臺。癸巳,從元帥盞滅金于蔡,有功,真定五路萬戶選充緫管府推官。尋奉旨,賜金符,授管軍緫押,管領七路兵馬,鎮徐州。宋兵入境,琮戰却之。己亥,從大將察罕攻滁州,力戰,流矢中臍,明年卒。
子澤襲,移鎮潁州。宋兵攻潁,澤戰敗之。至元四年,從元帥阿朮,克平塞寨及老山。十一年,從沙洋奪六艦,皆論功受賞有差。十二年,授武德將軍、管軍緫管,從攻潭州及靜江,累官懷遠大將軍、管軍萬戶、郴州路緫管府達魯花赤。二十二年,改授廬州蒙古漢軍萬戶,尋遷潁州翼,會徽州績溪縣盜起,澤討平之。二十八年,移鎮杭州,卒。子元謙,襲為潁州萬戶。元謙卒,子祺襲。祺卒,子忠襲。
王善子慶端附
王善字子善,真定藁城人。父增,監本縣酒務,以孝行稱。善資儀雄偉,其音若鐘,多智略,尤精騎射。金貞祐播遷,田疇荒蕪,人無所得食,善求食以奉母。乙亥,群盜蜂起,衆推善為長。善約束有法,備禦有方,盜不能犯,擢本縣主簿。
戊寅,權中山府治中。時武仙鎮真定,陰蓄異志,忌善威名,密令知府李濟、府判郭安圖之。己卯秋,濟、安張宴伏兵,召善計事。善覺,即還治衆,倉卒得八十人,慷慨與盟,人爭自奮,遂誅濟、安。乃諭其黨曰:「造釁者,李、郭耳,餘無所問。」善夜卧北城上,戒麾下曰:「勿以我累汝家,當取吾首獻帥府。」衆曰:「公何為出此言,我輩惟有效死而已。」遂率衆來歸,授金符,同知中山府事。是年冬,以兵三百攻武仙,仙遣將率精銳二千拒戰,善擒斬之。仙走獲鹿,委其佐段琛城守,復戰拔之,入據其城,軍勢大振,自中山以南,降州郡四十二。
庚辰,遷中山真定等路招討使,尋加右副元帥、驃騎大將軍,屯藁城。壬午,陞藁城為匡國軍,以善行帥府事。癸未,進金吾衛大將軍、左副元帥。仙窮迫請降,詔命復舊鎮。善奏:「仙狼子野心,終必反覆,請修城隍備之。」未幾,仙果叛,率衆來攻,火及西門,善出戰,却之。仙使其部下宋元,俘老幼四千人南奔,善追奪之,俾復故業。仙自是不敢復入真定,其部曲多來降。丙戌,以功賜金虎符,仍行帥府事。
壬辰,從征河南,至鄭州。州將馬伯堅素聞善名,登陴大呼曰:「藁城王元帥在軍中否?願以城降之。」善直前,免冑與語,伯堅果率衆出降。善令軍中秋毫無犯,民皆按堵,願從善北渡者以萬計,授之土田,以安集之。丙申,兼河北西路兵馬副都緫管。辛丑,授知中山府事,屬縣新樂,地居衝要,迎送供給,倍於他縣,皆取於民。善均其勞逸,所徵或未給,輒出家貲代輸,民德之。又放家僮五百人為民,咸懷其恩。癸卯卒,年六十一。皇慶元年,贈銀青榮祿大夫、司徒,追封冀國公,諡武靖。子慶淵,為行軍千戶,征淮南死;次慶端。
慶端字正甫,初為郡筦庫,進水軍提領,訓練士卒,常如臨敵。敗李璮於老僧口,以功佩金符,為千戶。監築大都城。移戍清口,宋兵來攻,守將戰死,城欲陷,慶端拔刀誓衆,裹創力戰,城得以全。群盜四起,復擊走之。進武節將軍、管軍緫管,領左右中衛兵。從世祖北征,還,遷右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進侍衛軍都指揮使,建威武營,以處衛兵,經畫田廬,使各安業。別立神鋒軍,親教以蹶張弩技,作整暇堂、犀利局。浚渠構室,如治家事。
至元十九年,改詹事丞,時有司欲就威武貸粟數萬石,濟饑民。裕宗在東宮,以問慶端,慶端對曰:「兵民等耳,何間焉!」即命與之。帝嘗遣近侍夜出伺察,為邏卒所執,近侍以實告,卒曰:「軍中惟知將軍令,不知其他。」近侍以聞,帝賞以黑貂裘。及親征乃顏,命慶端以所部從,時年六十餘,與士卒同甘苦,晝則擐甲執兵迎敵,夜卧不解衣,暇則俾士卒為軍市,自相懋遷。征東之功,慶端贊畫居多。
成宗即位,論翼戴功,拜金吾衛上將軍、中書右丞,行徽政副使,兼隆福宮左都威衛使,進階資德大夫。大德二年,加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僉書樞密院事,兼使如故。以疾卒。
杜豐
杜豐字唐臣,汾州西河人。父珪,以積德好施,鄉稱善人。豐少有大志,倜儻不群,通兵法。仕金,為平遙義軍謀克,佩銀符。太祖取太原,豐率所部來降。皇舅按赤那延授兵馬都提控。從國王按察兒攻平陽,先登。克絳州、解州諸堡,招集流民三萬餘家。以功賜金虎符,陞征行元帥左監軍。金人南遁,遂以豐守河北。
庚辰,上黨公張開以萬衆寇汾州,豐率精騎五千敗之。從國王阿察兒,下懷孟,破溫谷、木澗等寨,輒先登。攻洪洞西山,斬首六百餘級。攻松平山,破之,賊墮崖死以萬計,獲生口甚衆。金將武仙等,往來鈔掠平陽、太原間,行路梗塞。壬午,授豐龍虎衛上將軍、河東南北路兵馬都元帥,便宜行事。遂破玉女、割渠等寨,俘獲千餘人。
丙戌,從按赤那延攻益都,金守將突圍出,豐戰扼之,斬首千級,捕虜二十人,益都下,遂略地登、萊,降島民萬餘。己丑,以本部取沁州,由是銅鞮、武鄉、襄垣、綿上、沁源諸縣皆下。辛卯,命豐撫定平陽、太原、真定及遼、沁未降山寨,皆平之。乙未,陞沁州長官,長官者,國初高爵也。在沁十餘年,寬徭薄賦,勸課農桑,民以富足。丁未,請老。丙辰,疾卒于家,年六十有七。沁人立祠,歲時祀焉。
子三人:思明,思忠,思敬。思敬事世祖潛邸,由平陽路同知累遷治書侍御史。阿合馬敗,臺臣皆罷去,思敬以帝所眷知,獨留。出為安西路緫管,僉陝西行省事,歷汴梁緫管,再入中臺為侍御史。時桑哥以罪誅,風紀為之振肅。未幾,拜參知政事,改四川行省左丞,不赴,陞中書左丞。致仕,年八十六卒,諡文定。
石抹孛迭兒
石抹孛迭兒,契丹人。父桃葉兒,徙霸州。孛迭兒仕金,為霸州平曲水寨管民官。太師、國王木華黎率師至霸州,孛迭兒迎降,木華黎察其智勇,奇之,擢為千戶。歲甲戌,從木華黎覲太祖於雄州,佩以銀符,充漢軍都統。帝次牛闌山,欲盡戮漢軍,木華黎以孛迭兒可用,奏釋之,因請隸麾下,從平高州。
乙亥,授左監軍,佩金符,與北京都元帥吾也兒,分領錦州紅羅山、北京東路漢軍二萬。又從奪忽闌闍里必徇地山東、大名。比至洺州,城守甚堅,師不得進,孛迭兒不避矢石,率衆先登,遂拔之。丁丑,從平益都、沂、密、萊、淄。戊寅,從定太原、忻、代、平陽、吉、隰、岢嵐、汾、石、絳州、河中、潞、澤、遼、沁。
辛巳,木華黎承制陞孛迭兒為龍虎衛上將軍、霸州等路元帥,佩金虎符,以黑軍鎮守固安水寨。既至,令兵士屯田,且耕且戰,披荊棘,立廬舍,數年之間,城市悉完,為燕京外蔽。庚寅,朝太宗于行在所,賜金符。辛卯,從國王塔思征河南。癸巳,從討萬奴於遼東,平之。
孛迭兒始從征伐,及後為將,大小百戰,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