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Jin 金史
卷二十四 志第五: 地理上 上京路 咸平路 東京路 北京路 西京路 中都路 Volume 24 Treatises 5: Geography 1 - Shangjing Circuit, Xianping Circuit, Dongjing Circuit, Beijing Circuit, Xijing Circuit, Zhongbu Circuit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之壤地封疆,東極吉裏迷兀的改諸野人之境,北自蒲與路之北三千餘裏,火魯火疃謀克地為邊,右旋入泰州婆盧火所浚界壕而西,經臨潢、金山,跨慶、桓、撫、昌、淨州之北,出天山外,包東勝,接西夏,逾黃河,複西曆葭州及米脂寨,出臨洮府,會州、積石之外,與生羌地相錯。複自積石諸山之南左折而東,逾洮州,越鹽川堡,循渭至大散關北,並山入京兆,絡商州,南以唐鄧西南皆四十里,取淮之中流為界,而與宋為表裏。襲遼制,建五京,置十四總管府,是為十九路。其間散府九,節鎮三十六,防禦郡二十二,刺使郡七十三,軍十有六,縣六百三十二。後複盡升軍為州,或升城堡寨鎮為縣,是以金之京府州凡百七十九,縣加於舊五十一,城寨堡關百二十二,鎮四百八十八。雖貞祐、興定危亡之所廢置,既歸大元,或有因之者,故凡可考必盡著之,其所不載則闕之。
目录
1 上京路
2 咸平路
3 東京路
4 北京路
5 西京路
6 中都路
上京路
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舊土也,國言「金」曰「按出虎」,按出虎水源於此,故名金源,建國之號蓋取諸此。國初稱為內地,天眷元年號上京。海陵貞元元年遷都于燕,削上京之號,止稱會寧府,稱為國中者以違制論。大定十三年七月,後為上京。其山有長白、青嶺、馬紀嶺、完都魯,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來流河、宋瓦江、鴨子河。府一,領節鎮四,防禦一,縣六,鎮一。舊有會平州,天會二年築,契丹之周特城也,後廢。其宮室有乾元殿,天會三年建,天眷元年更名皇極殿。慶元宮,天會十三年建,殿曰辰居,門曰景暉,天眷二年安太祖以下禦容,為原廟。朝殿,天眷元年建,殿曰敷德,門曰延光,寢殿曰宵衣,書殿曰稽古。又有時德宮、明德殿,熙宗嘗享太宗禦容于此,太后所居也。涼殿,皇統二年構,門曰延福,樓曰五雲,殿曰重明。東廡南殿曰東華,次曰廣仁。西廡南殿曰西清,次曰明義。重明後,東殿曰龍壽,西殿曰奎文。時令殿及其曰奉元。有泰和殿,有武德殿,有薰風殿。其行宮有天開殿,爻剌春水之地也。有混同江行宮。太廟、社稷,皇統三年建,正隆二年毀。原廟,天眷元年以春亭名天元殿,安太祖、太宗、徽宗及諸後禦容。春亭者,太祖所嘗禦之所也。天眷二年作原廟,皇統七年改原廟乾文殿曰世德,正隆二年毀。大定五年複建太祖廟。興聖宮,德宗所居也,天德元年名之。興德宮,後更名永祚宮,睿宗所居也,光興宮,世宗所居也。正隆二年命吏部郎中蕭彥良盡毀宮殿、宗廟、諸大族邸第及儲慶寺,夷其趾,耕墾之。大定二十一年後修宮殿,建城隍廟。二十三年以甓束其城。有皇武殿,擊球校射之所也。有雲錦亭,有臨漪亭,為籠鷹之所,在按出虎水側。
會寧府,下。初為會寧州,太宗以建都,升為府。天眷元年,置上京留守司,以留守帶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後置上京曷懶等路提刑司。戶三萬一千二百七十。舊歲貢秦王魚,大定十二年罷之,又貢豬二萬,二十五年罷之。東至胡裏改六百三十里,西到肇州五百五十里,北至蒲與路七百里,東南至恤品路一千六百里,至曷賴路一千八百里縣三:
會寧倚,與府同時置。有長白山、青嶺、馬紀嶺、勃野澱、綠野澱。有按出虎河,又書作阿術滸。有混同江、淶流河。有得勝陀,國言忽土皚葛蠻,太祖誓師之地也。
曲江初名鎮東,大定七年置,十三年更今名。
宜春大定七年置。有鴨子河。
肇州,下,防禦使。舊出河店也。天會八年,以太祖兵勝遼,肇基王績於此,遂建為州。天眷元年十月,置防禦使,隸會寧府。海陵時,嘗為濟州支郡。承安三年,複以為太祖神武隆興之地,升為節鎮,軍名武興。五年,置漕運司,以提舉兼州事。後廢軍。貞祐二年複升為武興軍節鎮,置招討司,以使兼州事。戶五千三百七十五。縣一:
始興倚,興州同時置。有鴨子河、黑龍江。
隆州,下,利涉軍節度使。古扶餘之地,遼太祖時,有黃龍見,遂名黃龍府。天眷三年,改為濟州,以太祖來攻城時大軍徑涉,不假舟楫之祥也,置利涉軍。天德三年置上京路都轉運司,四年,改為濟州轉運司。大定二十九年嫌與山東路濟州同,更今名。貞祐初,升為隆安府,戶一萬一百八十。縣一:
利涉倚,興州同時置。有混同江、淶流河。鎮一興縣同時置,有混同館。
信州,下,彰信軍刺史。本渤海懷遠軍,遼開泰七年建,取諸路漢民置。戶七千三百五十九。縣一:
武昌本渤海懷福縣地。鎮一八十戶。
蒲與路,國初置萬戶,海陵例罷萬戶,乃改置節度使。承安三年,設節度副使。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東南至胡裏改一千四百里,北至北邊界火魯火疃謀克三千里。
合懶路,置總管府。貞元元年,改總管為尹,仍兼兵馬都總管。承安三年,設兵馬副總管。舊貢海蔥,大定二十七年罷之。有移鹿古水。西至上京一千八百里,東南至高麗界五百里。
恤品路,節度使。遼時,為率賓府,置刺史。本率賓故地,太宗天會二年,以耶懶路都孛堇所居地瘠,遂遷於此。以海陵例罷萬戶,置節度使,因名速頻路節度使。世宗大定十一年,以耶懶、速頻相去千里,既居速頻,然不可忘本,遂命名古土門親管猛安曰押懶猛安。承安三年,設節度副使。西北至上京一千五百七十里,東北至胡裏改一千一百,西南至合懶一千二百,北至邊界斡可阿憐千戶二千里。「耶懶」又書作「押懶」。
曷蘇館路,置節度使。天會七年,徙治寧州,嘗置都統司,明昌四年廢。有化成關,國言曰曷撒罕關。
胡裏改路,國初置萬戶,海陵例罷萬戶,乃改置節度使。承安三年,置節度副使。西至上京六百三十里,北至邊界合裏賓忒千戶一千五百里。
烏古迪烈統軍司,後升為招討司,與蒲與路近。
咸平路
咸平路,府一,領刺郡一,縣十。
咸平府,下,總管府,安東軍節度使,本高麗銅山縣地,遼為咸州,國初為咸州路,置都統司。天德二年八月,升為咸平府,後為總管府。置遼東路轉運司、東京咸平路提刑司。戶五萬六千四百四。縣八:
平郭倚,舊名咸平,大定七年更。
銅山遼同州鎮安軍,本漢襄平縣,遼太祖時以東平寨置,因名東平,軍曰鎮東。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以與東平重,故更。南有柴河,北有清河,西有遼河。
新興遼銀州富國軍,本渤海富州,熙宗皇統三年廢州,更名來屬。有范河,北有柴河,西有遼河。
慶雲遼祺州祐聖軍,本以所俘檀州密雲民建州密雲,後更名,有遼河。
清安遼肅州信陵軍,熙宗皇統三年降為縣
榮安東有遼河。
歸仁遼舊隸通州安遠軍,本渤海強師縣,遼更名,金因之。北有細河。
玉山章宗承安三年,以烏速集、平郭、林河之間相去六百餘裏之地置,貞祐二年四月升為節,軍曰鎮安。
韓州,下,刺史。遼置東平軍,本渤海鄚頡府。戶一萬五千四百一十二。舊有營。縣二:
臨津倚,未詳何年置。
柳河本渤海粵喜縣地,遼以河為名。有狗河、柳河。
東京路
東京路,府一,領節鎮一,刺郡四,縣十七,鎮五。皇統四年二月,立東京新宮,寢殿曰保寧,宴殿曰嘉惠,前後正門曰天華、曰乾貞。七月,建宗廟,有孝甯宮。七年,建禦容殿。
遼陽府,中。東京留守司。本渤海遼陽故城,遼完葺之,郡名東平。天顯三年,升為南京,府曰遼陽。十三年,更為東京。太宗天會十年,改南京路平州軍帥司為東南路都統司之時,嘗治於此,以鎮高麗。後置兵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改為本路都總管府,後更置留守司。產白兔、師姑布、鼠毫、白鼠皮、人參、白附子。戶四萬六百四。縣四、鎮一:
遼陽倚。東梁河、國名兀魯忽必剌,俗名太子河。
鶴野鎮一長宜,曷蘇館在其地。
宜豐遼舊衍州安廣軍,皇統三年廢為縣,有東梁河。
石城興定三年九月,以縣之靈岩寺為岩州,名其倚郭縣曰東安,置行省。
澄州,南海軍刺史,下。本遼海州,天德三年改州名。戶一萬一千九百三十五。縣二。鎮一:
臨溟鎮一新昌。
析木遼銅州廣利軍附郭析木縣地,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有沙河。
沈州,昭德軍刺史,中。本遼定理府地,遼太宗時軍曰興遼,後為昭德軍,置節度。明昌四年改為刺史,與通、貴德、澄三州皆隸東京。戶三萬六千八百九十二。縣五:
樂郊遼太祖俘三河之民建三河縣於此,後改更今名。有渾河。
章義遼舊廣州,皇統三年降為縣來屬。有遼河、東梁河、遼河大口。
遼濱遼舊遼州東平軍,遼太宗改為始平軍,皇統三年廢為縣。有遼河。
�樓(遼舊興州人中軍常安縣,遼嘗置定理府刺史于此,本�樓故地,大定二十九年章宗更名。有範河、清河,國名叩隈必剌。
雙城遼雙州保安軍也,皇統三年降為縣,章宗時廢。
貴德州,刺史,下。遼貴德州寧遠軍,國初廢軍,降為刺郡。戶二萬八百九十六。縣二:
貴德倚。有範河。
奉集遼集州懷遠軍奉集縣,本渤海舊縣。有渾河。
蓋州,奉國軍節度使,下。本高麗蓋葛牟城,遼辰州。明昌四年,罷曷蘇館,建辰州遼海軍節度使。六年,以與「陳」同音,更取蓋葛牟為名。戶一萬八千四百五十六。縣四、鎮二:
湯池遼鐵州建武軍湯池縣。鎮一神鄉。
建安遼縣。鎮一大寧。
秀岩本大寧鎮,明昌四年升。泰和四年廢為鎮,貞祐四年複升置。
熊岳遼盧州玄德軍熊嶽縣。遼屬南女直湯河司。
複州,下,刺史。遼懷還軍節度,明昌四年降為刺史。舊貢鹿筋,大定八年罷之。戶一萬三千九百五十。縣二、鎮一:
永康倚。舊名永寧,大定七年更。
化成遼蘇州安複軍,本高麗地,興宗置。皇統三年降為縣來屬。貞祐四年五月升為金州,興定二年升為防禦。鎮一歸勝。
來遠州,下。舊來遠城,本遼熟女直地,大定二十二年升為軍,後升為州。
婆速府路,國初置統軍司,天德二處置總管府,貞元元年與曷懶路總管並為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此路皆猛安戶。
北京路
北京路,府四,領節鎮七,刺郡三,縣四十二,鎮七,寨一。
大定府,中,北京留守司,遼中京。統和二十五年建為中京,國初因稱之。海陵貞元元年更為北京,置留守司、都轉運司、警巡院。產紘鼠、螺杯、茱萸梳、玳瑁鞍、酥乳餅、五味子。戶六萬四千四十七。縣十一、鎮二:
大定倚,遼縣舊名。在土河、七金山、陰涼河。鎮一恩化。
長興有塗河。
富庶有心河。鎮一文安。
松山遼松山州勝安軍松山縣,開泰中置,舊置刺史。太祖天輔七年置觀察使。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承安三年隸高州,泰和四年後複。有陰涼河、落馬河。
神山遼澤州神山縣,遼太祖俘蔚州之民置。章宗承安二年嘗置惠州,升孩兒館為灤陽縣,以隸之。泰和四年罷州及灤陽縣。
惠和皇統三年以遼惠州惠和縣置。
金源唐青山縣,遼開泰二年置,以地有金甸為名。有駱駝山。
和眾遼榆州和眾縣,皇統三年罷州來屬。
武平遼築城杏堝,初名新州,統和間更為武安州。皇統三年降為武安縣來屬,大定七年更名。承安三年隸高州,泰和四年複來屬。
靜封承安二年以胡設務置,隸全州,三年隸高州,泰和四年來屬。
三韓遼伐高麗,遷馬韓、辰韓、弁韓三國民為縣,置高州。太祖天輔七年以高州置節度使,皇統三年廢為縣,承安三年複升為高州,置刺史,為全州支郡,分武平、松山、靜封三縣隸焉。泰和四年廢。有落馬河,塗河。
利州,下,刺史。遼統和十六年置。戶二萬一千二百九十六。縣二、鎮一、寨一:
阜俗遼統和四年置,金因之。
龍山遼故潭州廣潤軍縣故名,熙宗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有榆河。寨一蘭州。鎮一漆河。
義州,下,崇義軍節使。遼宜州,天德三年更州名。戶三萬二百三十三。縣三、鎮一:
弘政有淩河。
開義遼海北州廣化軍縣故名,熙宗皇統三年廢州來屬。鎮一饒慶。
同昌遼成州興府軍縣故名,國初隸川州,大定六年罷川州,隸懿州,承安二年複隸川州,泰和四年來屬。
錦州,下,臨海軍節度使。舊隸興中府,後來屬。戶三萬九千一百二十三。縣三:
永樂本慕容皝之西樂縣地。
安昌
神水遼開泰二年置,皇統三年廢為鎮,大定二十九年複升為縣。有土河。
瑞州,下,歸德軍節使。本來州,天德三年更為宗州,泰和六年以避睿宗諱,謂本唐瑞州地,故更今名。戶一萬九千九百五十三。縣三、鎮一:
里安舊名來賓,唐來遠縣民。明昌六年更為宗安,泰和六年複更今名。
海陽遼潤州海陽軍故縣,皇統三年廢州來屬。鎮一遷民。
海濱本慕容皝集寧縣地,遼隰州海平軍故縣,皇統三年廢州來屬。
廣寧府,散,下,鎮甯軍節度使。本遼顯州奉先軍,漢望平縣地,天輔七年升為府,因軍名置節度。天會八年改軍名鎮寧。天德二年隸咸平,後廢軍隸東京。泰和元年七月來屬。戶四萬三千一百六十一。縣三、舊有奉玄縣,天會八年改為鐘秀縣。鎮六、寨四。鎮二歡城、遼西。
廣甯舊名山東縣,大定二十九年更名。有遼世宗顯陵。寨二閭城、兔兒窩。
望平大定二十九年升梁漁務置。鎮二梁漁務、山西店。
閭陽遼乾州廣德軍,以乾陵故名奉陵縣。天會八年廢州更名來屬。有淩河。有遼景宗乾陵。鎮二閭陽、衡家。寨二大斧山、北川。
懿州,下,甯昌軍節度使。遼嘗更軍名慶懿,又為廣順,複更今名。金因之,先隸咸平府,泰和末來屬。戶四萬二千三百五十一。縣二:大定六年罷川州,以宜民、同昌二縣來屬。承安二年複以二縣隸川州。泰和四年罷川州,以宜民隸興中,同昌隸義州。
順安
靈山本渤海靈峰縣地。
興中府,散,下。本唐營州城,遼太祖遷漢民以實之,曰霸州彰武軍,重熙十一年升為府,更今名,金因之。戶四萬九百二十七。縣四、鎮三:
興中本漢柳城地。南有淩河。鎮一黔城。
永德遼安德州化平軍安德縣,世宗大定七年更今名。北有淩河。鎮一阜安。
興城遼嚴州保肅軍縣故名,皇統三年廢州隸錦州。有桃花島。
宜民遼川州長寧軍,會同中嘗名白川州,天祿五年去「白」字,國初因之,與同昌縣皆隸焉。大定六年降為宜民縣,隸懿州。承安二年複置川州,改徽川寨為徽川縣,為懿州支郡。泰和四年罷州及徽川縣求屬。鎮一咸康,遼縣也,國初廢為鎮。
建州,下,保靖軍刺史。遼初名軍曰武寧,後更,金因之。戶一萬一千四百三十九。縣一:
永霸本唐昌黎縣地。
全州,下,盤安軍節度使。承安二年置,改胡設務為靜封縣,黑河鋪為盧川縣,撥北京三韓縣烈虎等五猛安以隸焉。貞祐二年四月嘗僑置於平州。戶九千三百一十九。縣一:
安豐承安元年十月改豐州鋪為安豐縣,隸臨潢府,二年置全州盤安軍節度使治。有黃河、黑河。
臨潢府,下,總管府。地名西樓,遼為上京。國初因稱之,天眷元年改為北京。天德二年改北京為臨潢府路,以北京路都轉運司為臨潢府路轉運司,天德三年罷。貞元元年以大定府為北京後,但置北京臨潢路提刑司。大定後罷路,併入大定府路。貞祐二年四月嘗僑置於平州。有天平山、好水川,行宮地也,大定二十五年命名。有撒裏乃地。熙宗皇帝統九年嘗避暑於此。有陷泉,國言曰落孛魯。有合嫋追古思阿不漠合沙地。戶六萬七千九百七。縣五、堡三十七:大定間二十四,後增。
臨潢倚。有金粟河。
長泰有立列只山,其北千餘里有龍駒河,國言曰喝必剌。有撒裏葛睹地。
盧川承安二年以黑河鋪升,隸全州,後複來屬。有潢河。
甯塞泰和元年五月置。有滑河。
長寧遼永州永昌軍縣故名,太祖天輔七年嘗置節度使,皇統三年廢州來屬。
慶州,下,玄甯軍刺史。境內有遼祖州,天會八年改為奉州,皇統三年廢,遼太祖祖陵在焉。境內有遼懷州,舊置奉陵軍,天會八年更為奉德軍,皇統三年廢,遼太宗、穆宗懷陵在焉。北山有這聖宗、興宗、道宗慶陵。城中有遼行宮,比他州為富庶,遼時刺此郡者非耶律、蕭氏不與,遼國寶貨多聚藏於此。北至界二十里,南至盧川二百二十,西至桓州九百,東至臨潢一百六十。戶二千七。縣一:舊有孝安縣,天會八年改為慶民縣,皇統三年廢。
朔平有榷場務。
興州,甯朔軍節度使。本遼北安州興化軍,皇統三年降軍置興化縣,承安五年升為興州,置節度,軍名寧朔,改利民寨為利民縣,撥梅堅河徒門必罕、甯江、速馬剌三猛安隸焉。貞祐二年四月僑置於密雲縣。戶一萬五千九百七十。縣二:又有利民縣,承安五年以利民寨升,泰和四年廢。
興化倚。遼舊縣,皇統三年降興化軍置,隸大定府,承安五千建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