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of Zhou 周書
卷44 列傳第36 泉企 李遷哲 楊乾運 扶猛 陽雄 席固 任果 Volume 44 Biographies 36: Quan Qi; Li Qianzhe; Yang Ganyun; Fu Meng; Yang Xiong; Xi Gu; Ren Guo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泉企 李遷哲 楊乾運 扶猛 陽雄 席固 任果泉企字思道,上洛豐陽人也。世雄商洛。曾祖景言,魏建節將軍,假宜陽郡守,世襲本縣令,封丹水侯。父安志,復為建節將軍、宜陽郡守,領本縣令,降爵為伯。
企九歲喪父,哀毀類於成人。服闋襲爵。年十二,鄉人皇平、陳合等三百餘人詣州請企為縣令。州為申上,時吏部尚書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請別選遣,終此一限,令企代之。魏宣武帝詔曰:「企向成立,且為本鄉所樂,何為捨此世襲,更求一限。」遂依所請。企雖童幼,而好學恬靜,百姓安之。尋以母憂去職。縣中父老復表請殷勤,詔許之。起復本任,加討寇將軍。
孝昌初,又加龍驤將軍、假節、防洛州別將,尋除上洛郡守。及蕭寶夤反,遣其黨郭子恢襲據潼關。企率鄉兵三千人拒之,連戰數日,子弟死者二十許人,遂大破子恢。以功拜征虜將軍。寶夤又遣兵萬人趣青泥,誘動巴人,圖取上洛。上洛豪族泉、杜二姓密應之。企與刺史董紹宗潛兵掩襲,二姓散走,寶夤軍亦退。遷左將軍、淅州刺史,別封涇陽縣伯,邑五百戶。
永安中,梁將王玄真入寇荊州。加企持節、都督,率衆援之。遇玄真于順陽,與戰,大破之。除撫軍將軍、使持節,假鎮南將軍、東雍州刺史,進爵為侯。部民楊羊皮,太保椿之從弟,恃托椿勢,侵害百姓。守宰多被其淩侮,皆畏而不敢言。企收而治之,將加極法,於是楊氏慚懼,宗族詣閤請恩。自此豪右屏迹,無敢犯者。性又清約,纖毫不擾於民。在州五年,每于鄉里運米以自給。梁魏興郡與洛州接壤,表請與屬。詔企為行臺尚書以撫納之。大行臺賀拔岳以企昔蒞東雍,為吏民所懷,乃表企復為刺史,詔許之。蜀民張國雋聚黨剽刼,州郡不能制,企命收而戮之,闔境清肅。魏孝武初,加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及齊神武專政,魏帝有西顧之心,欲委企以山南之事,乃除洛州刺史、當州都督。未幾,帝西遷,齊神武率衆至潼關,企遣其子元禮督鄉里五千人,北出大谷以禦之。齊神武不敢進。上洛人都督泉岳、其弟猛略與(順)〔拒〕陽人杜窋等謀翻洛州,以應東軍。企知之,殺岳及猛略等,傳首詣闕,而窋亡投東魏。錄前後勳,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統初,加開府儀同三司,兼尚書右僕射,進爵上洛郡公,增邑通前千戶。企志尚廉慎,每除一官,憂見顏色。至是頻讓,魏帝手詔不許。
三年,高敖曹率衆圍逼州城,杜窋為其鄉導。企拒守旬餘,矢盡援絕,城乃陷焉。企謂敖曹曰:「泉企力屈,志不服也。」及竇泰被擒,敖曹退走,遂執企而東,以窋為刺史。企臨發,密誡子元禮、仲遵曰:「吾生平志願,不過令長耳。幸逢聖運,位亞台司。今爵祿旣隆,年齒又暮,前途夷險,抑亦可知。汝等志業方強,堪立功效。且忠孝之道,不可兩全,宜各為身計,勿相隨寇手。但得汝等致力本朝,吾無餘恨。不得以我在東,遂虧臣節也。爾其勉之!」乃揮涕而訣,餘無所言,聞者莫不憤歎。尋卒於鄴。
元禮少有志氣,好弓馬,頗閑草隸,有士君子之風。釋褐奉朝請、本州別駕。累遷員外散騎侍郎、洛州大中正、員外散騎常侍、安東將軍、持節、都督,賜爵臨洮縣伯,進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及洛州陷,與企俱被執而東。元禮於路逃歸。時杜窋雖為刺史,然巴人素輕杜而重泉。及元禮至,與仲遵相見,感父臨別之言,潛與豪右結託。信宿之間,遂率鄉人襲州城,斬窋,傳首長安。朝廷嘉之,拜衛將軍、車騎大將軍,世襲洛州刺史。從太祖戰於沙苑,為流矢所中,遂卒。子貞嗣,官至儀同三司。
仲遵少謹實,涉獵經史。年十三,州辟主簿。十四,為本縣令。及長,有武藝。遭世離亂,每從父兄征討,以勇決聞。高敖曹攻洛州,企令仲遵率五百人出戰。時以衆寡不敵,乃退入城,復與企力戰拒守。矢盡,以杖棒扞之,遂為流矢中目,不堪復戰。及城陷,士卒歎曰:「若二郎不傷,豈至於此。」企之東也,仲遵以被傷不行。後與元禮斬窋,以功封豐陽縣伯,邑五百戶。加授征東將軍、豫州刺史。及元禮於沙苑戰沒,復以仲遵為洛州刺史。仲遵宿稱幹略,為鄉里所歸。及為本州,頗得嘉譽。
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舉成皋入附,太祖率軍應之,別遣仲遵隨于謹攻栢谷塢。仲遵力戰先登,擒其將王顯明。栢谷旣拔,復會大軍戰於邙山。十三年,王思政改鎮潁川,以仲遵行荊州刺史事。十五年,加授大都督,俄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梁司州刺史柳仲禮每為邊寇,太祖令仲遵率鄉兵從開府楊忠討之。梁隨郡守桓和拒守不降。忠謂諸將曰:「本圖仲禮,不在隨郡。如卽攻守,恐引日勞師。今若先取仲禮,則桓和可不攻自服。諸君以為何如?」仲遵對曰:「蜂蠆有毒,何可輕也。若棄和深入,遂擒仲禮,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禮未獲,和為之援,首尾受敵,此危道也。若先攻和,指麾可剋。剋和而進,更無反顧之憂。」忠從之。仲遵以計由己出,乃率先登城,遂擒和。仍從忠擊仲禮,又獲之。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本州大中正,復為三荊二廣南雍平信江隨二郢淅等十三州諸軍事,行荊州刺史。尋遭母憂,請終喪制,不許。
大將軍王雄南征上津、魏興,仲遵率所部兵從雄討平之。遂於上津置南洛州,以仲遵為刺史。仲遵留情撫接,百姓安之,流民歸附者,相繼而至。初,蠻帥杜清和自稱巴州刺史,以州入附。朝廷因其所據授之,仍隸東梁州都督。清和以仲遵善於撫御,請隸仲遵。朝議以山川非便,弗之許也。清和遂結安康酋帥黃衆寶等,舉兵共圍東梁州。復遣王雄討平之。改巴州為洵州,隸於仲遵。先是,東梁州刺史劉孟良在職貪婪,民多背叛。仲遵以廉簡處之,羣蠻率服。
仲遵雖出自巴夷,而有方雅之操,歷官之處,皆以清白見稱。朝廷又以其父臨危抗節,乃令襲爵上洛郡公,舊封聽回授一子。魏恭帝初,徵拜左衛將軍。尋出為都督金興等六州諸軍事、金州刺史。武成初,卒官,時年四十五。贈大將軍、華洛等三州刺史。諡曰莊。
子端嗣。起家本縣令,入為左侍上士。保定中,授帥都督,累遷儀同三司,出為純州防主。建德末,位至開府儀同大將軍。
李遷哲字孝彥,安康人也。世為山南豪族,仕於江左。祖方達,齊末,為本州治中。父元真,仕梁,歷東宮左衛率、東梁衡二州刺史、散騎常侍、沌陽侯。
遷哲少修立,有識度,慷慨善謀畫。起家文德主帥,轉直閤將軍、武賁中郎將。及其父為衡州,留遷哲本鄉,監統部曲事。時年二十,撫馭羣下,甚得其情。大同二年,除安康郡守。三年,加超武將軍。太清二年,移鎮魏興郡,都督魏興、上庸等八郡諸軍事,襲爵沌陽侯,邑一千五百戶。四年,遷持節、信武將軍、散騎常侍、都督東梁洵興等七州諸軍事、東梁州刺史。及侯景篡逆,諸王爭帝,遷哲外禦邊寇,自守而已。
大統十七年,太祖遣達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遷哲率其所部拒戰,軍敗,遂降于武。然猶意氣自若。武乃執送京師。太祖謂之曰:「何不早歸國家,乃勞師旅。今為俘虜,不亦愧乎?」答曰:「世荷梁恩,未有報效,又不能死節,實以此為愧耳。」太祖深嘉之,卽拜使持節、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封沌陽縣伯,邑千戶。
魏恭帝初,直州人樂熾、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黃國等連結為亂。太祖遣鴈門公田弘出梁漢,開府賀若敦趣直谷。熾聞官軍至,乃燒絕棧道,據守直谷,敦衆不得前。太祖以遷哲信著山南,乃令與敦同往經略。熾等或降或獲,尋竝平蕩。仍與賀若敦南出狥地。遷哲先至巴州,入其郛郭。梁巴州刺史牟安民惶懼,開門請降。安民子宗徹等猶據琵琶城,招諭不下。遷哲攻而克之,斬獲九百餘人。軍次鹿城,城主遣使請降。遷哲謂其衆曰:「納降如受敵,吾觀其使視瞻猶高,得無詐也?」遂不許之。梁人果於道左設伏以邀遷哲,遷哲進擊,破之,遂屠其城,虜獲千餘口。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繼。軍還,太祖嘉之,以所服紫袍玉帶及所乘馬以賜之,並賜奴婢三十口。加授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除直州刺史,卽本州也。仍給軍儀鼓節。令與田弘同討信州。
魏恭帝三年正月,軍次并州。梁并州刺史杜滿各望風送款。進圍疊州,克之,獲刺史冉助國等。遷哲每率驍勇為前鋒,所在攻戰,無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餘里。時信州為蠻酋向五子王等所圍,弘又遣遷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聞遷哲至,狼狽遁走。遷哲入據白帝。賀若敦等復至,遂共追擊五子王等,破之。及田弘旋軍,太祖令遷哲留鎮白帝,更配兵千人、馬三百匹。信州先無倉儲,軍糧匱乏。遷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給之。遷哲亦自取供食。時有異膳,卽分賜兵士。有疾患者,又親加醫藥。以此軍中感之,人思效命。黔陽蠻田烏度、田都唐等每抄掠江中,為百姓患。遷哲隨機出討,殺獲甚多。由是諸蠻畏威,各送糧餼。又遣子弟入質者,千有餘家。遷哲乃於白帝城外築城以處之。並置四鎮,以靜峽路。自此寇抄頗息,軍糧贍給焉。
世宗初,授都督信臨等七州諸軍事、信州刺史。時蠻酋蒲微為鄰州刺史,舉兵反。遷哲將討之,諸將以途路阻遠,竝不欲行。遷哲怒曰:「蒲微蕞爾之賊,勢何能為。擒獲之略,已在吾度中矣。諸君見此小寇,便有憚心,後遇大敵,將何以戰!」遂率兵七千人進擊之,拔其五城,虜獲二千餘口。二年,進爵西城縣公,增邑通前二千五百戶。武成元年,朝于京師。世宗甚禮之,賜甲第一區及莊田等。保定中,授平州刺史。
天和三年,進位大將軍。四年,詔遷哲率金、上等諸州兵鎮襄陽。五年,陳將章昭達攻逼江陵。梁主蕭巋告急於襄州,衛公直令遷哲往救焉。遷哲率其所部守江陵外城,與陳將程文季交戰,兵稍卻,遷哲乃親自陷陣,手殺數人。會江陵總管陸騰出助之,陳人乃退。陳人又因水泛長,壞龍川寧朔堤,引水灌城。城中驚擾。遷哲乃先塞北堤以止水,又募驍勇出擊之,頻有斬獲,衆心稍定。俄而敵入郭內,焚燒民家。遷哲自率騎出南門,又令步兵自北門出,兩軍合勢,首尾邀之,陳人復敗,多投水而死。是夜,陳人又竊於城西堞以梯〔登城〕,登者已數百人。遷哲又率驍勇扞之,陳人復潰。俄而大風暴起,遷哲乘闇出兵擊其營,陳人大亂,殺傷甚衆。陸騰復破之於西堤,陳人乃遁。建德二年,進爵安康郡公。三年,卒於襄州,時年六十四。贈金州總管。諡曰壯武。
遷哲累世雄豪,為鄉里所率服。性復華侈,能厚自奉養。妾媵至有百數,男女六十九人。緣漢千餘里間,第宅相次。姬人之有子者,分處其中,各有僮僕、侍婢、奄閽守之。遷哲每鳴笳導從,往來其間。縱酒飲燕,盡生平之樂。子孫參見,或忘其年名者,披簿以審之。
長子敬仁,先遷哲卒。第六子敬猷嗣,還統父兵,起家大都督。建德六年,從譙王討稽胡有功,進爵儀同大將軍。遷哲弟顯,位至上儀同大將軍。
楊乾運字玄邈,儻城興勢人也。為方隅豪族。父天興,齊安康郡守。
乾運少雄武,為鄉閭所信服。弱冠,州辟主簿。孝昌初,除宣威將軍、奉朝請,尋為本州治中,轉別駕,除安康郡守。大統初,梁州民皇甫圓、姜晏聚衆南叛,梁將蘭欽率兵應接之。以是漢中遂陷,乾運亦入梁。梁大同元年,除飄武將軍、西益潼刺史,尋轉信武將軍、黎州刺史。太清末,遷潼南梁二州刺史,加鼓吹一部。
及達奚武圍南鄭,武陵王蕭紀遣乾運率兵援之,為武所敗。紀時已稱尊號,以乾運威服巴、渝,欲委方面之任,乃拜車騎將軍、十三州諸軍事、梁州刺史,鎮潼州,封萬春縣公,邑四千戶。
時紀與其兄湘東王繹爭帝,遂連兵不息。乾運兄子畧說乾運曰:「自侯景逆亂,江左沸騰。今大賊初平,生民離散,理宜同心戮力,保國寧民。今乃兄弟親尋。取敗之道也。可謂朽木不雕,世衰難佐。古人有言『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又云『見機而作,不俟終日』,今若適彼樂土,送款關中,必當功名兩全,貽慶於後。」乾運深然之,乃令略將二千人鎮劔閣。又遣其婿樂廣鎮安州。仍誡畧等曰:「吾欲歸附關中,但未有由耳。若有使來,卽宜盡禮迎接。」會太祖令乾運孫法洛及使人牛伯友等至,略卽夜送〔之〕。乾運乃令使人李若等入關送款。太祖乃密賜乾運鐵券,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梁州刺史、安康郡公。及尉遲迥令開府侯呂陵始為前軍,至劍南,略卽退就樂廣,謀欲翻城。恐其軍將任電等不同,先執之,然後出城見始。始乃入據安州,令廣、略等往報乾運。乾運遂降迥。迥因此進軍成都,數旬尅之。
魏廢帝三年,乾運至京師。太祖嘉其忠款,禮遇隆渥。尋卒於長安,贈本官,加直巴集三州刺史、尚書右僕射。
子端嗣。朝廷以乾運歸附之功,卽拜端梁州刺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畧亦以歸附功,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頻從征討。建德末,位至開府儀同大將軍,封上庸縣伯。樂廣亦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安州刺史,封安康縣公,邑一千戶。
扶猛字宗略,上甲黃土人也。其種落號(曰)〔白〕獸蠻,世為渠帥。猛,梁大同中以直後出為持節、厲鋒將軍、青州刺史,轉上庸新城二郡守、南洛北司二州刺史,封宕渠縣男。及侯景作亂,猛乃擁衆自守,未有所從。
魏大統十七年,大將軍王雄拓定魏興,猛率其衆據險為堡,時遣使微通餉饋而已。魏廢帝元年,魏興叛,雄擊破之,猛遂以衆降。太祖以其世據本鄉,乃厚加撫納,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復爵宕渠縣男。割二郡為羅州,以猛為刺史。令率所部千人,從開府賀若敦南討信州。敦令猛別道直趣白帝。所由之路,人跡不通。猛乃梯山捫葛,備歷艱阻。雪深七尺,糧運不繼,猛獎勵士卒,兼夜而行,遂至白帝城。刺史向鎮侯列陣拒猛。猛與戰,破之,乘勝而進,遂入白帝城。撫慰民夷,莫不悅附。譙淹與官軍戰敗,率舟師浮江東下,欲歸於梁。猛與敦等邀擊,破之。語在《敦傳》。師還,以功進開府儀同三司。俄而信州蠻反,猛復從賀若敦討平之。又率水軍破蠻帥文子榮於汶陽。進爵臨江縣公,增邑一千戶。
武成中,陳將侯瑱等逼湘州,又從賀若敦赴救,除武州刺史。後隨敦自拔還,復為羅州刺史。保定三年,轉綏州刺史,從衛公直援陳將華皎。時大軍不利,唯猛所部獨全。又從田弘破漢南諸蠻,前後十餘戰,每有功。進位大將軍。後以疾卒。
陽雄字元略,上洛邑陽人也。世為豪族。祖斌,上庸太守。父猛,魏正光中,万俟醜奴作亂關右,朝廷以猛商洛首望,乃擢為襄威將軍、大谷鎮將,帶胡城令,以禦醜奴。及元顥入洛,魏孝莊帝度河,范陽王誨脫身投猛,猛保藏之。及孝莊反正,由是知名。俄而廣陵王恭偽瘖疾,復來歸猛,猛亦深相保護。魏孝武卽位,甚嘉之,授征虜將軍,行河北郡守,尋轉安西將軍、華山郡守。頻典(三)郡,頗有聲績。
及孝武西遷,猛率所領,移鎮潼關。封郃陽縣伯,邑七百戶。俄而潼關不守,猛於善渚谷立柵,收集義徒。授征東將軍、揚州刺史、大都督、武衛將軍,仍鎮善渚。大統三年,為竇泰所襲,猛脫身得免。太祖以衆寡不敵,弗之責也。仍配兵千人,守牛尾堡。尋而太祖擒竇泰,猛亦別獲東魏弘農郡守淳于業。後以疾卒。贈華、洛、揚三州刺史。
雄起家奉朝請,累遷至都督、直後、明威將軍、積射將軍。從于謹攻盤豆柵,復從李遠經沙苑陣,並力戰有功。封安平縣侯,邑八百戶,加冠軍將軍、中散大夫,賞賜甚厚。後入洛陽,戰河橋,解玉壁圍,迎高仲密,援侯景,並預有戰功。前後增邑四百五十戶,世襲邑陽郡守。從大將軍宇文虯攻克上津,遷通直散騎常侍、大都督,進儀同三司。陳將侯方兒、潘純陀寇江陵,雄從豆盧寧擊走之。除洵州刺史。俗雜賨、渝,民多輕猾。雄威惠相濟,夷夏安之。蠻帥文子榮竊據荊州之汶陽郡,又侵陷南郡之當陽、臨沮等數縣。詔遣開府賀若敦、潘招等討平之。卽以其地置平州,以雄為刺史。進爵玉城縣公,增邑通前一千六百戶,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時寇亂之後,戶多逃散,雄在所慰撫,民並安輯。徵為載師中大夫,遷西寧州總管,以疾不拜。除通洛防主。
雄處疆埸,務在保境息民,接待敵人,必推誠仗信。齊洛州刺史獨孤永業深相欽尚,移書稱美之。入為京兆尹,尋拜民部中大夫,進位大將軍,俄轉中外府長史。遷江陵總管、四州五防諸軍事,改封魯陽縣公。宣政元年,卒於鎮。大象初,追封魯陽郡公,邑三千五百戶,贈陳曹莒汴四州刺史。諡曰懷。雄善附會,能自謀身,故得任兼出納,保全爵祿。子長寬嗣。官至儀同大將軍。
席固字子堅,其先安定人也。高祖衡,因後秦之亂,寓居於襄陽。仕晉,為建威將軍,遂為襄陽著姓。
固少有遠志,內明敏而外質朴。梁大同中,為齊興郡守。屬侯景渡江,梁室大亂,固久居郡職,士多附之,遂有親兵千餘人。
梁元帝嗣位江陵,遷興州刺史。於是軍民慕從者,至五千餘人。固遂欲自據一州,以觀時變。後懼王師進討,方圖內屬。密謂其腹心曰:「今梁氏失政,揚都覆沒,湘東不能復讎雪恥,而骨肉相殘。宇文丞相剏啟霸基,招攜以禮。吾欲決意歸之,與卿等共圖富貴。」左右聞固言,未有應者。固更諭以禍福,諸人然後同之。
魏大統十六年,以地來附。是時太祖方欲南取江陵,西定蜀、漢,聞固之至,甚禮遇之。乃遣使就拜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侍中、豐州刺史,封新豐縣公,邑二千戶。後轉湖州刺史。固以未經朝謁,遂蒙榮授,心不自安,啟求入覲。太祖許之。及固至,太祖與之歡醼,賞賜甚厚。進爵靜安郡公,增邑並前三千三百戶。尋拜昌歸憲三州諸軍事、昌州刺史。固居家孝友,為州里所稱,蒞官之處,頗有聲績。保定四年,卒於州,時年六十一。贈大將軍、襄唐豐郢復五州刺史,諡曰肅。仍勅襄州賜其墓田。子世雅嗣。
世雅字彥文。性方正,少以孝聞。初以固功,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除贊城郡守。累遷開府儀同三司、順直二州刺史。大象末,位至大將軍。世雅弟世英,亦以固功授儀同三司。後至上開府儀同大將軍。
任果字靜鸞,南安人也。世為方隅豪族,仕於江左。祖安東,梁益州別駕、新巴郡守、閬中伯。父褒,龍驤將軍、新巴南安廣漢三郡守、沙州刺史、新巴縣公。
果性勇決,志在立功。魏廢帝元年,率所部來附。太祖嘉其遠至,待以優禮。果因面陳取蜀之策,太祖深納之。乃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散騎常侍、沙州刺史、南安縣公,邑一千戶。
及尉遲迥伐蜀,果時在京師,乃遣其弟岱及子悛從軍。太祖以益州未下,復令果乘傳歸南安,率鄉兵二千人,從迥征蜀。尋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蕭紀遣趙拔扈等率衆三萬來援成都,果從大軍擊破之。及成都平,除始州刺史。在任未久,果請入朝,太祖許之。以其方隅首望,早立忠節,乃進爵安樂郡公,賜以鐵券,聽世相傳襲。並賜路車、駟馬及儀衛等以光寵之。尋為刺客所害,時年五十六。
史臣曰:古人稱仁義豈有常,蹈之則為君子,背之則為小人,信矣。泉企長自山谷,素無月旦之譽,而臨難慷慨,有人臣之節,豈非蹈仁義歟。元禮、仲遵聿遵其志,卒成功業,庶乎克負荷矣。李遷哲、楊乾運、席固之徒,屬方隅擾攘,咸翻然而委質,遂享爵位,以保終始。觀遷哲之對太祖,有尚義之辭;乾運受任武陵,乖事人之道。若乃校長短,比優劣,故不可同年而語矣。陽雄任兼文武,聲著中外,抑亦志能之士乎。
校
全文以中華書局、一九七一年十一月版《周書》為本校。
Chinese text: This work was published before January 1, 1923, and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worldwide because the author died at least 100 years ago.
Dictionary cache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