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Book of Tang 新唐書
卷四十 志第三十 地理四 Volume 40 Treatises 34: Gepgraphy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山南道東道採訪使 西道採訪使 隴右道目录
1 山南道
1.1 東道採訪使
1.2 西道採訪使
2 隴右道
2.1 隴右採訪使
山南道
山南道,蓋古荊、梁二州之域,漢南郡、武陵、巴郡、漢中、南陽及江夏、弘農、廣漢、武都郡地。江陵、峽、歸、夔、澧、朗、復、郢、襄、房為鶉尾分,鄧、隋、泌、均為鶉火分,興元、金、洋、鳳、興、成、文、扶、利、集、壁、巴、蓬、通、開、忠、萬、涪、閬、果、渠為鶉首分。為府二,州三十三,縣百六十一。其名山:嶓塚、熊耳、銅梁、巫、荊、峴。其大川:巴、漢、沮、淯。厥賦:絹、布、綿。厥貢:金、絲、紵、漆。
東道採訪使
江陵府江陵郡,本荊州南郡,天寶元年更郡名。肅宗上元元年號南都,為府。二年罷都,是年又號南都。尋罷都。土貢:方紋綾、貲布、柑、橙、橘、椑、白魚、糖蟹、梔子、貝母、覆盆、烏梅、石龍芮。戶三萬三百九十二,口十四萬八千一百四十九。縣八:有府一,曰羅含。有永安軍,乾元二年置。江陵,次赤。貞觀十七年省安興縣入焉。貞元八年,節度使嗣曹王皋塞古堤,廣良田五千頃,畝收一鐘。又規江南廢洲為廬舍,架江為二橋。荊俗飲陂澤,乃教人鑿井,人以為便。枝江,次畿。上元元年析江陵置長寧縣,二年省枝江入長寧。大曆六年復置枝江,省長寧。當陽,次畿。武德四年置平州,並析置臨沮縣。六年曰玉州。八年州廢,省臨沮,以當陽來屬。有南紫蓋山、北紫蓋山。長林,次畿。武德四年於東境置基州,並置章山縣。七年州廢,以章山隸郢州。郢州廢,來屬。八年省章山入長林。石首,次畿。武德四年置。松滋,次畿。公安,次畿。荊門。次畿。貞元二十一年析長林置。
峽州夷陵郡,中。本治下牢戍,貞觀九年徙治步闡壘。土貢:紵葛、箭竹、柑、茶、蠟、芒硝、五加、杜若、鬼臼。戶八千九十八,口四萬五千六百六。縣四:夷陵,上。西北二十八里有下牢鎮。有黃牛山。宜都,中下。本宜昌,隸南郡。武德二年更名,以宜都及峽州之夷道置江州,六年曰東松州。貞觀八年州廢,省入宜都,來屬。長陽,中下。本隸南郡。武德四年以縣置睦州,並置巴山、鹽水二縣。八年州廢,省鹽水,以長陽、巴山隸東松州。州廢,來屬。天寶八載省巴山入長陽。遠安。中下。有神馬山,本白馬山,天寶元年更名。
歸州巴東郡,下。武德二年析夔州之秭歸、巴東置。土貢:紵葛、茶、蜜、蠟。戶四千六百四十五,口二萬三千四百一十七。縣三:秭歸,中。有鹽;東南八十五里有太清鎮城。巴東,中下。有鹽,有鐵。興山。中下。武德三年析秭歸置。
夔州雲安郡,下都督府。本信州巴東郡,武德二年更州名,天寶元年更郡名。土貢:紵錫布、熊、羆、山雞、茶、柑、橘、蜜、蠟。戶萬五千六百二十,口七萬五千。縣四:有府一,曰東陽。奉節,上。本人復,貞觀二十三年更名。有鐵。有永安井鹽官。雲安,上。有鹽官。巫山,中。有巫山。大昌。下。有鹽官。
澧州澧陽郡,上。土貢:紋綾、紵綀縛巾、犀角、竹簟、光粉、柑、橘、恒山、蜀漆。戶萬九千六百二十,口九萬三千三百四十九。縣四:澧陽,望。有關山。安鄉,中。貞觀元年省孱陵縣入焉。石門,中。有鐵。慈利。中下。武德中置崇義縣,麟德元年省入焉。本故崇州。
朗州武陵郡,下。土貢:葛、紵綀簟、柑、犀角。戶九千三百六,口四萬三千七百六十。縣二:武陵,上。北有永泰渠,光宅中,刺史胡處立開,通漕,且為火備;西北二十七里有北塔堰,開元二十七年,刺史李璡增修,接古專陂,由黃土堰注白馬湖,分入城隍及故永泰渠,溉田千餘頃;東北八十九里有考功堰,長慶元年,刺史李翱因故漢樊陂開,溉田千一百頃;又有右史堰,二年,刺史溫造增修,開後鄉渠,經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頃;又北百一十九里有津石陂,本聖曆初,令崔嗣業開,翱、造亦從而增之,溉田九百頃。翱以尚書考功員外郎,造以起居舍人,出為刺史,故以官名。東北八十里有崔陂,東北三十五里有槎陂,亦嗣業所修以溉田,後廢。大曆五年,刺史韋夏卿復治槎陂,溉田千餘頃。十三年以堰壞遂廢;有枉山。龍陽。中上。
忠州南賓郡,下。本臨州,義寧二年析巴東郡之臨江置,貞觀八年更名。土貢:生金、綿、蘇薰席、文刀。戶六千七百二十二,口四萬三千二十六。縣五:臨江,中下。有鹽。豐都,中下。義甯二年析臨江置。南賓,中下。武德二年析浦州之武寧置。有鐵。墊江,中下。桂溪。中下。本清水,武德二年析臨江置,天寶元年更名。
涪州涪陵郡,下。武德元年以渝州之涪陵鎮置。土貢:麩金、文刀、獠布、蠟。戶九千四百,口四萬四千七百二十二。縣五:涪陵,中下。武德二年置,並置武龍縣。又析涪陵、巴縣地置永安縣。開元二十二年省永安入樂溫。賓化,下。本隆化,貞觀十一年置,先天元年更名。武龍,中下。樂溫,中下。武德二年析巴縣地置,隸南潾州,九年來屬。溫山。下。本隸南潾州,後來屬。
萬州南浦郡,下。本南浦州,武德二年析信州置。八年州廢,以南浦、梁山隸夔州,武寧隸臨州。九年復置,曰浦州。貞觀八年更名。土貢:麩金、藥子。戶五千一百七十九,口二萬五千七百四十六。縣三:南浦,中。有塗祇監、漁陽監,鹽官二。武寧,中下。梁山。中下。
襄州襄陽郡,望。土貢:綸巾,漆器,庫路真二品:十乘花文、五乘碎石文,柑,蔗,芋,薑。戶四萬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萬二千一。縣七:有府一,曰漢津。襄陽,望。貞觀八年省常平縣入焉。有峴山。鄧城,緊。本安養,天寶元年曰臨漢,貞元二十一年更名。穀城,上。武德四年以穀城、陰城置酂州,五年州廢,二縣來屬。貞觀八年省陰城入焉。有薤山。義清,中。貞觀八年省南漳入焉,南漳本臨沮。南漳,中下。本荊山,武德二年析南漳置,以縣置重州,並置重陽、平陽、渠陽、土門、歸義五縣。七年省渠陽入荊山,省平陽入重陽,省土門、歸義入房州之永清。貞觀元年州廢,以荊山來屬,徙重陽於故重州,隸遷州。八年省重陽入荊山。開元十八年徙于故南漳,因改名。有荊山。樂鄉,中下。本隸竟陵郡,武德四年以樂鄉及襄州之率道、上洪置鄀州。貞觀元年又領長壽,省上洪。八年州廢,以長壽隸溫州,樂鄉、率道來屬。宜城。上。本率道,貞觀八年省漢南縣入焉,天寶七載更名。有石樑山、陰山。
泌州淮安郡,上。本昌州舂陵郡,治棗陽。武德五年以唐城山更名唐州,九年徙治比陽。天寶元年更郡名。天祐三年,硃全忠徙治泌陽,表更名。土貢:絹、布。戶四萬二千六百四十三,口十八萬二千三百六十四。縣七:泌陽,中。本上馬,貞觀元年省入湖陽,開元十三年復置,天寶元年更名。比陽,上。本淮安郡治,武德四年曰顯州,領比陽、慈丘、平氏、顯岡、桐柏五縣。貞觀二年省顯岡。九年州廢,縣皆來屬。慈丘,上。桐柏,中。武德初置純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有桐柏山;有淮瀆祠。平氏,中。有祈中山。湖陽,中。武德四年以縣置湖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有蓼山。方城。上。本淯陽郡治。武德二年曰北澧州,領方城、真昌二縣。貞觀元年省真昌。八年曰魯州,九年州廢,以方城來屬。
隋州漢東郡,上。土貢:合羅、綾、葛、覆盆。戶二萬三千九百一十七,口十萬五千七百二十二。縣四:隋,上。武德四年省安貴縣入焉。五年省平林、順義縣入焉。光化,上。棗陽,上。本隸唐州。武德五年省唐州之清漳縣入焉。貞觀元年又省唐州之舂陵縣入焉。十年以棗陽來屬。有光武山。唐城。上。開元二十六年以客戶析棗陽地置。
鄧州南陽郡,上。土貢:絲布、茅菊。戶四萬三千五十五,口十六萬五千二百五十七。縣六:穰,望。武德四年析置平晉縣,以新野置新州,尋廢新州,以新野來屬。六年省平晉縣。又領深陽縣,貞觀元年省,乾元元年省新野,皆入焉。南陽,緊。武德三年以南陽及舂陵郡之上馬置宛州,並置雲陽、上宛、安固三縣。八年州廢,以上馬隸唐州,省雲陽、上宛,以安固入南陽,來屬。聖曆元年曰武台。神龍初復故名。有銅。向城,上。武德三年以縣置淯州。八年州廢,隸北澧州,州廢,來屬。聖曆元年曰武清。神龍初復故名。北八十里有魯陽關。臨湍,上。本新城。武德二年以縣置酈州,八年州廢,來屬。貞觀元年省冠軍縣入焉。天寶元年更名。又有順陽縣,武德二年析冠軍置,六年省。內鄉,上。本淅陽郡治。武德二年曰淅州,並置默水縣。貞觀八年州廢,省默水入內鄉,來屬。有岵山。菊潭。中。開元二十四年析新城置。
均州武當郡,下。義甯二年析淅陽郡之武當、均陽置。貞觀元年州廢,二縣隸淅州。八年以武當、鄖鄉復置。土貢:山雞尾、麝香。戶九千六百九十八,口五萬八百九。縣三:有府一,曰至誠。武當,上。義甯二年析置平陵縣,武德七年省,八年省均陽入焉。東南百里有鹽池。有武當山。鄖鄉,上。本隸淅陽郡。武德元年以鄖鄉、安福置南豐州,並置堵陽、黃沙、白沙、固城四縣。八年省黃沙、白沙、固城,是年州廢,以鄖鄉、安福、堵陽隸淅州。貞觀元年省安福、堵陽入焉。有精舍山,本獨山,天寶中更名。豐利。上。有伏龍山;有錫義山,一名天心山。
房州房陵郡,上。武德元年析遷州之竹山、上庸置。貞觀十年徙治房陵。土貢:蠟、蒼礬、麝香、鐘乳、雷丸、石膏、竹綍。戶萬四千四百二十二,口七萬一千七百八。縣四:房陵,上。本光遷,房陵郡治,武德元年曰遷州,並析置受陽、淅川、房陵三縣。五年省淅川。七年省房陵、受陽。貞觀十年州廢,來屬,更光遷曰房陵。永清,中下。本隸遷州,州廢,來屬。有房山。竹山,中下。武德元年析置武陵縣,貞觀十年省。上庸。上。
復州竟陵郡,上。本沔陽郡,治竟陵。貞觀七年徙治沔陽。天寶元年更名。寶應二年復故治。土貢:白紵、白蜜。戶八千二百一十,口四萬四千八百八十五。縣三:沔陽,上。竟陵,上。有五花山;有石堰渠,咸通中,刺史董元素開。監利。中下。
郢州富水郡,上。本竟陵郡,治長壽。貞觀元年州廢,以長壽隸鄀州,十七年復置,治京山,後還治長壽。土貢:紵布、葛、蕉、春酒麹、棗、節米。戶萬二千四十六,口五萬七千三百七十五。縣三:長壽,上。貞觀元年省藍水縣入焉。京山,上。本隸安州。武德四年以京山、富水二縣置溫州,貞觀十七年州廢,縣皆來屬。富水。上。有白沙山。
金州漢陰郡,上。本西城郡,天寶元年曰安康郡,至德二載更名。土貢:麩金、茶牙、椒、乾漆、椒實、白膠香、麝香、杜仲、雷丸、枳殼、枳實、黃蘖。有橘官。戶萬四千九十一,口五萬七千九百二十九。縣六:有府一,曰洪義。西城,上。本金川,義寧二年更名。有牛山。漢水有金。洵陽,中下。武德元年以縣置洵州,並置洵城、驢川二縣,七年州廢,縣皆來屬。貞觀二年省驢川,八年省洵城。東有申口鎮城。淯陽,上。本黃土,天寶元年更名,大曆六年省入洵陽,長慶初復置。石泉,中下。聖曆元年曰武安,神龍元年復故名,大曆六年省入漢陰,永貞元年復置。漢陰,中下。本安康。武德元年以縣置西安州,並置甯鬱、廣德二縣。二年曰直州。貞觀元年州廢,省甯鬱,以廣德入安康,來屬。至德二載更名。西有方山關,貞觀十二年置。月川水有金。平利。中下。武德元年以故吉安置,大曆六年省入西城,長慶初復置。有女媧山。
右東道採訪使,治襄州。
西道採訪使
興元府漢中郡,赤。本梁州漢川郡,開元十三年以「梁」「涼」聲相近,更名褒州,二十年復曰梁州,天寶元年更郡名,興元元年為府。土貢:縠、蠟、紅藍、燕脂、夏蒜、冬筍、糟瓜、柑、枇杷、茶。戶三萬七千四百七十,口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七。縣五:有府一,曰麗水。南鄭,次赤。有旱山、玉女山、中梁山。褒城,次畿。義寧二年更名褒中。貞觀三年復故名。有牛頭山;北有甘甯關。城固,次畿。武德二年更名唐固,三年析置白雲縣,九年省。貞觀二年復故名。西,次畿。武德三年以縣置褒州,析利州之綿谷置金牛縣,八年州廢,二縣來屬。寶曆元年省金牛縣入焉。西南有百牢關。有錫,有鐵。三泉。次畿。武德四年析利州之綿穀置,以縣置南安州,並置嘉牟縣。八年州廢,省嘉牟,以三泉隸利州。天寶元年來屬。
洋州洋川郡,雄。武德元年析梁州之西鄉、黃金、興勢置,天寶十五載徙治興道。土貢:白交梭、火麻布、野苧麻、蠟、白膠香、麝香。戶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九,口八萬八千三百二十七。縣四:興道。緊。本興勢,貞觀二十三年更名。有駱谷路,南口曰儻穀,北口曰駱穀。西鄉,上。武德四年析置洋源縣,寶曆元年省。有雲亭山。黃金,中。有子午谷路。真符。中。本華陽,開元十八年析興道置。天寶三載省。八載開清水谷路,復置,因鑿山得玉冊,更名,隸京兆府。十一載來屬。有太白山、金星洞。
利州益昌郡,下都督府。本義城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金、絲布、粱米、蠟燭、鯄魚、天門冬、芎藭、麝香。戶萬三千九百一十,口四萬四千六百。縣六:綿穀,上。有鐵。葭萌,上。益昌,中下。嘉川,中下。胤山,中下。本義城,義寧二年曰義清。武德七年以義清、岐坪、隆州之奉國置西平州。貞觀二年州廢,以義清來屬,岐坪、奉國隸閬州。天寶元年更名。景穀。中下。武德四年以景谷及龍州之方維置沙州。貞觀元年州廢,省方維為鎮,以景穀來屬。寶曆元年省,尋復置。西有石門關。西北有白壩、魚老二鎮城。
鳳州河池郡,下。土貢:布、蠟燭、麝香。戶五千九百一十八,口二萬七千八百七十七。縣三:有府一,曰歸昌。梁泉,中下。武德元年析置黃花縣,寶曆元年省。有銀,有鐵。兩當,中下。有銀。河池。中下。
興州順政郡,下。土貢:蠟、漆、丹沙、蜜、筍。戶二千二百二十四,口萬一千四十六。縣二:順政,中。有鐵,南有興城關。長舉。中下。元和中,節度使嚴礪自縣而西疏嘉陵江三百里,焚巨石,沃醯以碎之,通漕以饋成州戍兵。州又領鳴水縣,長慶元年省入焉。有鐵。
成州同穀郡,下。本漢陽郡,治上祿,天寶元年更名,寶應元年沒吐蕃,貞元五年,于同穀之西境泥公山權置行州,咸通七年復置,徙治寶井堡,後徙治同穀。土貢:蠟燭、麝香、鹿茸、防葵、狼毒。戶四千七百二十七,口二萬一千五百八。縣三:有府一,曰平陰。有靜戎軍,寶應元年徙馬邑州於鹽井城置。同穀,中下。武德元年以縣置西康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咸通十三年復置。上祿,中。沒蕃後廢。有仇池山;有鹽。漢源。中下。沒蕃後廢。
文州陰平郡,下。義甯二年析武都郡之曲水、正西、長松置。土貢:麩金、、綿、麝香、白蜜、蠟燭、柑。戶千九百八,口九千二百五。縣一:曲水。中下。貞觀元年省正西縣,貞元六年省長松縣,皆來屬。
扶州同昌郡,下。乾元後沒吐蕃,大中二年,節度使鄭涯收復。土貢:麝香、當歸、芎藭。戶二千四百一十八,口萬四千二百八十五。縣四:有府二,曰安川、會川。同昌,中下。帖夷,中下。萬歲通天二年曰武進,神龍元年復故名。萬全,中下。本尚安,至德二年更名。鉗川。中下。
集州符陽郡,下。武德元年,析梁州之難江,巴州之符陽、長池、白石置。土貢:蠟燭、藥子。戶四千三百五十三,口二萬五千七百二十六。縣三:難江,上。武德九年析置平桑縣,貞觀元年省,二年復置,六年省,又省長池縣入焉。大牟,下。武德二年徙靜州治狄平,更狄平曰地平。十七年廢靜州,以大牟、清化隸巴州,地平來屬。永泰元年以大牟隸集州,更地平曰通平,寶曆元年省。嘉川。下。本隸利州,貞觀二年隸靜州,州廢,還隸利州,永泰元年來屬。
壁州始寧郡,下。武德八年析巴州之始寧縣地置。土貢:、綿、馬策。戶萬三千三百六十八,口五萬四千七百五十七。縣五:通江,上。本諾水,隸萬州。武德中省,八年又析巴州之始寧復置,天寶元年更名。廣納,中。武德三年析始寧、歸仁置,寶曆元年省,大中初復置。符陽,中。本隸清化郡,武德元年隸集州,八年來屬,貞觀八年復隸集州,長安三年來屬,景雲二年又隸集州,永泰元年來屬。白石,中。本隸清化郡,武德元年隸集州,八年來屬。東巴。中。本太平,開元二十三年置,天寶元年更名。
巴州清化郡,中。土貢:麩金、綿、、貲布、花油、橙、石蜜。戶三萬二百一十,口九萬一千五十七。縣九:化城,上。盤道,中下。寶曆元年省入恩陽,長慶中復置。清化,上。武德元年置靜州,又析置大牟、狄平二縣。曾口,中。歸仁,中。始寧,中。其章,中。寶曆元年省,大中元年復置。恩陽,中。貞觀十七年省,萬歲通天元年復置。七盤。上。久視元年置。
蓬州蓬山郡,下。本咸安郡,武德元年,以巴州之安固、伏虞,隆州之儀隴、大寅,渠州之宕渠、鹹安置,開元二十九年徙治大寅,至德二載更郡名。土貢:綿、。戶萬五千五百七十六,口五萬三千三百五十三。縣七:蓬池,中。本大寅,廣德元年更名,後省,開成元年復置。良山,中。本安固,天寶元年更名,寶曆元年省入蓬池,大中中復置。儀隴,中。武德三年以縣置方州。八年州廢,還隸蓬州。伏虞,中。宕渠,中下。寶曆元年省入蓬山,大中中復置。蓬山,上。本咸安,至德二載更名。朗池。中。武德四年析果州之相如縣置,隸果州,寶應元年來屬。寶曆元年省,開成二年復置。
通州通川郡,上。土貢:、綿、蜜、蠟、麝香、楓香、白藥實。戶四萬七